张瑞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对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大脑中动脉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50%,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大脑中动脉为供应大脑半球血液最多的动脉,也最容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卒中发生,其发生梗死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 .本研究针对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观察颅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明确侧支循环建立和大脑中动脉梗死急性期及长期随访结果的相关性.
- 张瑞华杜会山孟繁花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梗死大脑后动脉预后
- 癫痫灶内微量灌注硬化剂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动物实验研究
- 目的:应用Sprage-Dawley(SD)大鼠建立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模型,微量灌注无水乙醇到电刺激点燃部位,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评价无水乙醇微量灌注到电刺激点燃部位对于大鼠杏仁核点燃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应用雄...
- 张瑞华
- 关键词:硬化剂难治性癫痫杏仁核点燃电刺激疗法动物实验
- 侧支循环对大脑中动脉梗死部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部MRI检查确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根据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及相关性。结果前交通支开放组43例,其中深穿支梗死28例,皮层梗死15例;后交通支开放组23例,深穿支梗死10例,皮层梗死13例。结论脑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的程度与完整的Willis环及有效侧支循环的数量有关,多支侧支循环建立,更倾向于深穿支梗死。
- 杜会山张瑞华孟繁花
- 关键词:侧支循环大脑中动脉梗死经颅多普勒超声
- 组合式吸痰管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组合式吸痰管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在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口腔护理,干预组使用组合式吸痰管,于患者转入后、转出前分别评估口腔卫生状况,并记录...
- 张瑞华
- 关键词:机械通气VAP
- 桥脑旁正中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桥脑旁正中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136例桥脑旁正中梗死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及相关危险因素;随访半年,应用改良的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高血压106例(78%),2型糖尿病74例(54%),高脂血症(包括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血症)101例(74%);心脏疾病病史55例(40%);既往卒中病史48例(35%);吸烟史62例(46%),饮酒史53例(39%)。全部入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其中49例(36%)表现重度运动障碍,97例(71%)患者表现轻中度运动障碍;31例(23%)出现头晕,没有典型的眩晕发作;9例(0.07%)出现和肌力不相称的共济失调;5例(4%)患者出现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11(0.8%)例出现感觉障碍。MRI显示左侧桥脑受累79例(58%),右侧桥脑受累57例(42%)。TCD显示基底动脉病变45例(33%)。6个月随访:0分30例(22%),1分46例(34%),2分47例(34%),3分8例(6%),4分5例(4%),5分及以上0例。结论桥脑旁正中梗死是桥脑梗死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以单侧运动障碍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该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发病6个月90%的患者预后良好。
- 孟繁花张瑞华杜会山
- 颈部血管超声及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颈部及颅内段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6年本院收治的251例脑血管病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及全脑血管造影(DSA).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8例,脑梗死患者143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8例、中年组103例及老年组130例.[结果]超声与DSA检查结果提示,TIA和脑梗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且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TIA(P<0.05);老年组血管狭窄程度显著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P<0.05),中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超声及DSA检查结果发现二者的总体吻合率为97.18%.[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及DSA对脑血管病的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王艳玲王雪梅谈晓牧张瑞华孟繁花魏建朝杜会山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