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作品数:60 被引量:27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发展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并探讨国外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的发展情况,为我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89年—2019年11月收录的国外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573篇文献纳入研究,1989年—2019年文献数量逐年增多,2000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发文量为27.8篇;发文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52.8%)、澳大利亚(9.4%)和加拿大(7.5%)等国家;涉及主要学科和研究领域包括呼吸系统、过敏与健康护理。结论发达国家的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开展时间早,管理哮喘作用明确。其多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的探索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张玮 刘浩 段红梅 申昆玲关键词:儿童哮喘 文献计量学 针刺穴位与筋膜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体外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与筋膜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体外机制。方法: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12周组、肝纤维化模型20周组、针刺穴位组和针刺筋膜组。采用HE染色和Mallory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石蜡切片标本,制备各组血清并检测血清中的血清甘油三酯(TG)、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验证模型是否造模成功,针刺穴位组和针刺筋膜组是否有效,同时制备各组大鼠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干预,以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作为检测指标,采用免疫组化、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增殖是否具有影响。结果:HE染色和Mallory染色及血清学指标显示,造模12周后,大鼠肝脏出现了明显的纤维化和肝细胞的脂肪变,模型组血清中TG、HA、LN、PC-Ⅲ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造模20周后,大鼠肝脏出现一定程度自愈,但效果明显差于两个治疗组。免疫组化法、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显示正常对照组血清干预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白蛋白表达,20周模型组、针刺穴位组和针刺筋膜组干预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有白蛋白表达。结论:正常对照组血清不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而20周模型组、针刺穴位组和针刺筋膜组大鼠血清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这提示损伤及治疗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张玮 郑志忠 赵福建 张铭 赵丽云 郭顺根关键词:肝纤维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针刺穴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缺血缺氧神经元的保护及其与PI3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缺氧缺糖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体外培养的神经元氧糖剥夺模型(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第7天将培养的神经元分为8组(4组暴露于氧糖剥夺,另4组非暴露),分别施加纯化的IGF-1单体,并观察加入PI3K和MAPK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和PD98059的效应,利用MTT法分别观察各组神经元的细胞活性;Western印迹观测不同干预因素下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元正常组和缺血缺氧模型组,加入IGF-1后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而同时加入IGF-1和LY294002后,IGF-1促神经元活性的作用被明显抑制(P<0.05),反之同时加入IGF-1与PD98059后,IGF-1发挥促神经元存活的作用未被明显阻滞(P>0.05)。Western印迹结果示IGF-1可显著上调p-Akt的表达,这种上调作用可以被LY294002阻滞。结论:IGF-1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PI3K/Akt通路来发挥作用的。 汤轶波 张玮 唐卉凌 李澎涛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元 信号通路 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大鼠离体肝星形细胞作用机理研究 中医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通常采用是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软肝散结、清热利湿和调理肝脾等治则.该实验采取的复方鳖甲软肝方由鳖甲、党参等十一味中药组成.其功能为: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扶正:党参健脾益气,紫河车益肾填精.驱邪:板蓝... 张玮关键词:复方鳖甲软肝方 肝纤维化 肝星形细胞 活化 核转录因子 文献传递 几类常用外用中药成份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调节作用 慢性皮肤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可继发或并发于多种疾病,治疗比较困难。在慢性皮肤溃疡发病过程中胶原代谢失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慢性皮肤溃疡创面内胶原合成能力降低和胶原分解过度,成为创面难愈合的重要原因。临床常用的外用中药有四类... 张玮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胶原代谢 慢性皮肤溃疡 外用中药 文献传递 雷公藤甲素通过诱导细胞自噬促进结肠癌CT26细胞死亡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结肠癌CT26细胞自噬与细胞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应用免疫荧光、荧光双标自噬腺病毒载体(Ad-mRFP-GFP-LC3)技术,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LC3的表达轮廓及水平,并结合免疫印迹法对LC3蛋白、P62蛋白做半定量分析;进而用单溶液细胞增殖检测(MTS)试剂测定CT26细胞增殖抑制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死亡率。结果雷公藤甲素能诱导CT26细胞出现明确的自噬流;激活细胞自噬可提高CT26细胞的晚期凋亡率。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雷帕霉素与其联用能显著增强CT26细胞死亡。结论自噬可能介导了雷公藤甲素诱导CT26细胞死亡的过程。 张天娇 韩森 张玮 赵福建 李健关键词:雷公藤甲素 结肠癌 免疫印迹法 不同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处理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制备正常和拟缺血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观察其对正常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能够降低正常星... TANG Hui-ling 唐卉凌 ZHANG Wei 张玮 PAN Yan-shu 潘彦舒 侯金才 周莉 李澎涛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病理机制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培养液 星形胶质细胞 IGF1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与通络救脑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对该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通络救脑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途径。方法: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通络救脑注射药组,分别在造模后12小时、24小时、3天、7天4个时间点采取动物血清和脑组织,以免疫组化、酶联免疫(ELISA)以及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IGF1的表达部位及定量检测该因子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血清NSE含量。结果:IGF1在正常脑组织有表达,在脑缺血后24小时表达增多,此后随脑缺血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通络救脑组IGF1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血清NSE水平显著升高,各时间点与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通络救脑注射液组血清NSE水平在12小时、1天和7天时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大鼠脑缺血损伤后IGF1表达减少与神经元的坏死有相关性,通络救脑注射液能够提高其表达水平,对缺血损伤的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张玮 唐卉凌 Peiman 狄波 王润俊 李澎涛关键词:通络救脑注射液 IGF-1 NSE 复方鳖甲软肝方对活化肝星形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离体肝星形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活化时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药物组共5组,并制备各组血清。采用SD大鼠肝星形细胞分离、培养、药物血清制备,免疫组化检测各实验组血清对肝星形细胞分泌TGF-β1,PDGF的影响,并经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结果:培养48h模型组TGF-β1,PDGF阳性反应物A值分别为733.58±189.73和659.45±76.56;72h分别为1509.87±77.50和1208.02±132.21,与对照组(48h:570.78±57.61和479.65±38.49;72h:1279.30±147.78和805.30±121.04)比较,差异显著有显著性意义(F=5.833~21.250,P<0.05)。培养48,72h,高、中剂量药物组与模型组TGF-β1,PDGF表达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F=5.833~21.250,P<0.05),可显著抑制TGF-β1,PDGF表达,并呈量效关系。结论: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能有效抑制肝纤维化时活化肝星形细胞分泌TGF-β1和PDGF,从而达到抑制肝星形细胞增殖、活化的抗肝纤维化防治作用。 郭顺根 张玮 戴敏 谢艳爽 牛建昭 赵丽云 赵福建 白锦雯关键词:星形细胞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中药复方保肝作用的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为观察活血化瘀类保肝中药复方对肝损伤的保肝作用 ,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酶显示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经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和自然恢复组各组动物标本中琥珀酸脱氢酶 ,5 核苷酸酶及热休克蛋白70 活性与表达程度。结果 琥珀酸脱氢酶、 5 核苷酸酶活性和热休克蛋白70 的表达模型组与对照组比P <0 0 1;自然恢复组、预防组与模型组比P <0 0 1;治疗组与自然恢复组比P >0 0 5。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具有一定的保肝功效。肝星形细胞热休克蛋白70 的表达是否提示细胞凋亡的发生 ,将有待进一步研究。 郭顺根 江涛 张玮 赵福建 赵丽云 白锦雯关键词:中药复方 肝损伤 组织化学 热休克蛋白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