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玲
-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结缔组织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类固醇类激素,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主要影响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通过促进产生抗炎性多肽而有抗炎作用;超生理剂量的有免疫抑制作用,因此GC是机体重要的应激激素和临床上常用的抗炎、抗毒、抗免疫和抗休克药物,临床已广泛用于结缔组织病的治疗.现已证实GC在体内主要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特异性结合才能发挥作用[1].
- 张玉玲李明朱芸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受体结缔组织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5例活动期SLE患者,11例缓解期SLE患者及1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SLE患者下正...
- 张玉玲
- 文献传递
- 浅Ⅱ°烧伤创面保留水疱皮及保留时间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浅Ⅱ°烧伤创面水疱皮是否保留及保留时间。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烧伤科2017年3月~2019年6月符合纳入条件的双手烧伤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于伤后3d,6d,9d,12d 4个时间点去除水疱皮,然后观察记录换药次数、疼痛分值、渗液总量,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保留水疱皮的时间越长,其换药次数少、换药时疼痛分值小、渗液总量少(P<0.05)。结论浅Ⅱ°烧伤创面应保留水疱皮,且在伤后第12天左右去除水疱皮最为合适。
- 王坤刘海鹰孙树栋张玉玲王歧刚王晓凯
- 浅Ⅱ°烧伤创面水疱皮保留不同时间水疱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浅Ⅱ°烧伤创面保留不同时间水疱液的细菌学状况。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40例浅Ⅱ°双手烧伤患者,分别在伤后3d,6d,9d,12d 4个时间点去除水疱皮,同时行水疱液细菌培养。结果 A,B,C,D 4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随着水疱皮保留时间的延长,细菌数量逐渐增多,但细菌数量均未超过105CFU/ml这一界值。结论从水疱液细菌数量方面考虑,浅Ⅱ°烧伤创面水疱皮可以保留至伤后12d。
- 刘海鹰王坤张玉玲王岐刚
- 关键词:细菌培养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10例(SLE组)和查体健康者1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IFN-γ、IL-1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 SLE组IFN-γ、IL-10分别为(19.74±5.16)、(57.32±11.96)pg/ml,IFN-γ/IL-10为0.36±0.09;对照组分别为(13.87±4.08)pg/ml、(18.27±5.98)pg/ml、0.75±0.20;两组比较P均<0.01。SLE组CD4+为(43.14±6.08)%、CD8+为(49.39±8.15)%、CD4+/CD8+为0.86±0.13;对照组分别为(52.89±7.65)%、(34.16±5.83)%、1.59±0.52,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存在异常,这种变化可能是导致SLE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 张玉玲朱芸李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IFN-ΓCD4+CD8+
- 烧伤大鼠淋巴液细胞因子及淋巴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 观察烧伤对大鼠淋巴液细胞凶子及淋巴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取18只Wistar大鼠,将每只鼠单侧后腿浸于70℃热水30 s,造成约4% TBSA深Ⅱ度烫伤(烧伤组);对侧后腿浸于22℃温水30 s模拟烫伤(假伤组)。分别于伤后6、24、72 h按随机数字表法取6只大鼠,收集2组髂总淋巴结及其输出淋巴管内的淋巴液,ELISA法检测淋巴液中TNF-α、吖干扰素、IL-4水平并计算叫干扰素111-4比值,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中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 +/CD8+比值。对数据进行z检验。 结果 (1)大鼠伤后6、24、72 h,烧伤组淋巴液TNF-α水平分别为(51.6±5.4)、(27.4±2.6)、(23.O±2.7)pg/mL,明显高于假伤组的(17.8±1.6)、(16.4±1.2)、(17.2 +2.0) pg/mL,t值分别为15. 346、11. 854、4.189,P值均小于0.叭。(2)伤后6、24、72 h,烧伤组与假伤组吖干扰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 059、-0. 805、-0. 415,P值均大于0. 05);烧伤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假伤缉(t值分别为9.141、11. 669、6.940,P值均小于0.01),吖干扰素/IL-4比值(2.27 +0. 34、1.54±0.19、1.60±0.16)明显低于假伤组(3. 33±0.25、3.34±0.22、2. 52±0.24,t值分别为-6. 298、- 11. 313、-8. 893,P值均小于0.01)。(3)伤后6、24 h,烧伤组与假伤组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2. 48-0. 215,P值均大于0.05)。伤后72 h,烧伤组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比值分别为(38.6±2.3)%、2. 13±0.16,明显低于假伤组的(48.9±2.9)%、2. 68±0.12,t值分别为-7.551、-5. 068,P值均小于0.01;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假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5,P〉0. 05)。 结论 烧伤能够引起大鼠局部引流淋巴液吖干扰素/IL-4比值和局部引流淋巴结内CD4 +/CD8+比值�
- 王坤张玉玲王德昌冯永强
- 关键词:烧伤淋巴结细胞因子类淋巴液
- 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3例临床分析
- 张玉玲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SLE并发ONFH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ONFH的SLE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初诊时临床指标、实验室化验指标、糖皮质激素(GC)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并发ONFH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初诊时年龄、BMI、血管炎、雷诺现象、大关节炎发生率、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ESR、补体3、补体4、Ig G、初诊时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初始GC用量、应用GC冲击治疗的例数、病情反复致GC复加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血管炎、大关节炎、应用GC冲击治疗及病情反复致GC复加是影响SLE并发ONFH的临床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 GC冲击治疗、病情反复致GC复加、肥胖、血管炎、大关节炎可作为SLE患者并发ONFH的临床相关因素。
- 王明超韩晓静刘鸣张玉玲张竹青李明朱芸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糖皮质激素
- 烧伤对局部引流淋巴液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鼠烧伤创面引流淋巴液致炎因子(TNF-α)和抗炎因子(IL-4)水平变化。方法大鼠单侧后腿(随机)浸于70℃热水30s,造成约4%总体表面积(TBSA)深Ⅱ度烫伤,对侧后腿浸于22℃热水30s,实验分为烧伤腿组(A组)和对侧未烧伤腿组(B组);单侧腿烧伤大鼠又称为烧伤组,正常组大鼠未做任何处理,实验分为3个时间点:烧伤后6h(10只)、烧伤后24h(10只)、烧伤后72h(10只)。收集双侧髂总淋巴结输出淋巴管内的淋巴液及动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IL-4浓度。结果烧伤后6、24和72h的TNF-α及IL-4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血浆TNF-α及IL-4水平,烧伤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烧伤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液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影响局部免疫。
- 王坤张玉玲王德昌冯永强
- 关键词:烧伤淋巴致炎因子抗炎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