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玲

作品数:133 被引量:1,097H指数:20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7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83篇土壤
  • 24篇设施土壤
  • 14篇玉米
  • 13篇养分
  • 13篇水稻
  • 11篇有机氮
  • 11篇有机碳
  • 11篇施肥
  • 11篇尿素
  • 11篇保护地
  • 10篇氮素
  • 10篇稻田
  • 10篇水稻土
  • 10篇水分
  • 9篇稻田土
  • 9篇稻田土壤
  • 9篇有机肥
  • 9篇渗灌
  • 9篇灌溉
  • 8篇有机氮组分

机构

  • 13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天水市麦积区...
  • 2篇包头市农垦集...
  • 1篇辽宁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通辽市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33篇张玉玲
  • 105篇虞娜
  • 103篇张玉龙
  • 89篇邹洪涛
  • 38篇范庆锋
  • 28篇黄毅
  • 20篇党秀丽
  • 9篇安晶
  • 7篇叶旭红
  • 6篇汪景宽
  • 6篇韩艳玉
  • 6篇吴汉卿
  • 5篇陈温福
  • 5篇姬景红
  • 5篇曹敏建
  • 5篇王展
  • 4篇张鹏
  • 4篇于洋
  • 4篇金鑫鑫
  • 4篇高娜

传媒

  • 28篇土壤通报
  • 10篇水土保持学报
  • 10篇土壤学报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北方园艺
  • 4篇土壤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水土保持科技...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世界农业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8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13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多年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磷剖面分布的影响
2010年
自以同一方案连续12 a进行定位灌溉试验的栽培番茄保护地,分层采集0-100 cm土层的土壤样本,研究了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全磷、速效磷(Olsen-P)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0-60 cm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明显高于60-100 cm土层;土层不同灌水处理间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及其剖面分布0-60 cm土层表现出了明显差异,总体上沟灌和滴灌高于渗灌,而沟灌和滴灌之间差异不明显;速效磷占全磷比例在0-40 cm土层以滴灌处理为最高,其它两灌溉处理相对较低;与滴灌、渗灌处理不同,沟灌处理土壤的速效磷占全磷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不明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灌溉处理土壤速效磷与全磷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全磷、速效磷含量与有机质间呈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关系。
金烁张玉龙张玉玲韩琳王娇刘洋魏岩岩
关键词:保护地节水灌溉
水氮调控对设施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连续3年不同灌水下限(25、35和45 kPa)和施氮量(75、300和525 kg N·hm^(-2))的膜下滴灌设施番茄田间试验,探讨水氮调控对设施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下限和施氮量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显著,而水氮交互作用对二者影响均不显著;灌水下限、施氮及其交互作用对休耕期0~30 cm设施土壤有机氮组分、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储量的影响显著;不同水氮调控下,设施番茄休耕期0~30 cm土壤酸解氮组分储量及占酸解总氮比例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酸解氨基酸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氮>酸解氨基糖氮;酸解氨基酸氮是设施土壤中最主要的有机氮形态;酸解氨基酸氮与酸解铵态氮、酸解氨基糖氮、酸解总氮、非酸解氮、有机碳和全氮均呈显著相关;土壤固定态铵与酸解氨基酸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氮与酸解铵态氮、酸解氨基糖氮呈显著正相关,与酸解氨基酸氮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酸解氨基酸氮、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设施土壤供氮潜力的反映指标,科学合理的水氮措施对提升设施土壤供氮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吴汉卿李素捷刘洋屹张鑫蕊赵奇隆李梦思邹洪涛邹洪涛张玉玲党秀丽
关键词:设施土壤有机氮组分微生物量氮固定态铵
岩性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2024年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速率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然而,岩性如何影响SOC矿化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喀斯特地区的石灰岩和非喀斯特地区的碎屑岩发育的土壤为对象,利用荧光分析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以及群落组成,采用铁、铝氧化物和交换性钙镁含量来评估矿物保护特征,结合室内培养探究岩性对SOC矿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碎屑岩和石灰岩发育土壤的SOC矿化量有显著差异,培养结束时(第42天),碎屑岩发育土壤的累积矿化量比石灰岩发育土壤高38.5%。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和矿物保护特性对两种岩性发育土壤的SOC矿化量的共同解释度为47.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进一步表明,岩性可以通过调控土壤矿物保护特性或土壤化学性质影响土壤SOC的矿化,也可以通过调控土壤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微生物性质来影响SOC矿化,岩性还可以直接影响SOC的矿化。上述结果表明,为了预测土壤碳的动态变化,并尽量减少全球变化下的碳排放,应考虑土壤SOC矿化的岩性驱动因素。
付瑞桐李德军李德军段鹏鹏张玉玲
关键词:岩性磷脂脂肪酸土壤酶活性
微灌水氮调控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为优化花生的水氮管理,探求花生高产高效的最佳水氮调控模式,以花育25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遮雨棚田间微灌试验研究了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对水氮调控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水氮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显著。水分单一效应对花生植株(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单叶面积、茎粗、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指标(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及产量和经济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表现为水分效应大于氮肥效应;除根系总长、根系活力和经济系数外,各指标均表现为水分胁迫W_1(1 900m^3·hm^(-2))下最低的趋势。氮肥单一效应对花生植株(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根系指标(除根系总长)及产量和经济系数达显著水平;除经济系数,各指标均表现为N_1(15kg N·hm^(-2))高于N_2(60kg N·hm^(-2)),表明适当施氮可以促进花生植株和根系生长。水氮耦合效应表现为对花生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花生单株荚果产量、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和总表面积均在N_1W_2(15kg N·hm^(-2),2 810m^3·hm^(-2))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基于花生单株荚果产量的相关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和第一侧枝长、主茎高依次是与产量相关性及敏感度高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氮肥用量为15kg·hm^(-2)、单次灌溉量控制在227m^3·hm^(-2)时有利于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产量,实现水肥协调。
廖常健张鹏张玉龙邹洪涛张玉玲虞娜
关键词:花生产量生长发育微灌
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设施土壤可溶性氮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在氮肥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研究设施番茄生长期内土壤可溶性氮(矿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动态变化,评估可溶性氮在设施土壤中的作用,为设施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连续两年不施肥(CK)、不同施氮量(N0、N1、N2、N3)、单施有机肥(M)以及不同氮量配施有机肥(MN0、MN1、MN2、MN3)的设施番茄栽培的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氮肥与有机肥配施以及不同施氮量对番茄生长期、休耕期土壤可溶性氮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在番茄生长期,与施用氮肥处理相比,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均能够显著增加0—3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P<0.01),特别是提高了矿质氮的含量。土壤矿质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均表现出比较大的动态变化,总体来说,土壤矿质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在第一穗果膨大期最高,在第二穗果膨大期土壤矿质氮含量大于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而在收获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大于矿质氮含量,且在整个生长季内土壤矿质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休耕期(番茄收获后60 d),与施用氮肥处理相比,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均能显著增加0—5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和0—10 cm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P<0.05);在0—50 cm土层内,土壤矿质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加深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在20—40 cm处有明显的累积。此外,不管是在番茄生育期还是在休耕期,总体上来看,不施有机肥处理下,土壤矿质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均以N2处理的含量为最高,而且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在可溶性氮中占有更大的比例;而在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中,MN2和MN3处理的土壤矿质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最高,而且在可溶性氮库中以土壤矿质氮为主。【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氮肥
段鹏鹏丛耀辉徐文静张玉玲虞娜张玉龙
关键词:设施土壤土壤矿质氮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设施土壤净矿化氮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净矿化氮含量及其速率的动态变化的影响,以评估净矿化氮在设施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作用,为设施番茄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设施番茄栽培连续7年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为依托,选择不同施氮量(N0、N1、N2、N3)和不同氮量配施有机肥(MN0、MN1、MN2、MN3)8个处理土壤,采用室内连续好氧培养方法,研究了各施肥处理土壤净矿化氮含量及净氮矿化速率,分析了土壤净矿化氮含量与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含量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土壤全氮和无机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氮肥处理(P<0.05),施氮量对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则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培养过程中,各处理土壤净矿化氮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呈先逐渐增加而后下降趋势,各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在培养7 d时最大,7~70 d期间快速下降,70 d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土壤净矿化氮量和净氮矿化速率均显著高于单施氮肥处理(P<0.05),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土壤净矿化氮含量和净氮矿化速率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与单施氮肥相比,氮肥与有机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氮与微生物量氮含量(P<0.05),但受施氮量影响不显著;土壤净矿化氮含量与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之间有密切联系,但与可溶性有机氮之间的密切程度更大。综合来看,MN1、MN2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无机氮+净矿化氮)。在设施番茄栽培条件下,连续7年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设施土壤供氮能力,也可较好地协调设施土壤氮素供应与固持的关系。
方胜志高佳蕊王虹桥刘杰虞娜张玉玲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设施土壤
黑龙江地区不同类型水稻土活性有机碳的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黑龙江地区4 种类型(起源土壤分别为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和沼泽土)水稻土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碳库活度.结果表明,4 种类型水稻土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均明显高于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ROC、DOC 和MBC 质量分数分别为1 390.3-15 685.1、533.4-1 329.7 和138.5-1 052.1 mg·kg^-1,其分配比例分别为10.1%-34.9%、1.8%-7.7%和0.5%-3.3%;不同类型对土壤DOC、MBC、ROC 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和碳库活度(aR)均具有显著性影响,4 种类型水稻土间DOC、MBC、ROC 含量及其比例和aR 均达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类型水稻土的ROC/TOC 比例和aR 的大小顺序相同,依次为黑土型〉草甸土型〉沼泽土型〉白浆土型;4 种类型水稻土的ROC 含量与TOC 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蒙冠霖张玉玲顾婉萱张玉龙虞娜邹洪涛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
土体重构对旱田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以旱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常规耕作(CK),0-10cm与10-20cm土层置换(TC1),0-20cm与20-40cm土层置换(TC2),0-30cm与30-60cm土层置换(TC3),0-10cm土层混合(GF1),0-20cm土层混合(GF2),0-30cm土层混合(GF3)对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土体重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不同层次土壤酶活性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耕翻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处理,但除土壤脲酶含量和GF2处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层置换处理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处理相比各层次差异显著,土层置换处理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均匀分布;土层置换处理对土壤改良效果明显,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活化土壤养分。
卢佳邹洪涛张玉龙范庆锋张玉玲虞娜黄毅
关键词:耕翻微生物量土壤酶
黑土区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及其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8
2016年
为研究黑土区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及其颗粒有机碳含量和δ^(13) C值的分布特征,探讨黑土区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及其颗粒有机碳的分布和稳定性,为该地区黑土的合理利用及土壤的合理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黑土区不同有机碳含量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和物理分组技术分离提取各级团聚体及其颗粒有机物,采用^(13) C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分析有机碳含量及其δ^(13) C值。结果表明,黑土区水稻土以2~0.25mm团聚体为主,土壤有机碳主要富集在>0.25mm团聚体中,尤其是2~0.25mm团聚体中;团聚体有机碳的δ^(13) C值随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增大,>2mm和2~0.25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δ^(13) C值均小于土壤有机碳的δ^(13) C值,具有碳截获或碳固定能力,而0.25~0.053mm和<0.053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δ^(13) C值均大于土壤有机碳的δ^(13) C值,具有碳固持或稳定的能力;除B-2土样外,各土样均以2~0.25mm团聚体中的颗粒有机碳含量为最大,以0.25~0.053mm团聚体中的颗粒有机碳含量为最小,且该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17,P<0.01),表明微团聚体闭蓄态的颗粒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土壤颗粒有机碳及各级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的δ^(13) C值均小于土壤有机碳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δ^(13) C值,团聚体颗粒有机碳的δ^(13) C值也随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增大。因此,黑土区水稻土中>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是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团聚体颗粒有机碳作为活性碳库,较总有机碳更易反映黑土区水稻土有机碳的周转变化,其敏感性随团聚体粒级的增大而增强。
徐文静丛耀辉张玉玲段鹏鹏范庆锋张玉龙
关键词:黑土区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颗粒有机碳
水氮钾耦合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在遮雨控水条件下,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氮、钾肥耦合效应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半干旱地区花生水肥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建立了水、氮、钾三因素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各因素主效应、交互效应分析及产量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影响花生产量单因子主效应大小顺序为水〉钾〉氮效应;交互作用大小顺序为钾-水〉氮-水〉氮-钾;交互效应模型均为非典型效应函数,表现为高钾高水、高氮高水和低氮高钾组合产量最高。通过确定目标产量,频率优选模拟寻优得到最优氮肥、钾肥用量范围(田间用量)分别为60.284~66.567kg/hm2(纯N)和194.033~212.714kg/hm2(纯K2O),最适土壤水分指标为田间持水量的73.48%~74.29%。
周子铉虞娜邹红涛张玉玲杨志孟张玉龙
关键词:花生水肥耦合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