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爱萍

作品数:20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如皋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梗死
  • 4篇动脉
  • 4篇卒中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出血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卒中
  • 2篇低钠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
  • 2篇症状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头痛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机构

  • 20篇如皋市人民医...
  • 2篇南通大学

作者

  • 20篇张爱萍
  • 4篇肖晶
  • 4篇孙贵祥
  • 3篇朱建建
  • 2篇许秀兰
  • 2篇朱银圣
  • 2篇陈正言
  • 2篇单梅芳
  • 2篇吴亚东
  • 1篇施建生
  • 1篇樊兴娟
  • 1篇陆军
  • 1篇陆军
  • 1篇朱学芳
  • 1篇孙健
  • 1篇张元媛
  • 1篇孙贵强
  • 1篇王红美
  • 1篇成亚琴
  • 1篇邹丽

传媒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南通医学院学...
  • 2篇交通医学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孙贵祥孙培丽张爱萍
关键词:阿加曲班氯吡格雷
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患者抗栓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通过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分析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合并房颤的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患者行低剂量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患者120例,根据是否予以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n=56)和对照组(n=64),分析入组患者急性期的临床资料,随访30 d,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减分值、30 d改良Rankin(mRs)评分、30 d良好预后(mRs 2分)、再发脑梗死、其他栓塞事件、颅内外出血事件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抗凝组和对照组在NIHSS减分值、再发脑梗死(1.79%vs 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 mRs评分、30 d良好预后、颅内外出血事件及其他栓塞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抗凝治疗)分析显示,NIHSS减分值(OR=2.41,95%CI 1.30~3.51)、再发脑梗死(OR=0.10,95%CI 0.0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IHSS减分值(OR=39.87,95%CI 21.98~57.77)、再发脑梗死(OR=0.10,95%CI 0.01~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患者行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再发脑梗死风险,且不增加颅内外出血事件。
朱建建张爱萍施建生成亚琴张元媛樊兴娟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出血转化抗凝
甲状腺不肿大甲亢 32 例临床分析
1997年
分析甲状腺不肿大的甲亢32例,并与伴甲状腺肿大的甲亢182例对照。结果表明,两组主要临床及心电图表现相似,缺乏特异性;误漏诊率达37.5%。分析认为,甲亢不伴甲状腺肿大,可能与体内缺乏抗TSH-R抗体,以及随年龄增长腺体逐渐萎缩有关。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可疑者应及时行T3、T4检查。
张爱萍陈正言
关键词:甲状腺不肿大甲亢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发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热原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发热者88例,其中低热(37.3—38℃)27例,中等度发热(38.1—39%)42例,高热(39.1—41℃)16例,超高热(41℃以上)3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热原因复杂多样,应积极针对病因治疗。
张爱萍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热
天舒胶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90例被引量:1
2013年
偏头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波动性、中重度头痛,发作期可伴有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表现,严重时可影响工作和生活。其中以无先兆性偏头痛为偏头痛最常见类型,其发病率约占偏头痛的80%。作者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本院门诊偏头痛就诊患者予以天舒胶囊、丙戊酸钠、天舒胶囊+丙戊酸钠治疗,并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朱建建张爱萍
关键词:丙戊酸钠天舒胶囊临床疗效神经血管
脑梗死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张爱萍肖晶
关键词:免疫功能变化机体细胞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NK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7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总结我科自2008年来对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疗情况,探讨手法复位治疗BPPV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对75例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7.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其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贵重器械,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吴亚东张爱萍高跃强孙贵强肖晶
关键词:BPPV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
围手术期低灌注并发脑分水岭梗死18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低灌注对围手术期脑分水岭梗死的影响,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围手术期低灌注并发脑分水岭梗死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术前CWI 3例中治愈1例,好转2例;术后CWI 15例中治愈6例,好转4例,无改善3例,加重1例,死亡1例。结论:重视围手术期低灌注的防治,最大限度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张爱萍王红美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低灌注脑动脉狭窄围手术期
急性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对78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采取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措施。结果: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我们在疾病早期康复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所采取的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此治疗方案值得长期应用推广。
单梅芳朱银圣高跃强张爱萍陆军
关键词:脑卒中脑血管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35例临床分析
1996年
现将我院1990~1995年间,住院的肝硬化病人合并低钠血症35例临床分析如下。
张爱萍陈正言
关键词:低钠大量腹水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病人稀释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