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俊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平均环流
  • 3篇平流层
  • 3篇流层
  • 3篇环流
  • 2篇北半球
  • 1篇月平均
  • 1篇增温
  • 1篇剖面
  • 1篇剖面图
  • 1篇HPA
  • 1篇波长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张海俊
  • 3篇瞿章
  • 2篇郑光
  • 1篇贺慧霞
  • 1篇王强
  • 1篇吴统文
  • 1篇陈芳

传媒

  • 3篇高原气象

年份

  • 2篇1990
  • 1篇198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北半球50 hPa平均环流的若干特征及其与500 hPa的某些关联被引量:11
1990年
本文根据北半球50hPa20年平均环流的槽脊特征,分析发现:在全年各月,尤其是冬半年中高纬圈,以2波为主要特征;夏季50hPa平均环流在30°N圈的90—120°E上存在着可能是青藏高原影响的强高压脊。 对50hPa超长波的波数、波长以及500hPa占50hPa波长之比率分析发现:由于地转偏向力向北(南)的增加(减小)和平均波长向北(南)的减小(增大)的相反作用的共同结果,50hPa上的波数在极地和赤道少,而在中纬度最多,这与500 hPa相类似; 对流层(500hPa)与平流层(50hPa)的平均波长比率冬季明显大于夏季,尤其是中高纬度。这表明中高纬度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冬季比夏季有着更多的相互作用。这与Charney和Drazin的理论分析相一致。
瞿章张海俊贺慧霞
关键词:环流平流层波长
北半球50hPa多年月平均经向剖面上的季节变化被引量:7
1989年
我们根据1965年1月—1984年12月共20年平均的50hPa高度场资料作出的沿各经度的纬度-高度时间剖面图和逐月纬间高度梯度值表,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50hPa上从冬到夏的季变,北带(60—90°N)和南带(10—30°N)中最早的时间都在3—4月,这比中带(30—60°N)各经度上和北、南带其余各地区完成季变都要早一个月。 2、50hPa上从夏到冬的季变,北带最早,大多出现在7—月,少数出现在8—9月;中带全在8—9月完成季变,南带更晚些。显然北带早于中带,中带又早于南带。 3、北半球平流层50hPa的季变,从冬到夏是来自极地和赤道两个方向共同发动的,而自夏到冬,其发动方向仅来自极地。
瞿章张海俊郑光陈芳
关键词:平流层平均环流剖面图
全文增补中
平流层突发性增温及其前后期平均环流特征被引量:7
1990年
从1955至56~1987至88年的33个冬季的14个突发性增温过程(简称SSW)中,选出5个最强的加以平均,分析了增温期及其前后期的平均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30hPa极点温度与30年平均温度距平值,增温期为17.1℃,前、后期分别为-4.7℃和-8.9℃。(2)在500hPa和50hPa高度场上,增温期比其前、后期波数都少,经向度较大。经向度发展和极涡分裂为二的现象首先出现在对流层。(3)5次SSW均属北太平洋增温,其相应的年份都是平流层由冬转夏,即季变“迟”的年份。
王强郑光张海俊吴统文瞿章
关键词:平流层平均环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