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昌峰

作品数:19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耐药
  • 5篇单胞菌
  • 5篇生物被膜
  • 5篇铜绿
  • 5篇铜绿假单胞
  • 5篇铜绿假单胞菌
  • 5篇耐药性
  • 5篇假单胞菌
  • 4篇药性分析
  • 4篇鱼腥草
  • 4篇鱼腥草素
  • 4篇鱼腥草素钠
  • 4篇耐药性分析
  • 4篇抗铜绿假单胞...
  • 3篇医院感染
  • 3篇细菌
  • 3篇耐药菌
  • 3篇抗菌
  • 3篇多重耐药
  • 3篇多重耐药菌

机构

  • 10篇安徽中医药大...
  • 3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安徽中医药大...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张昌峰
  • 5篇程惠娟
  • 4篇李中良
  • 3篇汪长中
  • 3篇朱小明
  • 2篇黄开泉
  • 2篇卢峰
  • 2篇霍星星
  • 2篇孙振新
  • 2篇刘彬
  • 2篇朱玲玲
  • 2篇徐玉菲
  • 2篇何倩
  • 1篇李霞
  • 1篇周银娣
  • 1篇赵丽萍
  • 1篇王林
  • 1篇韦忠红
  • 1篇李中南
  • 1篇董六一

传媒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 1篇第一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重耐药菌所致呼吸系统感染的中医证候群研究进展
<正>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细菌耐药程度越来越高,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情况也越来越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条件致病菌,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中医药在治疗呼吸系统多...
李中良黄开泉张昌峰
文献传递
某院2017—2018年血培养阳性标本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血培养标本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血流感染(BSI)合理用药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培养样本及临床资料,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共送检血培养标本3446份,检出首次非重复病原菌309株,阳性检出率为8.97%,其中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真菌分别占52.75%(163/309)、38.83%(120/309)、8.41%(26/309)。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8.12%(56/309)、11.65%(36/309)、11.00%(34/309)、7.44%(23/309)、6.47%(20/309)。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低于肺炎克雷伯菌(0比26.09%,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0.00%,低于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72.22%)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70.5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均P<0.05)。结论血培养菌群分布复杂,耐药性差异大,以G+菌检出为主。应加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差异监测,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王林张昌峰梁浩杰舒琳睿朱俊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合肥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研究合肥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携带mec基因簇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及药物敏感性,了解合肥地区MRSA流行株的耐药表型和分型特征。方法 从5所教学医院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264株非重复MRSA菌株,利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MRSA,采用PCR扩增mec A基因,采用多重PCR进行MRSA的SCCmec分型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不同SCCmec型别MRSA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64株MRSA菌株中,SCCmecⅡ型156株(59.1%),Ⅳa型92株(34.8%),Ⅲ型4株(1.5%),12株(4.5%)未分型。SCCmecⅡ型和Ⅳa型MRSA对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SCCmecⅡ型MRSA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SCCmecⅣ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分型的MRSA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合肥地区MRSA菌株SCCmec分型以Ⅱ型和Ⅳa型为主,不同分型MRSA对某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动态监测这类细菌的分型和药物敏感性有一定临床意义。
周银娣黄颖李婷婷张昌峰成组群沈继录李霞胡付品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MECA
某综合性中医院2018~2020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特点和医院感染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中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特点及医院感染情况,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2020年住院的166115例患者检出的MRSA监测资料,将患者分为MRSA医院感染组(130例)和非MRSA医院感染组(44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MRSA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2018~2020年住院患者共检出MRSA 576株,总检出率为34.95%,经趋势χ^(2)检验,MRSA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0.089,P<0.001)。MRSA菌株主要来源是痰(52.95%)和咽拭子(15.97%);分离出的MRSA主要集中在神经外科(49.83%)、肾病科(7.64%);分离出的MRSA菌株主要分布在冬季(27.95%)、春季(27.43%)。3年来,共有130例患者发生MRSA医院感染,MRSA总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78‰。2018~2020年MRSA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68‰、0.74‰、0.96‰,经趋势χ^(2)检验,MRSA医院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增加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χ^(2)=2.508,P=0.1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SA医院感染组与非MRSA医院感染组在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4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和有侵入性操作3个因素是患者MRS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医院MRSA分布及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能够及早发现其易感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分布和感染变化情况,对指导临床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何倩赵红张昌峰张士杰徐玉菲李晓娜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总结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2019年-2021年某三甲中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患者(KP,Klebsiella pneumoniae)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药敏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组(CRKP,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组(CSKP,Carbapenem-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药敏情况。结果CRKP组和CSKP组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患者均以男性、老年、脑血管疾病为主,CRKP组发生肺部以外侵袭性感染的比例高于CSKP组(χ^(2)=5.235,P=0.022),统计显示CRKP组使用有创机械通气(χ^(2)=4.424,P=0.035)、留置导尿管(χ^(2)=4.151,P=0.042)及碳青霉烯酶类药物(χ^(2)=6.742,P=0.009)的比例高于CSKP组。CRKP组对除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等以外的绝大部分临床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CRKP肺部感染患者需要警惕其它部位的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尤其需要注意高龄男性,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CRKP肺部感染对于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几乎全部耐药,治疗难度较CSKP组高。
李中良张昌峰卢峰张士杰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医院感染耐药性
鱼腥草素钠对头孢他啶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增强作用及抗菌协同作用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对头孢他啶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增强作用及两药抗菌协同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头孢他啶、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两药协同抗菌作用,结晶紫染色法[1]测定单药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肉眼观察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菌毛介导蹭行运动的影响,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下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4μg/ml,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512μg/ml,两药联合后,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1μg/ml,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64μg/ml,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FIC=联合用药时甲药MIC/单独应用甲药时MIC+联合应用乙药时MIC/单独应用乙药时MIC)为0.375,表明两药有协同抗菌作用。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粘附期为16μg/ml,早期生物被膜阶段16μg/ml,成熟期生物被膜阶段32μg/ml,两药联合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粘附期为8μg/ml,早期为8μg/ml,成熟期为16μg/ml,鱼腥草素钠对头孢他啶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有增强作用。肉眼观察蹭行运动,协同组抑制效果最佳。电镜下,协同组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效果最强。结论鱼腥草素钠能显著增强头孢他啶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且两药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朱玲玲孙振新程惠娟陈逸杰刘彬张昌峰朱小明
关键词:鱼腥草素钠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浅析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被引量:6
2009年
张昌峰朱俊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乙二胺四乙酸假性血小板减少
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K.pneumoniae)的临床分布情况和耐药特征,为治疗提供经验指导。方法对我院2019年5月~2019年10月分离的20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组47株,非产ESBLs菌组161株。结果肺炎克雷伯产ESBLs菌组与非产ESBLs菌组均主要来源于痰液,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标本来源;并且在ICU感染率最高,显著高于神经内科;产ESBLs菌组与非产ESBLs菌组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和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抗菌药物,但这两组间药物耐药性基本一致。结论我院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耐药率较高,应探索选择其他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感染情况,合理制定抗生素使用方案,为有效控制耐药菌产生和提高临床感染的治愈率发挥作用。
卢峰卜素张昌峰张士杰霍星星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细菌分布
482份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某院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对4788份血培养进行检测,使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阳性标本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788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482株细菌,检出率达10.07%,其中革兰阳性菌49.58%(239/482)、革兰阴性菌41.49%(200/482)、真菌8.92%(43/48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是分离率较高的细菌,分别占30.50%、15.98%、9.75%、8.09%、3.11%;重症监护室是血培养阳性菌株的主要来源(144株,占29.8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met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48.72%和76.19%,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都非常高;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00%,检测出了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9.74%和10.6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30%、65.96%,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00%、19.1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30%、55.32%。结论某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耐药率较高。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从而降低血流感染的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应定期回顾性分析血流感染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潘请张昌峰张焰张世杰
关键词:血培养细菌分布耐药性抗菌药物回顾性分析
鱼腥草素钠增强妥布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及抗菌协同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增强妥布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鱼腥草素钠、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两者联合抗菌作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单药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扫描电镜下观察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态的影响,采用倾注平板法进行菌落数计数。结果: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512μg/mL,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4μg/mL,两药联合后MIC分别为64μg/mL和1μg/mL,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为0.375,提示两药协同作用明显。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黏附期为8μg/mL,早期生物被膜阶段为16μg/mL,成熟期生物被膜阶段为32μg/mL,两药联合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黏附期为8μg/mL,早期为0.5μg/mL,成熟期为8μg/mL,鱼腥草素钠对妥布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有增强作用。结论:鱼腥草素钠与妥布霉素抗菌协同作用明显,鱼腥草素钠对妥布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有增强作用。
刘彬陈逸杰程惠娟朱玲玲孙振新张昌峰朱小明
关键词:鱼腥草素钠妥布霉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