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戈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新音乐
  • 1篇宣泄
  • 1篇学堂
  • 1篇学堂乐歌
  • 1篇疫病
  • 1篇疫病防治
  • 1篇音乐
  • 1篇战时
  • 1篇战争
  • 1篇人性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功效
  • 1篇说书
  • 1篇农村
  • 1篇农村文化
  • 1篇农村文化建设
  • 1篇情感
  • 1篇情感宣泄
  • 1篇群众
  • 1篇中西合璧

机构

  • 5篇西北大学

作者

  • 5篇张戈
  • 1篇王今诚
  • 1篇付建成

传媒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电影评介
  • 1篇中国延安干部...
  • 1篇西部学刊
  • 1篇陕西学前师范...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试论20世纪初中国学堂乐歌之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音乐文化,其一般涵盖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系列鲜明的特征,并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启的标志。当时学堂乐歌的时代特征以救亡图存、提倡新精神、致力于国民素质之改善、鼓励学习新文化为主要内容,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为"取彼国之善本,易我国之歌词。"表现出了中西合璧的音乐特色。另外,学堂乐歌集体而歌的形式,由校内走向社会,对其后大规模的群众歌咏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戈
关键词:学堂乐歌新音乐中西合璧
从漫川看村庙信仰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陕南漫川村庙建设进入恢复重建快速发展阶段。当地村民对村庙信仰基本持肯定态度,但对村庙信仰的概念界定较为模糊;老年村民认为村庙信仰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能为儿孙祈福积德;年轻人对村庙信仰较为淡漠;目前在这里,村庙信仰与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呈现出一种相互竞争和一定相容的关系。
张戈王今诚
关键词:文化建设
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之我见——看《鬼子来了》的一些思考被引量:2
2011年
中国抗战题材电影长盛不衰,姜文一改主流电影表现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手法,采用个体的小角度思考,启示人们反思历史和民族性。《鬼子来了》在黑白与彩色的碰撞对比中震撼观众,回归了真实的历史画面,更多的是人性的流露和情感的宣泄,给了抗战题材片更多的精神内涵和阐释空间。
张戈
关键词:民族性抗日战争人性历史真实情感宣泄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群众医疗卫生政策及其实践——以边区疫病防治为中心的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医疗卫生底子薄、条件差,尤其是伤寒、急性肠胃炎等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直接威胁着民众的生命安全,对社会稳定和生产建设形成冲击。在此情势下,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以实现“人财两旺”为出发点、以解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为目的、以群众路线为基本遵循的医疗卫生运动,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改善了环境和民生。“卫生下乡”为载体的群众卫生运动整合社会资源、优化社会服务,不仅检视了政党自身的组织力、执行力和凝聚力,也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实现了政治权力与基层社会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时期的社会治理典范。
张戈付建成
关键词:抗战时期基层社会
试论陕甘宁边区“改造说书”运动被引量:2
2013年
"改造说书"运动是继"新秧歌"运动之后文艺工作者面向大众、面向工农兵普及的又一实践。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一起,改造了旧的传统的陕北说书,使之成为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军事斗争等新内容的"新说书",并在边区蓬勃发展起来。"新说书"作为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发挥了开启民智,教化民众;宣讲时事,评议新闻事件;传递战争信息,稳定民心;引导舆论,唤起大众的斗争意识等社会功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张戈
关键词:社会功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