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施义
- 作品数:31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泗洪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椎弓根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分析新型椎弓根固定器的设计特点和复位作用。方法:本组治疗胸腰椎骨折18 例, 男12 例,女6 例,年龄18 ~52 岁,平均34 岁,随访时间8 ~19 月,平均11 2 月。结果:压缩椎体高度由术前的518 % 恢复到术后的923 % , 后凸角由术前226°矫正至术后48°。5 例径 C T测量椎管矢状径由术前7 m m 改善术后12 m m 。结论:新型椎弓根固定器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满意,椎管间接减压和固定坚强,有效地解决了原有椎弓根内植物存在的问题。
- 赵楷生庞施义刘仲吴昊李林东王亮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复位
-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7
- 1999年
- 我院1994年10月~1998年4月采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28例,男83例,女45例,年龄25~60岁。椎间盘突出部位:L3~411例,L4~578例,L5~S139例。突出类型:中央型81例,旁侧型4...
- 王亮王培刚庞施义王庆荣
- 关键词:胶原酶腰椎间盘突出
- 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王亮朱冬承庞施义赵楷生
-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钢板内固定
- 距骨尾部骨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9年
- 通过距骨X线片及标本的观察 ,以证实距骨确有头颈体尾四部分 ,距骨后突骨折实际是距骨尾骨折。对 84 8张踝关节侧位片及 2 0 0例成人干燥距骨标本进行观察与测量。距骨从整体看形似乌龟 ,97%的距骨有距骨尾 ,其尾有长、中、短之分 ,其中距骨尾骨折 52例 ,占 6 8%。认为距骨应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 ,对距骨尾部骨折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这既符合解剖学上命名的完整性 。
- 陈福扬王庆荣庞施义李忠华石瑾钟世镇
- 关键词:距骨骨折
- 两侧方向相反的阴唇瓣修复尿道缺损
- 1996年
- 应用两侧方向相反的阴唇瓣修复5例女性因尿道肿瘤或瘢痕闭锁切除后尿道缺损。年龄32~72岁。其中尿道癌1例,尿道血管瘤2例,医源性及外伤性尿道瘢痕闭锁各1例。尿道切除长度2.5~4.0cm,平均3.2cm。经10~36个月随访。排尿通畅,无尿失禁,肿瘤未复发。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膀胱截石位,沿尿道外口环形切开皮肤,从肿瘤或瘢痕组织周围向深部锐性分离。
- 庞施义朱子军王庆荣赵飞
- 关键词:修复术尿道缺损
- 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段脊椎压缩性骨折14例体会被引量:1
- 1995年
- 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段脊椎压缩性骨折14例体会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223900)王培刚,王庆荣,朱冬承,庞施义,赵楷生主题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医正骨术自1991年2月至1993年9月,我们采用麻醉下手法复位治疗14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
- 王培刚王庆荣朱冬承庞施义赵楷生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压缩性骨折正骨手法
- 前路经腹腔腹膜外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崩解症
- 1997年
- 朱冬承王庆荣赵楷生庞施义王培刚
- 关键词:椎体植骨融合术
- 一种特殊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5例报告
- 1996年
-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科领域中较多见,多为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采用患肢牵引等非手术治疗,不稳定骨折则应行手术治疗.自1988年以来我们收治5例特殊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正位观呈顺转子间骨折,侧位观大转子冠状面骨折,且大转子的后半连同小转子呈整块一起向后移位(图1),现作一总结.
- 王培刚王庆荣庞施义朱冬承赵楷生
- 关键词:股骨骨折转子间外科手术
- 椎间融合器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观察Cage椎间融合器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 方法 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 4 1例 ,按Meyerding分度 ,Ⅰ度滑脱 2 5例 ,Ⅱ度滑脱 16例。经前路31例 ,经后路 10例。仅置入 1个Cage 6例 ,其中前路 4例 ,后路 2例 ;其余均置入 2个Cage。 结果 手术前后X线片测量 ,见病椎有 6 9%~ 10 0 % (平均 83% )的复位 ,其中 15例完全复位。其中 32例术后获得 10~ 36个月、平均 17个月随访 ,全部骨性融合 ,2 6例症状完全消失 ,优良率为 81 3%。结论 Ⅰ~Ⅱ度的腰椎滑脱症均可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治疗。
- 庞施义赵楷生陈福扬朱冬承王培刚刘仲吴昊
- 关键词:CAGE腰椎脊椎前移
- 髂后上嵴取骨切口的改进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通过髂后上嵴取骨切口的改进 ,使术后的并发症减少 ,可推广应用。方法 :以往的髂后上嵴取骨切口为平行髂嵴或髂嵴上的横切口 (对照组 )。改进的切口为垂直于髂后上嵴脊柱旁开 8.0 cm的斜切口 (改进组 )。自 1996年 2月~ 1998年 10月共施行髂后上嵴取骨 98例 ,其中改进组 48例 ,对照组 5 0例 ,就其临床效果及随访记录进行分析。结果 :改进组中取骨切口并发症如 ;术后血肿、切口深压痛、皮肤麻木、敏感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进的髂后上嵴取骨切口术后并发症少 ,取骨量如常 ,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 陈福扬朱冬承庞施义赵楷生王培刚王庆荣刘仲戈兵
- 关键词:自体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