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铁军

作品数:21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孢子
  • 3篇腥黑粉菌
  • 3篇羊茅
  • 3篇种子
  • 3篇苇状羊茅
  • 3篇进境
  • 3篇菌丝
  • 3篇黑粉菌
  • 3篇分子检测
  • 3篇PCR
  • 3篇PCR检测
  • 3篇病菌
  • 2篇单粒
  • 2篇单粒种
  • 2篇单粒种子
  • 2篇冬孢子
  • 2篇荧光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霜霉属

机构

  • 21篇天津出入境检...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作者

  • 21篇崔铁军
  • 15篇刘跃庭
  • 13篇廖芳
  • 13篇黄国明
  • 12篇罗加凤
  • 6篇刘鹏
  • 5篇张裕君
  • 4篇刘勇
  • 3篇罗家凤
  • 2篇尹旭芳
  • 1篇魏亚东
  • 1篇杜昱光
  • 1篇王金成
  • 1篇巫燕
  • 1篇吴品珊
  • 1篇王志英
  • 1篇刘晗
  • 1篇宋旭
  • 1篇蔡国瑞
  • 1篇白雪芳

传媒

  • 10篇植物检疫
  • 2篇植物保护
  • 2篇菌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草业科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检验检疫科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rbcL基因序列的欧洲菟丝子分子检测被引量:6
2009年
菟丝子属(Cuscuta L.)被列为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进出境口岸使用常规形态学鉴定方法对菟丝子属的检测很难鉴定到种。本文通过扩增寄生于大豆上的6种菟丝子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基因(rbcL)序列,通过Clustal X比对分析该6种菟丝子基因序列的差异,设计了针对欧洲菟丝子的特异引物,实现了对欧洲菟丝子(Cuscuta europaea)快速、准确的PCR分子检测,灵敏度达到单粒种子,满足各口岸对欧洲菟丝子的检测需求。
张裕君刘跃庭廖芳刘勇罗加凤崔铁军黄国明
关键词:RBCL基因
渍水土壤中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活性研究
2007年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hn)冬孢子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在土壤中可存活10 a以上,该病害的阻断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试验将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埋于种植水稻的稻田,通过对埋土前后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的测定,研究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在稻田中活性的变化及冬孢子萌发与自体荧光之间的关系.2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均逐渐降低,经过一个完整稻季处理后,病菌冬孢子萌发活性和自体荧光特性都全部丧失,丧失自体荧光的冬孢子,其萌发活性也相应丧失.
罗加凤廖芳黄国明崔铁军刘跃庭王志英
关键词:冬孢子稻田萌发率自体荧光
翦股颖上腥黑粉菌近似种多重分子检测被引量:1
2009年
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和细弱翦股颖(A.tenuis)是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寄生于翦股颖上的腥黑粉菌共有3种,即小麦网腥黑穗菌(Tilletia caries,TCT)、翦股颖腥黑穗菌(T.sphaerococca)和苍白腥黑粉菌(T.pallida)。在形态、自发荧光和萌发生理3方面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冬孢子形态非常相似的2种腥黑粉菌TCT和T.sphaerococca为研究对象,依据序列特点设计4套引物,成功建立了TCT和T.sphaerococca菌丝基因组DNA的特异双重PCR检测方法和冬孢子的特异套式双重PCR检测方法。
廖芳崔铁军张裕君罗加凤刘跃庭黄国明
关键词:翦股颖套式PCR
检疫性真菌草莓枯萎病菌概述被引量:4
2013年
草莓枯萎病菌是草莓上的检疫性病原真菌,对草莓的品质和产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口岸上是进境草莓种苗重要的检疫项目。应加强进境草莓种苗的检疫,以防止该病菌传入国内,本文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类地位、寄主、地理分布、危害症状、生物学特性和检疫鉴定特征进行简述。
刘跃庭罗加凤宋旭崔铁军张裕君廖芳
关键词:草莓枯萎病菌危害症状生物学特性
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和N.lolii的PCR检测
2006年
以N·coenophialum和N·lolii及其近似种N·huerfanum、N·chisosum、N·aotearoae、N·sp·共6个种18个菌株及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8个品种的供试种子,通过对Tub-2基因引物IS1~IS3和NC25基因引物F1~R1进行扩增,设计了种子中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套式扩增的通用引物Tub-2-F^Tub-2-R,设计了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特异引物F3~R3,建立了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菌丝常规PCR和单粒种子套式PCR检测方法,使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检测达到了单粒种子的水平,缩短了检测时间。建立的N·coenophialum和N·lolii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结果可靠,检测速度快。
刘跃庭廖芳崔铁军黄国明罗加凤
关键词:PCR单粒种子
Biolog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在植物病原细菌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33
2006年
应用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4.20版)对8个属的16个已知菌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属准确率为87.5%,种准确率为75%。应用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相同的菌株测定,结果同源性均在99%以上。本文在对两种鉴定方法进行比较的同时,客观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讨论了两者在植物检疫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刘鹏魏亚东崔铁军
苇状羊茅内生真菌与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实时荧光PCR检测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苇状羊茅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和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N.lolii对美国、新西兰等国家的畜牧业曾经造成过巨大损失。以N.coenophialum和N.lolii及其近似种N.huerfanum、N.chisosum、N.aotearoae、N.sp.共6种18个菌株,以及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8个品种种子为供试材料,根据Tub-2基因设计了通用Taqman探针及引物,根据NC25基因设计了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特异Taqman探针及共用引物,通过通用探针的单色荧光PCR和特异探针的双色荧光PCR,建立了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菌丝及单粒种子稳定可靠、特异性强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达到单粒种子,使检测时间由至少一个月缩短至7~8个小时。
黄国明廖芳刘跃庭崔铁军罗加凤
关键词:菌丝单粒种子
辣椒种子中辣椒轻斑驳病毒的检测被引量:9
2007年
天津局从来自韩国的辣椒种子中检测到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简称PMMoV),并建立了直接从辣椒种子中检测PMMoV的方法,缩短了商品辣椒种子的检验时间,使得检验步骤大幅简化。
郭京泽刘鹏崔铁军黄国明王金成
关键词:辣椒轻斑驳病毒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反转录PCR辣椒
苇状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菌丝基因组DNA提取的优化及PCR初步检测被引量:2
2006年
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在牧草和草坪业上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家畜采食感染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和N.lolii的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会发生中毒。研究收集天津口岸1998年以来进境的部分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对经镜检确认带有内生真菌的种子进行分离培养,对疑似菌株的茵丝用改进的Moiler等方法进行基因组DNA抽提,测定浓度及纯度,对照原方法,DNA的纯度有较大提高,浓度略有上升。Tubulin2基因的引物IS1~IS3扩增结果显示为单一的条带,结合形态学和序列比对,分离培养得到的茵株可以基本确定为N.coenophialum和N.lolii。根据Genbank中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NC25基因序列设计出引物F1~R1,扩增得到能区分开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单一条带(相差160bp),建立了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PCR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可靠。
廖芳刘跃庭崔铁军黄国明罗家凤尹旭芳
关键词:PCR检测
进境碱茅上腥黑粉菌新记录的初步研究
2008年
腥黑粉菌主要侵染禾本科植物。2004年曾从来自美国的碱茅草种中检出一种腥黑粉菌,是碱茅上腥黑粉菌的新记录,迄今国内外尚无其相关研究的报道,本文从冬孢子形态、萌发生理特性及基因序列比较等几方面对该菌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了该菌的分类地位,根据研究结果,该菌与Tilletia bromi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为腥黑粉菌潜在新种。
黄国明罗加凤刘勇廖芳刘跃庭崔铁军
关键词:碱茅腥黑粉菌冬孢子形态学萌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