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蕴威 作品数:12 被引量:67 H指数:5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有限元法比较3种内固定器械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通过构建完整骨盆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3种内固定物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1名成年健康男性,经CT扫描,层厚1mm,影像资料以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格式保存。应用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Abaqus等软件建立完整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分别置入3种不同的内固定器械,模拟对骶骨施加500N垂直负荷,计算骨盆模型的最大位移值、应力值、应变值及骶骨骨折断端的缝隙移位值,进行比较。结果在500N垂直载荷下,应力经骶骨、两侧骶髂关节、髂骨弓状线至双侧髋臼。通过分析结果可知在500N的载荷下,内固定后的骨盆模型发生应变很小。骨盆模型整体发生的位移依次是骶髂螺钉固定的模型(1.86 mm)、可调式微创接骨板(6.89 mm)、张力带接骨板(9.10mm)。骨盆模型中骶骨骨折缝隙的分离移位值依次是骶髂螺钉固定的模型(1.75mm)、可调式微创接骨板(3.00mm)、张力带接骨板(8.03mm)。结论完整的骨盆是个稳定的力学结构。三维有限元方法证实2枚骶髂螺钉固定骨盆的稳定性大于可调式微创接骨板固定骨盆的稳定性,更大于张力带接骨板固定骨盆的稳定性。 崔蕴威 吴涛 李升 陈伟 邢欣 张英泽关键词:骨盆 骨折 内固定器 单膝关节积液合并同侧腓总神经鞘瘤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女,49岁。反复左膝关节肿胀3年。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77mm/h),C反应蛋白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其间曾行中西药抗风湿治疗。因关节积液曾间断行关节穿刺抽液,最初间隔时间为1年,以后抽液间隔时间逐渐缩短至半年、 刘俊茹 刘杰 房勤茂 刁胜林 崔蕴威 吴文娟关键词:膝关节积液 超声表现 神经鞘瘤 类风湿因子阳性 同侧 穿刺抽液 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不稳定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选择适合的固定方法是骨科医师面临的难点之一。生物力学证实2枚骶髂螺钉与可调式微创接骨板固定骨盆后环的效果相似[1-2],但均不能达到最坚强固定[3]。本课题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可调式微创接骨板联合单枚骶髂螺钉与传统2枚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的稳定效果。 吴涛 崔蕴威 吕红芝 程晓东 杨光 张英泽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有限元研究 2003年军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肩关节盂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肩关节盂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肩关节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Ideberg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肩关节盂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收集225例肩关节盂骨折患者,男176例,女49例,男女比为3.59: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1。40岁(23.56%);骨折根据Ideberg分型:I型35例(15.56%),Ⅱ型58例(25.78%),Ⅲ型64例(28.44%),1V型21例(9.33%),V型30例(13.33%),Ⅵ型17例(7.56%)。A组107例,男女比为5.29:1,平均年龄为(40.2±16.0)岁;B组118例,男女比为2.69:I,平均年龄为(47.5±14.8)岁。两组患者男女比、平均年龄、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1~40岁(28.97%),B组骨折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27.12%);两组患者骨折高发类型均为IdebergⅢ型骨折,构成比分别为29.91%和2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盂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1-40岁,平均年龄呈增长趋势,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类型为IdebergⅢ型。 刘磊 杨宗酉 孙家元 崔蕴威 程晓东 杨延江 胡畔 陈伟 殷兵 刘松 张英泽关键词:肩骨折 流行病学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3D打印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2018年 胫骨平台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66%([1])。此类骨折治疗的目标是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和关节面的解剖复位,从而降低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风险([2-3])。为达到这些目标,手术医师在术前应对骨折的具体情况有充分的掌握,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措施。传统的X线、CT等影像检查手段可以明确骨折的诊断并了解骨折的类型,但这些方法只能为手术医师提供二维的、平面化的影像,缺乏对骨折较为直观的了解。近年来,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广泛,尤其是在术前规划. 邵佳申 郑占乐 程晓东 崔蕴威 李升 张英泽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微创治疗 股骨骨折后残留内/外翻畸形愈合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股骨中下段骨折后内/外翻畸形愈合对膝关节应力分布与接触面积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选取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下肢CT薄层扫描和膝关节MRI成像,利用Mimics软件将CT和MRI图像配准后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一个正常下肢模型。在正常模型的基础上对骨和软组织进行位置调整,分别建立股骨中下段骨折残留3°、5°、10°内/外翻畸形愈合模型。然后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计算畸形愈合对膝关节内外侧间室von Mises应力与接触面积。结果成功建立了正常人下肢及膝关节模型,其形态结构基于下肢CT和MRI重建,与真实膝关节高度相似,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股骨远端1/3内/外翻畸形愈合模型。正常中立位内侧胫骨软骨的接触面积与最大应力是244.36 mm2,0.64 mpa,外侧则是196.25 mm2,0.76 mpa。与正常中立位相比,随着正常中立位至股骨内翻角度10°,内侧胫骨软骨接触面积与最大应力增大至264.61 mm2,1.16 mpa,相应的胫骨平台外侧逐渐减小至31.32 mm2,0.35 mpa。而随着正常中立位至股骨外翻10°,内侧平台软骨接触面积与最大应力逐渐减小至24.58 mm2,0.27 mpa,外侧胫骨软骨则逐渐增大至215.46 mm2,2.08 mpa。与正常中立位模型对比时,内侧软骨下骨应力,半月板应力大小与分布范围随着内翻程度增大逐渐增大,随着外翻程度增大逐渐减小。外侧软骨下骨与半月板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结论股骨内外翻畸形对膝关节间室接触面积和应力分布有明显影响。股骨手术应尽力避免残留内外翻畸形,应早期治疗避免膝关节周围结构损伤,进而延缓膝关节炎的进展。 丁凯 陈伟 杨伟杰 胡畔 连晓东 程晓东 崔蕴威 张奇 侯志勇 朱燕宾关键词:股骨 膝关节炎 颌外牙骨质瘤的CT及X线表现 2012年 牙骨质瘤是一种常见的牙根端病变,主要发生在上颌骨和下颌骨,在颌外的牙骨质瘤非常罕见。我们分析2例颌外牙骨质瘤的CT及X线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 一、资料与方法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2例经病理证实的颌外牙骨质瘤均行x线及CT检查,X线摄片使用500mACR(美国GE公司)、500mADR(德国Siemens公司)。CT使用德国Siemens64层螺旋CT扫描仪,层距、层厚为5mm,扫描架无角度,应用MPR技术,重组层厚1mm,间隔1mm。 王冬梅 张泽坤 丁建平 李玉清 张伟 史云恒 任国山 崔蕴威关键词:牙骨质瘤 CT检查 下颌骨 X线表现 SIEMENS MPR技术 不同内固定方式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3种不同内固定器械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随机挑选1名健康成年男性,收集层厚1.0mm骨盆CT图像,经过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2、SolidWorks、Abaqus 6.11-1等软件处理,构建完整的骨盆模型及骶髂关节脱位模型,分别使用2枚骶髂螺钉、可调式微创接骨板、张力带接骨板固定骨盆后环,对骶骨加载500N负荷,比较整个模型和内固定器械的整体位移值、应变值、应力分布以及脱位的缝隙分离值。结果上半身的重力经过骶骨翼、双侧骶髂关节、坐骨大切迹、髂骨弓状线到双侧髋臼。在500N垂直载荷下,固定后的模型的整体位移值依次是2枚骶髂螺钉1.377mm、可调式微创接骨板为2.517mm、张力带接骨板为5.132 mm,脱位缝隙的分离移位值依次是2枚骶髂螺钉0.887 mm、可调式微创接骨板为2.502mm、张力带接骨板为5.117mm。结论 2枚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稳定性优于可调式微创接骨板的稳定性,更优于张力带接骨板的稳定性。 吴涛 程晓东 崔蕴威 郑占乐 吕红芝 张英泽关键词:骶髂关节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应用2种内固定方法对骨盆后环应力传导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单枚骶髂螺钉与2枚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对骨盆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5具防腐成年男性骨盆标本,保留L_4至双侧股骨近端1/3,剔除软组织,保留完整的耻骨联合、双侧骶髂关节及周围韧带、双侧髋关节、双侧骶结节韧带、双侧骶棘韧带,黏贴应变片。将标本置于BOSE生物力学试验机,模拟双足站立中立位,垂直加载负荷至520 N,记录完整骨盆的应变值。制作Tile C型骨盆骨折模型,耻骨联合用钢板固定,后环骨折复位后依次应用2种方法进行固定。分别记录2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骨盆后环时的应变值。结果完整骨盆在垂直负荷下,同一标本两侧对应位点的应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集中位点沿骶股弓走行分布。与完整骨盆的应变值相比,2种方法固定的骨盆后环,除位点5、6、10、11外,其余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0 N垂直负荷下,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单枚骶髂螺钉固定的骨盆各位点应变值更接近完整骨盆的应变值。结论完整骨盆在垂直负荷下的传导与骶股弓走行大致相同。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单枚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比单纯使用2枚骶髂螺钉能更好地恢复力学的传导。 吴涛 崔蕴威 张奇 陈伟 李升 张英泽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骨盆 成年人股骨影像测量与身高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股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2.28%[1]。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根据骨折部位和患者一般情况选择髓内钉、动力髋螺钉、锁定接骨板或人工关节等内植物治疗。对于股骨干骨折和一般情况较好的65岁以下的股骨近端骨折,通常选择内固定治疗。术前拍摄 X 线片了解骨折部位、类型和骨折线累及范围有助于选择合适种类和尺寸的内固定物。然而,由于股骨较长,拍摄其全长 X 线片需拍摄2张 X 线片,而且对设备要求较高,应具有拼接 X 线片的功能。此外,由于骨折移位的影响,不能单纯根据骨折术前 X 线片准确评估股骨长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术前准备、术中选择内固定物。人体四肢长骨与身高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股骨与身高相关性最高[2]。本研究通过拍摄健康志愿者的股骨全长 X线片并测量股骨长度,探讨成人股骨长度与身高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股骨骨折选择内固定物提供参考。 崔蕴威 杜晨光 杨延江 吕红芝 陈伟 张英泽关键词:股骨 身高 摄影测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