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烧伤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深度烧伤
  • 1篇术后
  • 1篇术后继发
  • 1篇双侧唇裂
  • 1篇皮瓣
  • 1篇皮肤移植
  • 1篇组织瓣
  • 1篇组织瓣修复
  • 1篇外科
  • 1篇外科皮瓣
  • 1篇轮匝肌
  • 1篇难愈性
  • 1篇难愈性创面
  • 1篇口轮匝肌
  • 1篇继发
  • 1篇负压
  • 1篇负压疗法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崔立龙
  • 3篇陶白江
  • 3篇吕广平
  • 3篇孙可
  • 3篇曾丁
  • 2篇海国梁
  • 2篇赵玉珊
  • 1篇刘莹
  • 1篇海国良
  • 1篇田孝臣
  • 1篇吕晓杰
  • 1篇杨洪美
  • 1篇陈俊男
  • 1篇刘会娜
  • 1篇胡晓春

传媒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前唇皮下组织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口哨畸形和鼻底凹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修复口哨畸形和鼻底凹陷方法,提高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前唇上方皮下组织双侧c瓣修复鼻底凹陷畸形,两侧口轮匝肌向中线对合,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同时前唇下方皮下组织^瓣向内下翻转再造唇珠。结果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采用上述方法修复双侧唇裂继发口哨畸形和鼻底凹陷30例,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经3—18个月随访,鼻底、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唇珠明显,上唇形态自然,与下唇关系协调。结论前唇上方皮下组织双侧c瓣及前唇下方皮下组织^瓣,可以改善鼻底凹陷,加强唇珠形态;两侧口轮匝肌在中线对位缝合可以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
田孝臣吕晓杰胡晓春陈俊男崔立龙刘莹刘会娜
关键词:双侧唇裂外科皮瓣口轮匝肌
成批烧伤救治的组织与实施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的特点、救治的经验和组织实施中的内在规律。方法 回顾2002年4月至2010年9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0批56例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根据危重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完善的医疗、护理抢救预案。结果 56例患者全部治愈,55例功能、外观良好,正常生活,恢复工作,1例继续康复治疗。结论 高效率的组织协调能够避免抢救工作中的忙乱、顾此失彼,使医疗程序更加顺畅,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有益。
陶白江曾丁孙可吕广平崔立龙赵玉珊海国梁
关键词:烧伤
改良式封闭负压疗法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改良式封闭负压疗法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6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针对常规负压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海绵板结、引流不畅等并发情况进行附加冲洗、改变吸引模式等改良化处理。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12例经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经植皮愈合,6例感染控制后因骨或肌腱组织外露采用皮瓣修复,1例老年褥疮患者因原发病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7例经改良式封闭负压治疗后直接上皮化愈合。结论改良式封闭负压疗法可以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创面外用抗感染药物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护创面及周围皮肤组织。
曾丁孙可陶白江吕广平崔立龙海国良杨洪美
关键词:引流术难愈性创面
中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策略及治疗方法的探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在异体皮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治疗中大面积烧伤。方法以深Ⅱ度为主的中大面积烧伤给予彻底清创后采用脱细胞异种皮覆盖,残余创面予以小皮片密植法封闭创面。以Ⅲ度为主的中大面积烧伤削痂后采用分次小皮片密植+脱细胞异种皮覆盖的手术方式完成烧伤创面修复。结果全部病例在伤后50d内一期治愈,功能及外观良好。经半月至3个月康复治疗后,全部自理生活、重返工作岗位。结论采用削痂后分次小皮片密植+脱细胞异种皮覆盖的手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微粒植皮对异体皮源的过分依赖,避免了切痂手术损伤重、花费巨大以及外观差的缺点。
陶白江孙可曾丁吕广平崔立龙赵玉珊海国梁
关键词:烧伤皮肤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