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永德

作品数:36 被引量:20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7篇底栖动物
  • 8篇群落
  • 7篇大型底栖动物
  • 6篇湖泊
  • 5篇底栖动物群落
  • 5篇动物群
  • 5篇动物群落
  • 5篇水生
  • 5篇长江
  • 4篇群落结构
  • 4篇物种
  • 3篇沿岸带
  • 3篇生境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生物评价
  • 3篇环境因子
  • 3篇环境质量
  • 3篇长江流域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曲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湖南省环境保...

作者

  • 36篇崔永德
  • 20篇王洪铸
  • 10篇赵永晶
  • 7篇王海军
  • 4篇舒凤月
  • 3篇冯伟松
  • 3篇金小伟
  • 3篇刘学勤
  • 2篇缪炜
  • 2篇梁小民
  • 2篇何雪宝
  • 2篇张琪
  • 2篇曾宏辉
  • 2篇何舜平
  • 2篇李涛
  • 1篇侯国兴
  • 1篇俞丹
  • 1篇王建
  • 1篇姜苹红
  • 1篇陈凯

传媒

  • 11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利水电快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生物资源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施环境-水文-生态-经济协同管理战略,保护和修复长江湖泊群生态环境被引量:10
2015年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群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该湖群正面临江湖阻隔和富营养化等严重威胁。近年来,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治理效果不甚明显。其根本原因是:对由流域诸多胁迫导致的湖泊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此,本文提出应对长江湖群实施环境-水文-生态-经济协同管理战略,即在湖泊及其流域实施环境工程以控制入湖污染,实施生态水文工程以恢复自然水文体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增强生物自净能力,制定水环境经济制度以建立湖泊保护修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以实施适应性管理,前提是责任主体明确。
王洪铸王海军刘学勤崔永德
关键词:生态环境
底栖动物自动识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一种底栖动物自动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设备,设计图像识别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的底栖动物样本图片并进行预处理;调用底栖动物识别模型识别物种;展示识别的物种信息。本申请具有方便进行底栖动物评价...
赵永晶崔永德王洪铸和雅静周婷婷吴俊燕
长江流域淡水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被引量:19
2014年
研究以正式发表的淡水软体动物文献和部分未发表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淡水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长江流域已报道的软体动物有296种,隶属17科62属,其中有197种是中国特有种。田螺科、肋蜷科、盖螺科、椎实螺科和蚌科是长江流域软体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这5科种类数之和达249种,占总数的84.1%。从总体上低海拔地区的软体动物物种数高于高海拔地区,而高海拔地区特有种所占的比例却高于低海拔地区。支流和湖泊的种类数接近,分别为202种和210种,远高于长江干流(31种)。各水系软体动物的种类数、特有种数及特有种比例明显不同,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表明,长江流域软体动物的分布基本反映了流域内的地势特点,形成了高原、中低海拔山地和低海拔平原的分布格局。不同类群的物种其分布格局也不相同,田螺科和椎实螺科的分布范围较广,肋蜷科和盖螺科种类分布范围狭窄,多数种类仅存在于单个水系,蚌科种类分布最为集中,以鄱阳湖和洞庭湖的种类最为丰富,种类数分别为58种和45种。研究表明,金沙江下游(云贵高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建议将其列为我国淡水软体动物急需关注和保护的热点地区。
舒凤月王海军崔永德王洪铸
关键词: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长江流域
生态考核指标:水生动物种类指数
2021年
为满足关于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的国家需求,文章构建了水生动物种类指数。该指数以鱼类和底栖动物等动物的种数和重要类群的资源量为评价参数,以同类水体可达的最高水平或评价元年数据为参照。与多参数指数和预测模型等常用的生态健康评价方法相比,水生动物种类指数法有简单易行的特点,便于全面推广应用。
江小蝶吴俊燕崔永德王洪铸
关键词:种数资源量生态健康评价
青海湖入湖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及渔产潜力估算被引量:1
2023年
探究青海湖及其入湖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与时空分布,根据底栖动物现存量估算渔产潜力,可为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增殖放流和种群持续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湖5条主要入湖河流(黑马河、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哈尔盖河)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在青海湖裸鲤洄游前期、中期和后期对18个断面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101种(属),隶属于5门7纲9目44科。空间分布上,黑马河种类最多,有56种(属),哈尔盖河最少仅27种(属),且EPT(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自上游至下游呈减少趋势;密度和生物量均以泉吉河最高(544个/m2,4.77 g/m2),生物多样性各指数以黑马河最高。时间尺度上,青海湖裸鲤洄游前期、中期和后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无明显变化,但密度和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生物多样性各指数呈降低趋势。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底质类型、海拔高度、水温、浊度和电导率(P?0.05)。基于大型底栖动物估算的渔产潜力以布哈河最高(285 129 kg),其次是泉吉河(20 694 kg)和沙柳河(18 857 kg),与青海湖裸鲤密度及产卵场空间分布较为一致,这与亲鱼洄游产卵需要大量的食物来源有很大关系。
谢廷锋和雅静赵永晶徐东坡俞录贤王洪铸崔永德
关键词:底栖动物青海湖裸鲤
长江镇江段不同生境类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2010年3~12月在长江镇江段进行4次采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隶属于7科21属,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7属12种,多毛类1科1属种,软体动物2科4属4种,水生昆虫2科9属9种。长江镇江段共有4个优势种:厚唇嫩丝蚓(Teneridrilus mastix)、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多鳃齿吻沙蚕(Nephthys polybranchia)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4ind./m2和0.2g/m2。各种生境类型中,保护区的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相对较高,北湖次之,主航道最低。同时存在着季节变动,密度以春夏较高,秋冬较低,生物量以春秋较高,冬夏较低。各季度功能摄食类群密度相对丰度以直接收集者所占比例较高,滤食收集者次之。比较长江下游各江段,底栖动物群落有较大差异:密度最高值出现在扬中段,最低值出现在镇江段;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江阴段,最低值出现在镇江段;而种类数在镇江段和扬中段较高,江阴段较低。
彭增辉何雪宝冯伟松崔永德
关键词:长江镇江段底栖动物生境类型功能摄食类群
水生态调查装置
本发明适用于水生态调查取样技术领域,提供了水生态调查装置,包括壳体,还包括:载盘,载盘设于腔体一内,载盘的外侧周向分布铰接设有多根侧取样管,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对侧取样管支撑的支撑组件,侧取样管还通过连通组件与腔体二连...
赵永晶和雅静喻曾曾吴俊燕江小蝶康孟杰崔永德
洱海螺蛳(Margarya)历史演替及保护现状研究
2024年
螺蛳是中国特有种,曾经是云南高原湖泊的优势种群,由于人类活动、湖泊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原因,目前仅在滇池、洱海、海西海、泸沽湖等湖泊分布。目前有三个属:螺蛳属(Margarya)、玺螺蛳属(Tchangmargarya)和环螺蛳属(Anularya)。文章详细介绍了螺蛳的分类、生活习性、食性、繁殖方式等基本生物特性,深入探讨了螺蛳在洱海的历史演替、增殖放流情况、保护现状及濒危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保育措施,包括建立高原湖泊软体动物人工繁育基地,进行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计划,以及恢复野外种群,旨在为洱海本土螺蛳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螺蛳及其他本土特有珍稀软体动物的保护和恢复。
奚满松杨四坤吴俊燕崔永德
关键词:洱海螺蛳
武汉市湖泊健康评估及保护修复初探被引量:1
2023年
本研究基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武汉市河湖水系特点,以武汉市166个湖泊为研究对象,从物理结构完整性、化学完整性、水文完整性、生物完整性、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管理状况6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1个指标的湖泊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首次对武汉市全域湖泊进行了健康评价。同时,基于评价结果识别的武汉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针对不同功能类型湖泊提出了差异化的修复策略。该研究可为武汉市及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健康评价与生态修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赵彬洁袁赛波雷晶李萌肖雅萱肖方聪袁国庆魏俊伟崔永德李艳
关键词:指标体系生态修复
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模式被引量:3
2022年
为研究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基本群落现状及其沿中下游的变化趋势,于2019—2020年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开展了3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129属种,总密度和总生物量(无灰干重)平均值分别为174 ind./m2和0.645 g/m2。自中游到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总种类数呈下降趋势;水生昆虫密度下降,其他类群密度上升;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密度呈下降趋势,捕食者和撕食者密度上升。相关分析显示水深和平均流速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总结了不同类群的分布模式:寡毛类与摇蚊类均喜深水缓流,两者适宜水深流速范围差异不大;腹足类喜水浅缓流,适宜水深与流速范围均较窄,而双壳类则相反。其他水生昆虫类、多毛类和钩虾类适宜水深范围较宽,流速范围相对较窄。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环境水流需求研究和水库生态调度等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张梦娜高文娟张婷玉赵永晶吴兴华李媛王洪铸崔永德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水深平均流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