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结核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内固定
  • 3篇脊柱
  • 2篇腰椎
  • 2篇植骨
  • 2篇前路
  • 2篇椎间盘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菌病
  • 2篇畸形
  • 2篇脊柱炎
  • 2篇病灶清除
  • 2篇病灶清除植骨
  • 2篇布鲁杆菌
  • 2篇布鲁杆菌病
  • 1篇短节段
  • 1篇短节段内固定
  • 1篇多药

机构

  • 10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0篇王世勇
  • 10篇屈涛
  • 5篇张军华
  • 5篇蓝旭
  • 5篇张涛
  • 3篇李志琳
  • 2篇窦强
  • 2篇杨成伟
  • 2篇甄平
  • 1篇张炼
  • 1篇文益民
  • 1篇郭晓东
  • 1篇李志林

传媒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典型布鲁杆菌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布鲁杆菌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9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病变节段位于腰椎17例、颈椎2例。14例有羊、牛接触史。19例均行X线检查,16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所有患者标准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均〉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均为阳性。均采用规范抗菌治疗,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经规范抗菌治疗后治愈18例,治愈率18/19。3例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ESR(10.5±5.1)mm/1h,CRP(4.3±2.5)mg/L,VAS评分(0.9±0.7)分、JOA评分(25.0±1.8)分,JOA下腰痛评分治疗改善率78.9%;ESR、VAS及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结论布鲁杆菌脊柱炎易被误诊误治,对可疑患者宜早期行血清学检验,一经确诊应规范、联合、长期、足量抗菌治疗,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张涛王世勇屈涛蓝旭甄平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柱炎
移植BMMSCs-蚕丝蛋白生物支架对急性大鼠脊髓半切损伤修复的影响
2013年
目的:以蚕丝蛋白支架(silk fibroin porous scaffolds SFPS)接种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入SD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内,观察BMMSCs-SFPS复合生物支架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贴壁法培养BMMSCs,取第三代对数生长期细胞,采用注射法制备BMMSCs-SFPS复合支架,复合14天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40只SD大鼠复制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后随机分配为四组(n=10):A组BMMSCs-SFPS联合移植、B组单独移植BMMSCs、C组单独移植SFPS、D组为空白对照组,移植后分别于1、2、3、4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和术后4周进行HE染色观察、免疫荧光检测。结果:BMMSCs-SFPS复合支架体外培养14天后,扫描电镜可见BMMSCs附于SFPS支架内表面生长,细胞贴附良好并互有接触。移植入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后4周进行HE染色,结果显示A组脊髓空洞较其余三组小,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示A组NF200、Nestin阳性表达高于B、C、D组,A组GFAP表达则明显低于其余三组。A组术后2~4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均高于同期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MSCs-SPFS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复合支架保证BMMSCs的存活数量、能抑制胶质瘢痕。BMMSCS-SFPS复合生物支架能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脊髓半切损伤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屈涛王世勇张军华文益民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急性脊髓损伤
非典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误诊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病初误诊的布鲁杆菌性脊柱炎8例的临床症状及X线、CT、MRI等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均有不同程度颈腰痛、多汗、盗汗等表现,5例有不规则低热,误诊为脊柱结核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颈椎病1例。后结合脊柱X线片和CT、MRI扫描结果以及标准布鲁杆菌血清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均阳性表现,明确诊断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经规范化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认识,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医技及布鲁杆菌血清学检查可尽早确诊。
张涛屈涛王世勇蓝旭
关键词:脊柱炎布鲁杆菌病误诊结核椎间盘移位
齿状突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分析
2014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齿状突骨折不同术式的疗效,从而指导后期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齿状突骨折26例,对比观察前、后路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等指标。结果: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105.7±35.3 min、出血量62.1±18.5 mL、平均住院时间7.0±1.9天、疼痛数字评分3.6±1.7分、NDI 24.3%±11.7%,后路寰枢椎融合手术时间148.2±36.2 min、出血量338.4±143.3 mL、平均住院时间11.2±2.1天、疼痛数字评分5.1±1.4分、NDI33.6%±13.4%。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平均住院时间短、疼痛数字评分低、对颈椎活动功能影响小等优势,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具有手术适应范围广、手术操作难度小等优势,而其对颈椎活动功能影响较大。
张涛王世勇屈涛李志林张军华蓝旭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寰枢椎融合术
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根性症状为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治疗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36例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在椎间盘镜下行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对比术前与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6例在神经根管探查时均发现存在神经根管狭窄,对神经根有明显的压迫,神经根活动度<1 cm,进行神经根管减压后,神经根压迫解除,神经根活动度>1 cm。手术时间(61.7±5.6)min,出血量(60.0±9.7)ml,术后住院(3.5±0.5)d。36例随访6~29个月,平均17.5月:术前ODI评分(72.3±6.2)分,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21.2±8.6)分(t=49.204,P=0.000);术后6个月VAS评分(3.3±0.1)分,显著低于术前(7.7±0.8)分(t=-141.496,P=0.000)。结论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可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显著缓解神经根性症状。
李志琳施多伟窦强屈涛张军华王世勇甄平
关键词:椎间盘镜神经根管
Halo-vest辅助下前路手术治疗严重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
2013年
目的:探讨使用halo-vest支具牵引复位并通过前路手术治疗严重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通过对2004年10月至2010年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4例严重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患者中男8例,女6例,术前颈椎后凸Cobb角24-42°,平均34°。术前使用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通过Halo-vest支具牵引复位。纠正颈椎后凸畸形后,采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手术处理包括: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入、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24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者都能通过halo-vest支具牵引恢复基本的颈椎序列,并能很好地耐受手术。术后患者局部疼痛和全身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恢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及伤口并发症,无严重halo-vest支具相关并发症,无结核复发。结论:对于严重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通过halo-vest支具牵引复位,可矫正畸形,恢复颈椎正常生理序列,为后期手术治疗创造条件并降低术中复位可能引起的脊髓损伤风险。Halo-vest辅助下的前路手术是治疗严重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
杨成伟屈涛王世勇张军华
关键词:颈椎结核后凸畸形HALO-VEST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固定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比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46例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者,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23例,分别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结果: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及后凸矫正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后凸畸形矫正方面优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其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张军华李志琳郭晓东王世勇窦强杨成伟张炼屈涛
关键词:前路后路半椎体切除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脊柱结核多药耐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脊柱结核为结核杆菌所致脊椎骨的损坏,由于脊椎骨的破坏塌陷、结核性脓液积聚于椎管和椎管内肉芽组织形成等原因可累及脊髓,并发脊髓压迫症而出现截瘫。本病多继发于肺结核。病变最多见于胸椎T10~T12及腰椎[1]。脊柱结核治疗过程容易发生耐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其中有单药耐药,指仅对一种抗结核药物耐药;多药耐药,指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脊柱结核治疗一般多发生多药耐药。本研究就脊柱结核的发生、治疗、其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及目前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屈涛王世勇
关键词:脊柱结核多药耐药
前外侧腹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前外侧腹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腰骶段结核患者,一期行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X线片、CT等了解结核治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9-48个月,所有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无结核复发。术后6-12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ASIA分级术前C级1例恢复至D级,D级3例均恢复至E级,ESR由术前(38.1±12.5)mm/h降到(11.3±7.1)mm/h,CRP由术前(6.2±4.2)mg/L降到(1.6±1.3)mg/L,VAS评分由术前(4.6±1.1)分降到(1.4±1.0)分,ODI评分由术前(50.2±11.9)%降到(13.0±6.6)%,腰骶角由术前(20.0±4.8)°矫正到(29.0±3.9)°。各项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一期经前外侧腹膜外入路同时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是安全有效的。
王世勇张涛蓝旭屈涛李志琳
关键词:腰骶段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17例跳跃性胸腰椎结核患者一期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ESR、CRP、X线片、CT等了解结核治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4年,1例伤口不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核病复发1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术后4∽8个月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 ESR由术前(45.6±17.7)mm/1 h降至(12.3±9.2)mm/1 h,CRP由术前(8.8±6.9)mg/L降至(1.6±1.4) mg/L,VAS评分由术前(5.1±1.4)分降至(1.5±1.0)分,ODI由术前57.8%±19.2%降至11.8%±7.6%,后凸角度由术前22.6°±9.7°矫正到8.9°±4.5°,术后各项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是安全有效的。
张涛王世勇屈涛蓝旭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植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