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立民

作品数:2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湛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师范学院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10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新闻
  • 4篇新闻评论
  • 4篇审美诉求
  • 2篇艺术
  • 2篇文化
  • 2篇小说
  • 1篇单作
  • 1篇道义
  • 1篇地震
  • 1篇调查法
  • 1篇都市
  • 1篇都市报
  • 1篇都市小说
  • 1篇对联
  • 1篇新诗
  • 1篇新闻媒体
  • 1篇新闻宣传
  • 1篇雅称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特色

机构

  • 24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阳江职业技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省社会科...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郑州升达经贸...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国务院
  • 1篇文学院

作者

  • 24篇宋立民
  • 2篇张蔚虹
  • 1篇廖白玉
  • 1篇刘亚虎
  • 1篇康保成
  • 1篇陈恺思
  • 1篇刘进才
  • 1篇殷鉴
  • 1篇霍霞
  • 1篇姚福
  • 1篇陶立璠
  • 1篇万建中
  • 1篇王永宽
  • 1篇司慧慧
  • 1篇孟宪明
  • 1篇孟云飞
  • 1篇陈靖
  • 1篇陈雍
  • 1篇罗赟

传媒

  • 9篇湛江师范学院...
  • 6篇清远职业技术...
  • 3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洛阳大学学报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鲁迅风”的“全体裁渗透”
2012年
鲁迅的新闻评论中独特的"鲁迅风"不仅表现在其杂文里,而且渗透了他的各种体裁的文字。其杂感反映了"中国的大众的灵魂";其回忆散文《朝花夕拾》与散文诗《野草》里多处流露出"杂文笔法";其白话新诗六首充满了逻辑思维的"论理"成分;其旧体诗与书信的"评论本质"表现在"异体叙述"的精当与随机评点的积习。生命的最后,他用杂文总结了自己作为评论家的一生。
宋立民
关键词:鲁迅杂文
《中国小说史略》风波与旧闻评论
2012年
陈西滢不止一次指斥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整大本的剽窃"。其言之凿凿、斩钉截铁,造成了颇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在名篇《不是信》里回应十分得体而且雄辩。彼时的学术规范与时下有所不同,未一一注明出处有时代的原因。"整大本的剽窃"语出顾颉刚,而陈西滢信以为真。十年之后,盐谷温著作有了中译本,《中国小说史略》有了日文版,鲁迅仰天长啸,要将"谎狗"的旗子,回敬自称"正人君子"的陈源教授。
宋立民陈雍
关键词:《中国小说史略》剽窃陈西滢
雷剧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被引量:5
2011年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剧曾经谱写了可圈可点的光辉一页。但由于时代变化迅速、表演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雷剧的受众日趋老化,影响逐渐弱化。欲保护该文化品牌,需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媒体、剧作家、演出团体通力协作,以使其迅速中兴与发展。
宋立民陈靖罗赟
关键词:雷剧
“软评论”的“硬”着陆——以《南方都市报》的“街谈”栏目为例
2007年
《南方都市报》"街谈"栏目的基调和表现手法与西方新闻界的"软评论"类似,多采用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现身说法,浅显易懂,平易近人。从评论角色上看,评论人往往以当事人的姿态出现,给人一种广播评论的现场感。从评论语气上看,此类评论多是"姑妄言之",侃侃而谈,点到为止。从评论结论上看,作者的立场暗含在对于事件的叙述之中,甚至不做定论。
宋立民
中华别称的文化特点与构成方式被引量:1
2013年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中华别称的文化特点表现在称谓语言的本体特点,承载君主意识、工具意识和惩恶扬善观念的政治文化特点,与诗律学与修辞学相关的文士特点,基于伦理学角度的人性特点和贴近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民俗特点诸方面。中华别称的形成主要是靠修辞手段的派生、字义的引申、词句的浓缩及古代典籍的化用征引。
宋立民
关键词:文化特点
论汶川地震七日祭报纸头版设计的评论取向
2010年
本文从汶川地震七日祭各大报纸头版版式的设计入手研究,针对性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头版进行分析,从视觉中心的营造、视觉张力的凸显、视觉艺术的运用、以图代字的情感色彩、醒目标题的视觉力量以及黑白色素的庄严肃穆特质等方面分析了版式带给读者的冲击力和震撼力,通过对比,进一步研究了这种版式的出现给新闻评论带来的影响及价值取向。
宋立民廖白玉
关键词:报纸头版版式设计视觉
死亡的誉称和雅称
2009年
中华别称中对于死亡的描述十分细致。就死亡的誉称和雅称而言,可以分为寿终与千古、牺牲于殉国、升仙与化鹤等类型。从大量相关别称中可以窥见尊老的传统、忠孝节义的道德准则和企图长生不死的宗教色彩。而死亡的雅称则黏附着不少著名典故。
宋立民司慧慧
关键词:誉称雅称
关于王侯死亡的称谓
2011年
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当权者帝王的丧亡每每会引发政治上的激烈动荡,表现在称谓语上,古代对于王侯将相的死亡尤其重视,因此别称相对丰富。从近70个王侯死亡的称谓不难看出:相比于普通人,王侯死亡之讳称和婉称更多,相关典故更加丰富,"薨"与"崩"之外,表示"升天"、"弃朝"、"不朽"的称谓占主导地位。
宋立民张蔚虹
关键词:称谓
“颠扑不破”:归谬的力量与技巧——新闻评论的审美诉求之七
2007年
“颠扑不破”的评论手法是喜剧美学的“归谬法”、美术上的速写漫画手法在新闻评论中的运用。此类新闻评论的美学特色在于:(1)常常使用第一人称现身说法,属于“画眼睛”式的“灵魂白描”。(2)主人公谬论的表现形式多为口语化的自我辩解,而每每“立于不败之地”。(3)评论往往带有相当鲜明的夸张色彩,制造出强烈的反讽效果。
宋立民
关键词:新闻评论归谬反讽
新闻评论家鲁迅及其新闻宣传理念
2012年
鲁迅心目中的评论家的角色是"内外兼修的走在时代前列的灵魂的拷问者";作为新闻评论家的鲁迅是一个矛盾体。他叱咤风云又腹背受敌,强烈的自信中又不无悲凉的彷徨;他目光极其敏锐却又偶失偏激。鲁迅先生恪守新闻评论人的节操与底线,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对于误评同样本着维护真实的态度及时道歉、更正。同时,鲁迅认为评论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十分重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宋立民霍霞
关键词:新闻宣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