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吉香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作物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农业
  • 1篇原始农业
  • 1篇栽培
  • 1篇栽培作物
  • 1篇植物
  • 1篇农业
  • 1篇建国以来

机构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作者

  • 2篇宋吉香
  • 1篇傅稻镰
  • 1篇赵志军

传媒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南方文物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成熟粟、黍的植物考古学意义——粟的作物加工实验被引量:22
2014年
我们在一个现代村落进行了一次传统方式的粟的早期作物加工实验,结果显示在收割的粟中含有相当比重的不成熟粟,这些不成熟粟经过脱粒和扬场等加工程序后,与其它作物加工的副产品一起被去除(作为燃料或者禽畜饲料)。类似的作物加工副产品也可以推测存在于黍的加工过程中。这一研究为植物考古样品中不成熟粟、黍的鉴定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不成熟粟、黍是中国新石器和青铜时代植物考古样品中常见的组成部分,根据此次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鉴定标准,并用来自山东和河南的植物考古样品举例说明。我们认为种子形态而不是种子大小在粟的鉴定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些整体形状呈圆形,胚区呈窄卵形,胚区长约占种子长5/6的种子,即便很小,很扁,甚至像被"挤压"过,都可以鉴定为粟。尽管不成熟粟根据其成熟程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但由于他们都集中在早期作物加工废弃物内,因此他们在解释作物加工方面的意义是相同的。另外,这一研究还肯定了在植物考古研究中不成熟粟类作物和成熟粟类作物的比例可以用来探讨作物加工对考古遗址中以粟类作物为主的植物遗存的形成过程的影响。
宋吉香赵志军傅稻镰
建国以来有关粟(Setaria italica)的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06年
宋吉香
关键词:稻作农业栽培作物原始农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