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军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炭管曝气膜强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将微孔炭管曝气膜置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隔室内,构建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反应器(HMABR),通过MABR与ABR的耦合作用强化ABR处理污水的功能,降解其中COD、NH4+-N和TN.结果表明,将驯化好生物膜的炭管曝气膜加入反应器第3隔室后,在膜内腔气压0.025 MPa,HRT=24 h,进水COD为2000 mg/L,NH4+-N为50 mg/L的条件下,系统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出水COD、NH4+-N分别从加膜前的156 mg/L、36 mg/L左右下降到45 mg/L、6 mg/L左右,TN去除率达到87.66%,第3隔室挥发性脂肪酸(VFA)减少77.12%,总产气量减少30%.
- 孙翠杨凤林胡绍伟刘惠军孟军
- 关键词:生物膜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同时硝化反硝化
- 启动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实现全程自养脱氮被引量:10
- 2008年
- 启动包裹无纺布的多微孔炭管为膜组件的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实现基于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完全自养脱氮.首先接种普通硝化污泥启动反应器,在温度35℃,pH为7.9条件下,通过对膜内腔压力的适当控制逐步降低反应器溶解氧浓度,实现亚硝酸盐的积累.然后再次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使无纺布上形成好氧氨氧化菌与厌氧氨氧化菌稳定共存的膜曝气生物膜,从而实现全程自养脱氮.结果表明,经过120 d连续运行,在膜内压力为0.015 MPa,水力停留时间6 h,进水NH4+-N为200 mg/L±10 mg/L条件下,NH4+-N转化率达到88.7%,出水总氮平均为48.65 mg/L,总氮去除率达到83.77%.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表明,好氧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作为主要功能菌群分别控制着靠近炭管膜/生物膜界面区域和靠近生物膜/液体界面区域.
- 宫正刘思彤杨凤林张捍民孟军
- 关键词: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全程自养脱氮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短程硝化
- 一种确定超滤在线反冲洗周期的新方法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离散数据分析方法—斜率变点分析法对无反冲洗条件下超滤短期运行时的膜通量进行分析,得出超滤膜污染过程中的"临界时间",从而在理论上指导超滤运行过程中的最佳在线反冲洗周期;随后对超滤在不同反冲洗周期运行的过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发现最佳反冲洗周期与超滤"临界时间"保持一致,实验结果支持了这种确定在线反冲洗周期的方法,该方法对超滤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 刘文峰杨凤林柳丽芬叶茂盛付志敏肖振华孟军
- 关键词:超滤反冲洗周期
- 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亚硝化的启动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利用包裹无纺布的多微孔炭管为膜组件的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对不含有机碳的氨氮废水进行了亚硝化启动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NH4^+-N浓度为200mg/L,温度为(34±1)℃,pH值为7.5-8.3,HRT为8h的条件下,通过逐步降低炭管内腔气压进而降低供氧量的方法,反应器连续运行83d,实现了稳定的亚硝化.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表明,硝化细菌主要集中在靠近曝气膜,生物膜界面区域,其中亚硝酸菌占优势地位,而靠近生物膜/液体界面区域硝化细菌数量较少.
- 孟军宫正杨凤林刘思彤孙翠
- 关键词:亚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