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冰

作品数:18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病毒
  • 8篇猪流行性腹泻
  • 8篇流行性
  • 8篇流行性腹泻
  • 8篇流行性腹泻病
  • 8篇腹泻
  • 8篇腹泻病
  • 6篇猪流行性腹泻...
  • 6篇流行性腹泻病...
  • 6篇腹泻病毒
  • 4篇蛋白
  • 3篇遗传变异分析
  • 3篇原核表达
  • 3篇抗体
  • 3篇扩增
  • 3篇环介导等温扩...
  • 3篇病毒变异
  • 3篇病毒变异株
  • 2篇原核
  • 2篇猪传染性胃肠...

机构

  • 17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扬州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18篇孙冰
  • 15篇李彬
  • 14篇何孔旺
  • 12篇郭容利
  • 11篇倪艳秀
  • 10篇俞正玉
  • 9篇杜露平
  • 9篇温立斌
  • 8篇张雪寒
  • 6篇茅爱华
  • 5篇徐向伟
  • 4篇范宝超
  • 4篇周俊明
  • 4篇胡屹屹
  • 4篇祝昊丹
  • 4篇于洋
  • 4篇王小敏
  • 4篇吕立新
  • 2篇姜平
  • 2篇刘浩飞

传媒

  • 3篇畜牧与兽医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Agricu...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华东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ORF3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确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流行特点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华东地区分离到的14株PEDV的ORF3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国内外代表毒株的ORF3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华东地区检测的PEDV流行毒株的ORF3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92.4%~100%,与经典毒株CV777同源性为92.0%~96.4%,与PEDV变异株的同源性为95.1%~100%。根据ORF3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分离的14个PEDV毒株与CV777的遗传进化距离较远,与PEDV变异株的遗传进化距离较近,表明我国PEDV流行毒株以变异株为主,较以往的疫苗株CV777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因此需要开发新的疫苗,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邓小红余伟权李彬孙冰徐向伟刘浩飞何孔旺郭容利俞正玉李桃梅刘远佳秦爱建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ORF3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的ELISA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的ELISA试剂盒,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试剂盒是以纯化的重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板条。RT-PCR方法扩增获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定向插入pET-28...
李彬孙冰何孔旺杜露平郭容利倪艳秀温立斌俞正玉张雪寒茅爱华吕立新胡屹屹周俊明王小敏祝昊丹于洋
文献传递
酪啡肽及酪蛋白水解肽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2011年
选用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取42只作为糖尿病模型组,另8只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按60 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空白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STZ后24 h和72 h剪尾取血,血糖仪测定所有大鼠的空腹(禁食8 h)血糖水平。取造模成功大鼠(血糖值≥11.1 mmol·L-1)32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蒸馏水灌胃)、β-酪啡肽7组(β-酪啡肽7灌胃)、水解肽组(酪蛋白水解肽灌胃)和酪蛋白组(酪蛋白溶液灌胃),每12 h灌胃1次。每3 d空腹测血糖1次。连续灌胃15 d后断颈处死,取血浆、肝脏、心脏和腿肌等样品,观察血糖浓度以及其他影响血糖的重要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β-酪啡肽7和酪蛋白水解肽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提高血浆胰岛素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糖原的合成(P<0.05);而酪蛋白组大鼠血糖浓度、激素水平、糖原含量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β-酪啡肽7和酪蛋白水解肽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其降低血糖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促进肝、肌糖原的合成进行的;酪蛋白本身没有降糖作用。
印虹刘蕾蒋晓芳孙冰张源淑
关键词:酪蛋白糖尿病血糖
我国华东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ORF3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确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流行特点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华东地区分离到的14株PEDV的ORF3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国内外代表毒株的ORF3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华东地区检测的PEDV流行毒株的ORF...
邓小红余伟权李彬孙冰徐向伟刘浩飞何孔旺郭容利俞正玉李桃梅刘远佳秦爱建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ORF3基因
以粘土纳米颗粒为佐剂的PEDV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力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肠道疾病,其特征是严重的...
时丹怡范宝超孙冰郭容利周金柱赵永祥李彬
关键词:PEDV亚单位疫苗S蛋白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重组N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6年
为建立一种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将TGEV的N基因片段克隆到p ET-28a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的蛋白进行Western-blot鉴定。以纯化的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最终建立了检测TGE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ELISA方法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等5种病毒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可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与防控奠定基础。
徐向伟李彬孙冰郭容利俞正玉范宝超姜平倪艳秀何孔旺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基因原核表达间接ELISA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2018年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可引起猪呕吐、腹泻和脱水,各年龄段的猪均可发病,而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最为严重。2010年末发生的仔猪腹泻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为PEDV变异株。根据PEDV变异株S基因发生碱基缺失和插入的特征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首次建立了PEDV变异株的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不和PEDV经典毒株反应,也不与其他动物病原反应;敏感性较高,最低可检测10^(-3)ng/μL,且重复性较好。用该方法对2013—2014年我国华东地区猪场的31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09份样品(34.3%)为PEDV变异株阳性,表明我国腹泻猪群中PEDV变异株感染较为普遍。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可以作为PEDV变异株在临床上的一种鉴别诊断技术。
俞正玉逄凤娇孙冰徐向伟茅爱华郭容利范宝超杜露平温立斌倪艳秀何孔旺李彬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N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被引量:2
2014年
猪流行性腹泻病(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我国猪群近两年的多发疾病。本试验于2012年在安徽分离到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AH2012。为研究该变异株N基因的特性,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其N基因片段,经测序后与其他代表性的PEDV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毒株与近年来在我国流行的几株PEDV变异株同源性在99.3~99.5%之间,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属于目前流行的PEDV变异株。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N,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至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并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菌可表达分子量为65 ku的融合蛋白,蛋白表达量较高,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表达的N蛋白能与PE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表明原核表达的N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该研究可为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与防控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孙冰李彬何孔旺郭容利倪艳秀俞正玉姜平
关键词:N基因蛋白表达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JS2008株的传代培养及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明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JS2008株的序列特征及其连续传代后的序列变化规律,为筛选出新的疫苗候选毒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分离自华东地区某发病猪场的PEDV JS2008株在Vero细胞系上传代培养至100代,选取部分代次进行病毒滴度测定;每隔10代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对各代次病毒的S基因、ORF3基因和N基因进行扩增,并与PEDV经典和流行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PEDV JS2008株经连续传代至100代,其病毒滴度由105.5TCID50/0.1 mL上升至107.5TCID50/0.1 mL。JS2008株在传代过程中共有11处碱基发生突变,其中9处发生在传代培养的第10~20代,变异主要位于S基因上(7/11);同时发现JS2008株及其传代株与attenuated DR13株的相似性最高。基于S基因和N基因序列构建的PEDV系统发育进化树均表明JS2008株各代次与attenuated DR13株同处于Group 3进化群;基于ORF3基因序列构建的PEDV系统发育进化树则显示,JS2008株各代次与attenuated DR13株均处于同一进化群(Group 2)。【结论】PEDV JS2008株通过Vero细胞系进行体外连续传代至100代,其碱基突变主要发生在病毒传代培养的第10~20代,病毒滴度明显提高,抗原量增加,为研制新型PEDV疫苗提供可能,同时推测病毒传代培养10~20代是病毒发生变异以适应细胞培养的活跃期。
朱琳孙冰孙杰郭容利范宝超李彬索朗斯珠何孔旺
关键词:传代培养
猪Hokovirus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为提高猪Hokovirus(PHoV)检测的敏感性和简便性,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了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简便、实用的检测PHoV的技术。针对PHoV VP1/2基因保守区设计4条引物,进行LAMP扩增,对扩增反应进行优化并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最佳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65℃,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它常见动物病毒(PRRSV、PCV2、CSFV、PRV、PPV、JEV)无交叉反应,对PHoV的最低检出量为10拷贝,其敏感性是PCR方法的10倍,且通过加入荧光染料可直接判定结果。研究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检测时间短,不需要特殊的仪器,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可以作为PHoV在临床上的一种检测技术。
李彬杜露平何孔旺孙冰倪艳秀温立斌张雪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