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祥娟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济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3篇分裂症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诊疗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因素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重复经颅磁刺...
  • 1篇颞叶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慢性
  • 1篇弥散
  • 1篇弥散张量
  • 1篇脑区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济宁市精神病...
  • 2篇济宁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篇孔祥娟
  • 3篇刘哲宁
  • 3篇刘海洪
  • 2篇郝以辉
  • 2篇欧阳萱
  • 1篇翟爱玲
  • 1篇陶好娟
  • 1篇李丽
  • 1篇张会然
  • 1篇张增
  • 1篇苏中华
  • 1篇李偲
  • 1篇薛志敏
  • 1篇翟金国
  • 1篇李丽
  • 1篇陈敏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渴求状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降低酒依赖患者渴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住院的酒依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进行2周的酒精戒断治疗后分别给予4周的rTMS和伪刺激治疗。应用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ACS)、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问卷(MAST)评估两组患者入组时、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对酒精的渴求及酒依赖的严重程度,同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其精神状况及社会功能。患者在12月内复饮标记为复饮病例不再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教育年限、婚姻、职业、家族史、初次饮酒年龄、饮酒时间、嗜酒时间、每日酒精摄入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复饮率4%,对照组复饮率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ACS、MAST、SCL-90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SDSS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观察组复饮率34%,对照组复饮率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未复饮患者的PACS、MAST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SCL-90及SDSS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后观察组复饮率64%,对照组复饮率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复饮患者的PACS、MAST、SCL-90、SDS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MS能够有效帮助酒依赖患者降低对酒精的渴求,同时改善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rTMS的效果治疗早期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逐渐减弱。
孔祥娟苗庆山翟爱玲翟金国陈敏张增
关键词:酒依赖重复经颅磁刺激复饮
酒精使用障碍的发生机制、诊疗建议及预防策略被引量:3
2021年
酒精是全球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酗酒者容易受到酒精的直接毒性作用影响,罹患各种继发性疾病以及其他共病精神疾病。酒精使用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障碍,为最常见的物质使用障碍之一,包括强迫性的酒精寻求和失去控制的酒精摄入,以及在戒酒期间出现消极情绪状态和躯体适应不良等。酒精使用障碍发生机制比较复杂,涉及遗传因素、各种神经生理改变、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目前辅助戒酒的药物和行为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患者的饮酒量或促进其戒酒,这些干预措施有效性的验证经历了严格和重复的临床试验。本文就国内外酒精使用障碍的发生机制、诊疗建议及预防策略方面作一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最新理论基础。
张秋雨孔祥娟苏中华
关键词:酒精酒精使用障碍社会因素
慢性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弥散张量纤维追踪的比较研究
孔祥娟刘哲宁欧阳萱郝以辉刘海洪苗庆山李丽陶好娟张会然薛志敏
精神分裂症患者固有网络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固有网络功能连接方面的差异,探讨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学标记,为理解疾病机理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提供新线索和依据。方法:对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健康同胞和25例健康对照进行静息状态的fMRI资料采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同胞和健康对照共同的固有网络内两两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比较发现有三条异常功能连接: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与右侧额下回(IFG)之间的功能连接,左侧颞下回(ITG)与扣带回后部皮质/楔前叶(PCC/PCu)之间的功能连接,双侧ITG之间的功能连接;LSD法发现,在任务负激活网络(TNN),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同胞均存在双侧ITG的功能连接升高,而仅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PCC/PCu和左侧ITG的功能连接升高;在任务正激活网络(TPN),仅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左侧DLPFC和右侧IFG的功能连接升高。未发现分属TPN和TNN的两两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均存在固有网络的功能连接升高。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基础与TNN和TPN的功能连接增强有关。TNN的功能连接升高提示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升高,并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孔祥娟李偲刘海洪刘哲宁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磁共振成像
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颞叶和边缘脑区的灰质体积下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变化及其特点。方法:对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5例健康对照进行脑结构磁共振成像,以最近更新的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检测两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脑灰质体积下降,主要位于双侧颞上回、岛叶和额下回,左侧海马和右侧颞下回。结论:额叶、颞叶和边缘脑区的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关键的病理基础。
刘海洪郝以辉欧阳萱孔祥娟李丽刘哲宁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