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重建术
  • 2篇血管
  • 2篇血浆
  • 2篇治疗重型颅脑...
  • 2篇双开门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颅内
  • 2篇脑梗
  • 2篇脑梗塞
  • 2篇脑损伤
  • 2篇静脉
  • 2篇梗塞
  • 2篇冠状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供血

机构

  • 8篇日照市人民医...
  • 4篇临沂市沂水中...
  • 2篇济宁医学院附...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4篇姜宝英
  • 5篇徐厚池
  • 4篇张玉海
  • 3篇徐厚池
  • 2篇陈希平
  • 2篇杨允学
  • 2篇赵刚
  • 2篇郑加平
  • 2篇杨芳
  • 2篇张俊功
  • 1篇朱友亮
  • 1篇薛彦忠
  • 1篇许鹏
  • 1篇项建平
  • 1篇张丽娟
  • 1篇刘雨
  • 1篇王玉国
  • 1篇徐风亮
  • 1篇苏贻文
  • 1篇聂成福

传媒

  • 4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新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瓣双开门大脑镰切开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徐厚池姜宝英张玉海杨允学张俊功
本课题采用冠状瓣双开门大脑镰切开重建术治疗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效果显著,生存率高,后遗症少。该术式采用冠状瓣开颅,双侧额肌骨瓣或一侧额肌骨瓣,另一侧额颞顶肌骨瓣,不保留骨桥,双侧骨瓣向两侧翻开(双开门),切开双侧...
关键词:
关键词:颅脑损伤双开门
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探讨
2007年
目的:探讨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BCA胶栓塞切除25例为实验组,常规方法切除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全切率、出血率、脑水肿、清醒时间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的脑水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NBCA胶栓塞可以显著提高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
徐厚池姜宝英张玉海徐风亮秦玉春
关键词:NBCA胶栓塞脑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检查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特点,总结各个影像学检查诊断颅内静脉窦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各种方法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例,女25例。结果:CT发现脑水肿11例,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强化头颅CT发现“空三角征”18例、“条索征”8例。MRI发现各期的异常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MRV示静脉窦未显影。DSA示病变的静脉窦未显影。结论:头颅CT仅能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伴随情况。DSA属于有创检查,优点可行局部治疗。MRI+MRV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本身,亦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有望成为金标准。
姜宝英徐厚池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CT核磁共振DSA
冠状瓣双开门大脑镰切开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2009年
目的:探讨冠状瓣双开门大脑镰切开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不同治疗方案的结果进行了统计比较。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率、死亡率、清醒时间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冠状瓣双开门大脑镰切开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瓣双开门大脑镰切开重建术可以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及清醒率。死亡率由平均死亡率的34.92%,下降至16.12%。
徐厚池姜宝英张玉海杨允学张俊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双开门
氟桂利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作用,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作用机制.方法:将SAH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SAH对照组24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治疗组不同时期血浆中ET含量,并与SAH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7例)比较.结果:SAH对照组于用药前及用药7,14 d和4周血浆ET含量分别为(68.38±15.42),(60.45±11.34),(56.83±9.31),(55.25±8.23) pg·mL-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2.12±6.35) pg·mL-1(P<0.01,P<0.05);治疗组用药前及用药7,14 d和4周血浆ET含量分别为(66.72±17.21),(42.30±13.43),(46.52±10.35),(48.31±9.16) pg·mL-1,与SAH对照组用药后同期比较,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用药不同时期血浆ET含量明显低于用药前(P<0.01).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能明显降低SAH增高的血浆ET水平,从而预防和治疗SAH后CVS,保障脑组织的血液供给.
姜宝英项建平徐厚池
关键词:氟桂利嗪出血蛛网膜下腔内皮素血浆
枕大池重建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临床研究
徐厚池姜宝英相寿长刘迎恩崔明芹孙德科许鹏
该术式治疗脊蚀空洞症,采用侧卧或俯卧,全身麻醉。采用枕下正中切口。该研究创新点是枕骨唆除范围小,可防止小脑下坠,造成i颅神经及桥脑臂受牵拉而出现症状;枕部肌肉剥离少,术后对患者颈部活动影响小;下拓的小脑扁桃体从软膜下吸除...
关键词:
关键词:脊髓空洞枕大池
急性脑梗塞不同时间窗静脉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临床对比研究
姜宝英付建亮徐厚池刘雨张丽娟官霞云赵莹
该课题对符合条件(年龄<70岁;Q无意识障碍;肌力111级以下;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CT除外脑出血,且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影;TCD示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病人立即溶拴治疗,用广东天普药业公司...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尿激酶溶栓
针刺风池(GB20)、天柱(BL10)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急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60例给以针刺风池、天柱两穴,每天1次,共6次。对照组给以静脉应用尼莫地平等药物,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和 TCD 检查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针刺治疗对改善稚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的总有效率为针刺1次后93%,6次后98%,并能显著增加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在急性期给与第1次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尼莫地平药物治疗(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两穴对急性期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疗效显著。
陈希平郑加平姜宝英赵刚杨芳王乃东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风池穴天柱穴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的效果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择选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44例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予以中医针灸治疗,且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与MHBN评分加以观察。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MHBN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予以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姜宝英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无症状性脑梗塞针灸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对同期收治的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和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9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122例无斑块者血浆Hcy分别为(21.72±10.53)和(19.84±4.98)μmol/L(P>0.05),hsCRP分别为(26.8±6.6)和(20.6±4.8)mg/L(P<0.01);42例存在不稳定性斑块及56例存在稳定性斑块者血浆Hcy分别为(32.69±19.54)和(20.90±9.30)mg/L(P<0.01),hsCRP分别为(37.2±7.8)和(24.9±6.5)mg/L(P<0.01)。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和hsCRP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其稳定性有关。
孔凡斌董庆林岳红姜宝英谭兰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