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庆东 作品数:52 被引量:131 H指数:6 供职机构: 武汉市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高分辨CT表现及演变规律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及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RT⁃PCR确诊COVID⁃19患者45例,男16例,女29例,年龄25~88岁,平均(47.7±18.2)岁,所有患者均于病程早期(病初1~7 d)、进展期(起病后8~14 d)、恢复期(起病后15~21 d)行HRCT检查,记录各病程期病变肺叶、相对位置、数量、大小、形态、密度、肺外病变及CT征象,比较影像学表现在各病程期有无差异,分析演变规律。结果45例患者中,全身及呼吸循环系统症状比其他症状更常见(χ2=96.3,P<0.05)。病变发生的肺叶、相对位置、数量、大小、密度在各病程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病程期内主要分布在双肺下叶、肺野外周及外周+中心,以单发或多发常见;病变形态在各病程期存在差异(Z=12.782,P=0.002),其中斑片状vs.条索状、条索状vs.团块状(Z=-3.067,P<0.01;Z=-2.595,P=0.009),斑片状vs.团块状(Z=-1.280,P=0.201),条索状病变发生率在进展期及恢复期高于早期,呈上升趋势。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心包积液在各病程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912,P=0.088;Z=-1.291,P=0.197)。45例患者各病程期可见充气支气管征、铺路石征、晕征、胸膜下线、网格征。病变主要进展方式有:(1)病灶增大(31/45,68.9%);(2)病灶数量增多(33/45,72.5%);(3)密度改变(39/45,86.7%);(4)病灶局部增多、局部吸收(12/45,26.7%)。结论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HRCT表现及演变复杂多样,条索状病变随着病程推进而增加可能是特征性表现之一。 姚庆东 张呈兵 付军 阳义 张东友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CTA在测量左心室功能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与超声心动图对比,探讨冠状动脉C T血管造影(C o m p u t e d To m o g r a p h i c Angiography,CTA)测量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43例行冠状动脉CTA及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44~87岁,平均(62.2±8.7)岁,EC在CTA检查后48 h内进行。应用心血管后处理软件测算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心室收缩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等参数,比较冠状动脉CTA与EC所得EF、FS有无差异,计算CTA与EC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冠状动脉CTA与EC所得EF、FS结果分别为(64.05±5.74)%,(60.81±4.6)%;(26.42±3.68)%,(31.16±3.66)%;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6.94,P=0.000;t=-16.5,P=0.000)。两种方法测量所得EF、ES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r=0.85,P=0.000,偏倚3.05%;r=0.87,P=0.000,偏倚1.89%)。结论应用冠状动脉CTA可以方便快捷地测量左心室功能,且与EC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姚庆东 张呈兵 张东友关键词:左心室功能 射血分数 冠状动脉CTA X线计算机 连续腰穿治疗脑出血术后脑积水疗效评估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连续腰穿对脑出血术后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2005年3月36例连续腰穿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于未行或少次腰穿的脑出血患者34例进行对照.结果连续腰穿治疗的36例中,脑积水的发病者为2例,未行腰穿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中脑积水的发病者为7例.结论连续腰穿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脑积水的发生. 王献清 尹乾坤 郝志勇 李俭普 张福生 姚庆东 郭晓明关键词:连续腰穿 脑出血 脑积水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探讨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7-12我科手术治疗21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按ADL分级:Ⅰ级26例,Ⅱ级42例,Ⅲ级56例,Ⅳ级40例,Ⅴ级10例。死亡4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郝志勇 尹乾坤 王献清 张福生 李俭普 姚庆东 郭晓明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手术 扩大翼点入路硬脑膜成形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 2006年 目的:总结扩大翼点入路硬脑膜成形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60例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硬脑膜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亡7例,存活53例(存活率88.3%),根据ADL分级法,Ⅰ级12例,Ⅱ级15例,Ⅲ级18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论扩大翼点入路硬脑膜成形术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缓解急剧增高的颅内压和改善病人预后。 李俭普 姚庆东 王献清 张福生 郝志勇 尹乾坤 郭晓明关键词:扩大翼点 重型 脑出血 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内科保守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比两组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再出血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研究组GCS评分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其易诱发术后再出血,因此临床需依据实际选择合理治疗方式。 姚庆东关键词:脑出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42例患者入院24 h内行胸部CT检查及RT-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72 h内复查核酸1次,89例患者出院前接受新型冠状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观察胸部CT有无病变,并分别评价以核酸检测、核酸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为诊断标准下的胸部CT诊断效能。结果 242例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63.2%)和咳嗽(44.6%)为主。188例患者胸部CT可见炎症表现,以双肺受累多见(88.8%),病变多位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83.5%),右肺和左肺下叶常见(68.1%和62.8%),可见磨玻璃影(86.2%)、混合密度影(88.8%)及实变影(52.1%),磨玻璃影伴铺路石征(44.1%)、晕征(37.8%)、网格征(35.1%),实变病灶常伴空气支气管征(41.5%),部分实变内见肺小血管增粗(13.3%)。纵隔淋巴结增大(30.3%)较常见,胸腔少量积液(8.5%)、胸膜增厚(12.2%)、心包积液(4.8%)少见。以核酸检测为诊断标准时,胸部CT诊断COVID-19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AUC分别为89.8%、41.1%、70.2%、72.2%和0.65[95%CI(0.59~0.71)],而以核酸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为诊断标准时,胸部CT诊断COVID-19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AUC分别为91.3%、78.7%、94.7%、68.5%和0.85[95%CI(0.80~0.89)],后者诊断效能更高(P<0.01)。结论 COVID-19患者胸部CT特征表现是双肺下叶外带的磨玻璃影,以核酸或血清特异性抗体为诊断标准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姚庆东 张呈兵 付军 张东友 刘海峰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 Chiari畸形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2005年 尹乾坤 王献清 张福生 郝志勇 郭晓明 姚庆东关键词:CHIARI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开颅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硬膜下腔 脊髓空洞症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颅内压力。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语言障碍等级及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2、3、7天颅内压分别为(24.6±2.4)mmHg、(22.0±2.5)mmHg、(20.1±2.5)mmHg、(15.7±3.5)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9±3.8)mmHg、(29.0±3.1)mmHg、(27.0±3.5)mmHg、(22.2±3.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提高患者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 尹乾坤 胡志民 姚庆东 张福生关键词:颅脑损伤 血肿 大骨瓣开颅手术 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分析原发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特征。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6例原发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均行MR检查,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分析其MRI特点,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增强特点、周围软组织及邻近骨质侵犯等。结果位于硬膜外5例,髓外硬膜内1例;6例均为单发,3例呈分叶状,3例呈条带状或棒状,边界相对清晰;T1WI呈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轻-中度强化;3例穿越椎间孔形成软组织肿块,4例邻近椎体或附件有破坏。结论原发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MRI能较好地显示原发于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大小、部位、境界及毗邻情况,尤其MRI上发现位于椎管内穿越椎间孔生长的肿块伴邻近椎体及附件受累时,应考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可能。 陈梅魁 姚庆东 李忠明 王小蓉 宋樟伟 许崇永关键词:脊髓肿瘤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