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桃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替罗非班
  • 3篇盐酸
  • 3篇盐酸替罗非班
  • 3篇综合征
  • 3篇急性冠脉
  • 3篇急性冠脉综合...
  • 3篇梗死
  • 3篇冠脉
  • 3篇冠脉综合征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脏
  • 2篇血流
  • 2篇远端
  • 2篇平板运动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周桃
  • 9篇夏豪
  • 9篇谭安安
  • 9篇胡波
  • 2篇许家俐
  • 2篇李晓艳
  • 1篇曲哲
  • 1篇涂欣
  • 1篇马红梅
  • 1篇陈芳

传媒

  • 2篇心脏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他汀类药物与ACEI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可能机制研究。方法:选取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ACEI+他汀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测定上述病例和对照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变化,观察两治疗组4周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组中血清CRP和MMP-9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CEI+他汀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血清MMP-9的水平明显低于他汀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也有下降趋势。结论:他汀类药物与ACEI联用与单用他汀类药物比较,可通过更为显著降低MMP-9水平,达到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胡波夏豪谭安安周桃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他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9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和MMP-9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能否抑制斑块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55例初诊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24),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ACS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测定MMP-9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MMP-9水平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hs-CRP,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替罗非班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显著影响血清hs-CRP,MMP-9水平,从而说明盐酸替罗非班亦能通过抑制血管炎症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周桃夏豪胡波谭安安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急性主动脉夹层37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方法对37例A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病因:高血压占62.2%,马凡综合征占18.9%,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5.4%,临床表现90%患者为剧烈胸痛,9%疼痛不典型,5%无疼痛的表现。内科药物治疗32例,56.4%需4种降压药物治疗;好转27例,死亡5例;外科治疗5例,死亡1例;介入治疗10例,无一例死亡。结论高血压和马凡综合征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AD临床表现仍以突发剧烈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内科治疗中血压控制多需降压药物联合应用,B型AD可行介入治疗。
夏豪周桃许家俐谭安安胡波曲哲李晓艳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药物治疗心脏手术介入治疗
老年人心脏左前降支远端病变致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2008年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老年左前降支远端病变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9例,占同期16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5.4%。年龄61~79岁,平均(67.2±7.9)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并存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4例,有吸烟史5例,冠心病家族史6例。
谭安安胡波周桃夏豪许家俐李晓艳
关键词:下壁心肌梗死左前降支病变远端老年人心脏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血管生成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探讨HIF-1α与斑块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普通饲料)和As模型组16只(高脂饮食+VitD3)。实验3个月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取主动脉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测量主动脉斑块占内膜总面积比(RAAPIs),内膜中膜面积比(I/M);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鼠单克隆抗体CD34计数新生血管数目(MVD)。结果:实验后模型组血清TC、TG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3.30±0.35)vs(1.51±0.19);(0.85±0.12)vs(0.5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中RAAPIs,I/M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中HIF-1α蛋白表达增高;正常组中HIF-1α未见表达(87.5%vs 0%,P<0.01);模型组中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正常组[(13.14±2.45)vs 0,P<0.05];不稳定斑块组HIF-1α、MVD均高于稳定斑块组[(100%vs 66.6%),(14.30±1.70)vs(10.25±1.26),P<0.05)],HIF-1α蛋白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r=0.704,P=0.005)。结论:HIF-1α可通过促进As斑块内血管生成,从而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HIF-1α的含量可能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周桃夏豪谭安安涂欣胡波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生成动物实验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ACS患者57例,分为试药组(盐酸替罗非班)29例和对照组28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两组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药组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显著提高,试药组达Ⅰ级以上血流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7%vs64%,P<0.01);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显著高于试药组(36%vs3%,P<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CS患者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
夏豪谭安安周桃胡波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盐酸替罗非班对活动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患者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患者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将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患者3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双盲分为受试组(n=18)和对照组(n=17),受试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等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所有患者疗程结束后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SCA)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TIMI血流分级提高,达2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44.44%比11.76%,P<0.05);受试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56%比35.29%,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患者TIMI血流分级。
夏豪胡波周桃谭安安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ST段抬高血流分级TIMI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被引量:4
2007年
缺氧诱导因子-1是一种分布和作用都很广泛的细胞转录因子,是唯一特异性缺氧条件下发挥活性的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是缺氧诱导因子-1的氧调节亚单位,决定了缺氧诱导因子-1的活性。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1α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易损斑块有密切的关系。
周桃夏豪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左前降支远端病变致局限下壁心肌梗死二例被引量:1
2007年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具有多变性,以左前降支远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下壁心肌梗死少见报道。2006年9月我院收治2例男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左前降支远端狭窄,报告如下。
谭安安夏豪周桃胡波
关键词:心肌梗塞
替罗非班对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07年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将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患者35例按就诊顺序双盲随机分为受试组(n=18)和对照组(n=17),受试组在对照组给予肝素治疗的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5),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的发生有下降趋势。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患者症状和可能的近期预后。
马红梅陈芳胡波周桃谭安安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替罗非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