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
- 作品数:23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改良Eaton法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陈旧性脱位
- 2023年
- 目的探讨改良Eaton法韧带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陈旧性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我们采用改良Eaton法治疗第-腕掌关节陈旧性脱位患者7例,即利用第一掌骨基底双骨道,取桡侧腕屈肌腱尺侧半重建掌侧前斜韧带、背侧后斜韧带和背桡韧带,恢复第一腕掌关节稳定性。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11.5个月,活动时第一腕掌关节均无疼痛不适感,复查X线片示第一腕掌关节对应关系正常,关节间隙周围无退行性改变,按照Green-O'Brien评分标准:优5例,良2例。结论改良Eaton法韧带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陈旧性脱位,手术操作不复杂,术后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张云鹏范宾胡宏宇于俊董惠双周彤高顺红符建松姚军
- 关键词:腕掌关节脱位韧带重建
- 腹部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内固定治疗合并骨折的手指远节软组织挫灭伤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部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内固定治疗合并骨折的手指远节软组织挫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30例(30指)手指远节软组织挫灭伤合并远节指骨骨折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3~50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绞伤15例,压砸伤11例,爆炸伤4例;受伤指别:拇指11例,示指9例,中指6例,环指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 h,平均2.7 h。均采用克氏针固定远节指骨,腹部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瓦合修复手指背侧及掌侧创面,术后4周断蒂。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全部I期愈合,骨折全部Ⅰ期愈合,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外观及色泽满意,感觉恢复S1级17例,S2级9例,S3级4例。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2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腹部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内固定可有效覆盖创面及固定骨折,恢复手指运动及部分感觉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周彤张净宇于志亮张文龙于俊董惠双张万喜于亚东高顺红
- 关键词:指骨骨折内固定术外科皮瓣
- 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7月—2015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45岁,平均35.3岁;左侧7例,右侧8例;交通伤9例,砸伤4例,挤压伤2例。5例急诊行创面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其中2例踝关节粉碎性骨折患者予外固定架固定;10例患者踝关节粉碎性骨折行骨折内固定治疗,术后10~16 d皮肤软组织坏死引起缺损,行创面彻底清创+VSD治疗。15例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5 cm^10 cm×7 cm,均于VSD治疗后择期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腔隙性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3个月,通过对皮瓣愈合情况、感觉、形态、皮温、供区瘢痕情况的评分,评价皮瓣修复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期间感染无复发,局部无窦道形成。术后3个月皮瓣修复效果评分为7~10分,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柔软,疗效均满意。末次随访时按照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管蒂恒定,携带筋膜可填塞空腔,皮瓣血运好、抗感染力强、易于切取,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董惠双马铁鹏高顺红张文龙于志亮胡宏宇符建松张云鹏于俊周彤李军
- 关键词:踝关节
- 一期骨短缩与二期骨延长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一期骨短缩与二期骨延长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7—2018-12采用一期骨短缩、二期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的30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愈合、下肢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情况。骨愈合与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按照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30)个月。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短缩骨愈合时间6~8个月,平均7.3个月;延长段骨愈合时间6~11个月,平均7.7个月;愈合指数为1.5~1.7个月,平均1.6个月。骨愈合分级: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下肢功能恢复分级: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并发症情况:针道感染4例,邻近关节挛缩或僵硬3例,足下垂2例,骨不愈合1例,暂时性腓总神经损伤1例,针道松动1例。结论在严格控制伤口感染的前提下,一期骨短缩、二期Ilizarov骨延长技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可同时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和胫骨缺损,具有简化伤口闭合、促进缺损骨愈合、骨愈合率较高、骨整体愈合时间短、并发症相对较少、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 周彤于俊胡宏宇李军张云鹏于亚东高顺红
- 关键词:胫骨骨缺损骨延长ILIZAROV技术
- 改良桡侧腕屈肌腱悬吊术在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悬吊联合挤压钉固定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桡侧半悬吊联合挤压钉治疗原发性Eaton Ⅱ、Ⅲ、Ⅳ期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11例患者的资料。比较手术前后从X线片测得的第一掌骨基底与舟骨远侧关节面间距、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评分)、握力、捏力。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3.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Kapandji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握力较术前显著增加,捏力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第一掌骨基底与舟骨远侧关节面间距较术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桡侧半悬吊联合挤压钉固定治疗Eaton Ⅱ、Ⅲ、Ⅳ期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减轻第一腕掌关节疼痛,并改善拇指功能和力量,防止第一掌骨下沉,术后疗效显著。
- 周彤周彤张旭于晓飞白延彬于亚东
- 关键词:腕掌关节骨关节炎桡侧腕屈肌腱悬吊术
- 指动脉背侧穿支蒂拇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尺侧缺损创面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蒂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尺侧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7月至2023年5月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蒂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缺损创面,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其蒂部进行暴露分离及旋转,本组患者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1~57岁,平均32.6岁.机器绞伤13例,挤压伤10例,电锯伤4例,切割伤2例;左侧9例,右侧20例.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1.5 cm~1.5 cm×3.0 cm,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29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11~21个月,平均17.5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质地满意,手指功能恢复好.患者对术后疗效满意.结论指固有动脉穿支蒂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血管蒂恒定,携带神经可重建拇指感觉,易于切取,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取使皮瓣血运更为可靠、供区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减少住院时间,修复治疗拇指尺侧缺损创面疗效满意,方便临床推广.
- 董惠双符健松马铁鹏周彤张艳茂高顺红
- 关键词:拇指
- 改良双套圈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 2024年
- 目的探讨改良双套圈法在骨性锤状指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自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我们对16例新鲜骨性锤状指患者,采用切开复位,1枚克氏针贯穿固定远指间关节于0°位,远节基底两侧各打入1枚克氏针,双套圈缝合骨折块近端两侧,再环绕同侧克氏针折回至骨折块近端,复位骨块后打结固定。术后随访疗效。结果术后1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6~29个月,平均16.5个月。依据Crawford评价标准:优良14例,优良率为93.3%。结论改良双套圈法固定撕脱骨折块,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值得推广。
- 费小轩张云鹏胡宏宇于俊周彤高顺红
- 关键词:骨性锤状指内固定
- 大鼠痉挛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 2022年
-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内囊靶向注射建立大鼠痉挛性脑损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60只,鼠龄2~3月龄,体质量290 g~320(304.2±11.6)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ETH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空白对照组(CK组),每组20只。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使用脑立体定位仪确定大鼠右侧内囊位置后,ETH组注射80μL无水乙醇,NS组注射80μl生理盐水,CK组不注射任何试剂。术后观察各组大鼠左侧上下肢痉挛状态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术后第3、7、14、21天采用神经系统安全性评分(NSS)标准评估大鼠脑损伤程度,Faden评分标准评估大鼠运动损伤状态,改良Ashworth评分标准评价肌肉痉挛状态。术后第21天取各组大鼠脑组织制备切片,HE染色观察内囊损伤情况;取左侧上肢指总屈肌、左侧下肢腓肠肌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Ⅰ型肌纤维百分比。结果术后3天内,ETH组大鼠死亡5只,NS组死亡2只,CK组死亡1只。ETH组大鼠术后第1天即出现左侧上、下肢痉挛状态,症状持续直至术后第21天处死前;NS组、CK组大鼠均无左侧上、下肢痉挛症状。NS组、CK组大鼠术后第3、7、14、21天NSS、改良Ashworth评分均为0分,Faden评分均为22分;ETH组第3、7、14、21天NSS评分分别为(15.5±1.9)、(15.8±1.8)、(15.4±1.7)、(15.1±1.8)分,Faden评分分别为(3.5±1.8)、(3.2±1.7)、(3.7±1.9)、(3.9±1.8)分,改良Ashworth评分分别为(3.5±0.5)、(3.5±0.5)、(2.9±0.7)、(2.9±0.6)分。术后第21天脑组织形态学检测提示:ETH组右侧内囊部位空洞样坏死,神经细胞显著减少,神经细胞结构松散,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消失,未累及其他脑区;NS组、CK组脑部神经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有序,细胞核无扭曲、变形,核仁清楚。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ETH组、NS组、CK组左侧上肢指总屈肌和左侧下肢腓肠肌Ⅰ型肌纤维百分比分别为10.2%±6.3%、6.5%±2.9%、6.7%±2.9%和13
- 周彤周彤步玮张旭于晓飞白延彬曹冉曹冉
- 关键词:脑损伤脑性瘫痪痉挛无水乙醇内囊
- 锚钉技术治疗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腱性锤状指畸形的疗效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技术治疗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腱性锤状指畸形的疗效,评估锚钉技术在治疗糖尿病患者腱性锤状指畸形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和唐山市第二医院的腱性锤状指畸形糖尿病(试验组)与非糖尿病(对照组)患者各30例,试验组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54±4.55)岁,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3.63±4.37)岁,均应用锚钉技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2、3,4个月的患指屈伸运动功能;肌腱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30例,其中3例失去随访;对照组30例,其中4例失去随访。伤口愈合时间:试验组平均(14.0±1.0)d;对照组平均(13.0±1.1)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7,P>0.05)。末次随访时MP、PIP,DIP屈伸活动度分别为试验组:(89.7±2.4)°、(84.2±5.4)°,(76.3±5.2)°;对照组:(89.0±3.2)°、(84.0±5.3)°,(75.3±5.2)°,两组比较差异分别无统计学意义(t=1.325,P>0.05)、(t=1.079,P>0.05),(t=1.553,P>0.05)。手运动功能TAM分级:试验组优23例,良3例,可1例;对照组优22例,良2例,可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05)。肌腱彩超提示,两组患者均腱骨愈合良好。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可从事正常工作及生活。结论锚钉技术可有效防止伸肌腱粘连,使患指获得良好的屈伸运动功能,术后并发症少,同样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腱性锤状指畸形的治疗。
- 周彤尚运涛马莹莹张延祠李军勇
- 关键词:糖尿病锤状指伸肌腱止点
-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
- 目的 探讨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修复胫骨中下段开放粉碎骨折并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创伤性小腿胫骨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
- 高顺红于志亮符建松周彤张云鹏董惠双
- 关键词:胫后血管骨膜瓣胫骨骨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