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栋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铜矿
  • 5篇矿床
  • 4篇铜矿床
  • 4篇成矿
  • 3篇地质
  • 3篇脉状铜矿床
  • 2篇同位素
  • 2篇铜矿床类型
  • 2篇矿床类型
  • 2篇北部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山岩
  • 1篇石英
  • 1篇石英脉
  • 1篇石英脉型

机构

  • 4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南京地质矿产...

作者

  • 5篇周小栋
  • 4篇郭坤一
  • 3篇陈国光
  • 3篇宋世明
  • 3篇曾勇
  • 1篇申金超
  • 1篇陈丹丹
  • 1篇龚娜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矿床地质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宁芜北部脉状铜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研究
宁芜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一系列热液型脉状铜矿床,目前对于此类铜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机制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区内南门头铜矿体、铜井铜(金)矿和谷里铜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床地质、成矿流体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讨...
周小栋
关键词:脉状铜矿床成矿机制显微测温同位素
文献传递
宁芜南门头铜矿碳、氧、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南门头铜矿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对该矿床的碳、氧、硫和铅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矿床碳同位素变化不大,为-1.03‰^-0.46‰,氧同位素有两个范围11.40‰~11.80‰和13.50‰~14.00‰,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花岗岩,有部分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碳、氧的加入;矿石和花岗岩硫同位素相似,均为较高正值,说明硫主要来源于花岗岩,但有膏盐地层硫的加入;矿石和花岗岩的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值分别为38.2336~38.4147、15.5618~15.5887、18.1242~18.2936;38.8794~39.5243、15.6194~15.6973、18.7224~19.1461,结合前人Sr、Nd、Hf和Pb同位素特征,说明花岗岩为幔源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较强的混染形成的,矿石铅来源主要与中生代岩浆岩有关,尚无法排除地层提供部分铅的可能。
周小栋宋世明郭坤一陈国光陈丹丹龚娜曾勇
关键词:矿床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物质来源
宁芜北部脉状铜矿床地质与成矿流体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提要:宁芜北部地区分布众多热液成因的脉状铜矿床.本文对区内的谷里铜矿和南门头铜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石英-金属硫化物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02.9~299.4℃、166.7~355.4℃;盐度分别为4.5 wt% NaCl eqv.~11.1 wt% NaCl eqv.、3.5 wt% NaCl eqv.~12.0 wt% NaCl eqv.;密度分别为0.75~1.01 g/cm3、0.80~0.89 g/cm3;估算二者的成矿压力和深度分别为18.2~30.4 MPa、0.69~1.15 km和12.8~35.1 MPa、0.48~1.32 km.谷里和南门头铜矿(体)成矿流体均具有中低盐度、低密度和浅成条件等共同点,但前者为中温流体,后者为中高-中低温流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二者的包裹体气相组成有明显区别,南门头的包裹体气相成分组合为H2O+CO2±N2,而谷里铜矿包裹体气相组分仅见H2O.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如矿物组合、赋矿围岩、矿化蚀变、成矿岩体等方面的差异,推测宁芜北部可能存在两期铜成矿,早期与大王山旋回的辉石闪长玢岩有关(以谷里铜矿为代表);晚期与姑山—娘娘山旋回的花岗岩类有关(以南门头为代表).
周小栋郭坤一陈国光曾勇宋世明申金超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宁芜北部地区脉状铜矿床类型及其成因浅析
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初步查明南门头铜矿体地质特征并划分类型,并结合宁芜北部地区典型脉状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对区内脉状铜矿的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进行简单剖析。
周小栋郭坤一陈国光曾勇宋世明
关键词:铜矿床地质构造成矿规律岩石学
文献传递
宁芜北部地区脉状铜矿床类型及其成因浅析
2012年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盆地之一,以发育著名的'玢岩铁矿'为其重要特征(宁芜项目编写小组,1978)。然而,在宁芜北部地区亦分布着一系列与火山-侵入作用有关的热液型脉状铜(金)矿床,多为小型矿床或矿(化)点。近年来,在宁芜北部南门头地区的深部勘查中也发现了此类呈脉状或浸染状的铜矿体。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初步查明南门头铜矿体地质特征并划分类型,并结合宁芜北部地区典型脉状铜矿床的地质特征。
周小栋郭坤一陈国光曾勇宋世明
关键词:脉状铜矿床次火山岩石英脉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