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 作品数:31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TOF)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135例成人法洛四联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术,其中91例采用跨瓣环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17例仅行右心室流出道扩大补片,27例疏通流出 道后直接缝合右室切口.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率2.2%(3/135),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并发症包括室缺残余漏2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未安装永久起博器、心包积液2例、胸腔积液5例、肺不张4例、肺部感染2例、肾衰竭2例(行血液滤过治疗后1例恢复1例死亡).随访128例,平均随访16.6(3-55)个月,心功能Ⅰ级96例(75%),心功能Ⅱ级32例(25%).结论 彻底矫正畸形、加强心肌保护、避免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加强术后管理,成人法洛四联症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周丹陶凉周宏陈瑾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心脏外科手术
- 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右室双出口合并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介绍我院修复该畸形所采取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双心室修复右室双出口合并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
- 陶凉金晶华正东曾祥军周宏周丹
- 318例Ⅰ期手术矫治法乐氏四联症的临床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法乐氏四联症Ⅰ期矫治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共行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318例,患者年龄5个月~52岁,其中2岁以下占 23.6%。术中发现冠脉异常走...
- 孙善权周丹崔虎军李伟曾祥军吴向阳金晶
- 文献传递
- 外科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31例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3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31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APVC矫治术。其中心上型16例,心内型13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者均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5例。结果术后无早期(30 d)死亡,发生并发症8例(25.8%),其中阵发性结性心律1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频发性房性早搏、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气胸1例,左侧膈肌麻痹并肺部感染二次插管1例,均经治疗出院。本组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1.5年,随访期间1例心上型患者于术后8个月死于心力衰竭,生存的30例患者中28例(93.3%)手术效果良好,心功能基本正常,生活工作无明显受限;治疗效果较差2例,为反复发作房性心律失常,经内科治疗无效。结论TAPVC手术方式的选择依据TAPVC畸形的特点而不同,手术的关键是完全矫治,避免出现远期肺静脉梗阻和心律失常,其治疗效果满意。
- 吴向阳陈绪发朱洁周丹王瑶
- 关键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治疗疗效
- 心脏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调查医院心脏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现状,分析病原菌耐药性及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情况,为临床研究和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心脏外科患者200例,分别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术后共发生感染35例,感染率为17.5%;感染患者标本培养出病原菌9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3株,占57.6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18株,占19.57%;革兰阳性球菌33株,占35.8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17株,占18.48%;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22.22%、16.67%与16.67%;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为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有较高的敏感性;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与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医院心脏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该病原菌对广谱抗菌药物耐药性有加强趋势,因此,强化该类感染的临床监测,根据患者标本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用药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 周丹刘彬庾华东周宏杨凯
- 关键词:心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 主动脉瓣叶置换治疗主动脉瓣疾病
- 陶凉金晶曾祥军周宏周丹
- 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永存动脉干患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永存动脉干患者经一期手术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8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2例错过最佳手术时机的永存动脉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5(0.6~14.0)岁;平均体重23(6~36)kg。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手术修复。Van Praagh分型:A1型9例,A2型2例,A4型1例。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例,共干瓣中度反流2例,三尖瓣中度反流需要同期手术修复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均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Qp/Qs)为2.42(1.50~5.26),平均肺血管阻力8.1(4~12)Wood U。所有患者吸氧试验反应均为阳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采用带瓣管道7例、肺动脉直接连接流出道并前壁带瓣补片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例于术后监护时出现一过性肺动脉高压危象,经相应的处理好转。术后早期所有患者肺动脉测压显示:主肺动脉收缩压与桡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为0.48±0.12。术后随访12例,平均随访时间48(12~91)个月。心功能(NYHA)Ⅰ级10例,Ⅱ级2例。1例因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合并右侧心力衰竭需要再次手术治疗;2例因肺血管阻力高及右心功能不全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最近一次超声心动图显示:使用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患者,术后平均跨流出道压差为21(16~42)mm Hg;采用肺动脉与右心室流出道直接连接者术后平均跨流出道压差为18(10~28)mm Hg。没有因流出道梗阻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肺动脉瓣反流均在中度以内。有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2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未出现心肌缺血及相应心电图表现。结论即使对已经错过最佳手术时机的永存动脉干患者,手术治疗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近-中期效果;但远期还需要随访观察共干瓣膜反流以及右心功能状况。
- 王潇金晶陶凉周宏曾祥军周丹
- 关键词:动脉干永存
- 扩大室间隔切除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扩大室间隔切除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13~66(38±6)岁,体重45±85(62.4±14.7)kg。手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按常规经主动脉切13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Morrow技术),同期完成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围术期及术后随访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或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左心房(LA)、左心室(LV)、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LVOT)、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结构和功能。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停机困难,体外循环(84.7±13.8)min,主动脉阻断(60.3±18.4)min。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流出道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SAM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示SAM消失。二次转机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住院时间11~23d,平均12d。34例获得6~26(14±3)个月随访,随访中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10d.6个月及1年的超声心动图均提示LVOTG和室间隔厚度(IVST)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除术前外,其他各时间点的LVOTG和IVS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心功能(NYHA分级):I级30例、Ⅱ级3例、Ⅲ级1例。结论扩大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避免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有利于左心室的重塑。患者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治疗结果满意。
- 王海峰陈绪发周丹陶凉
- 关键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心脏外科手术
- 单纯心内修复矫治法洛四联症115例分析
- 目的总结采用单纯心内修复完成法洛四联症矫治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08年7月我院对115例法洛四联症患者实行单纯心内修复的矫治手术,在充分疏通右室流出道、修补室间隔缺损后直接缝合右室切口,占同期法洛...
- 周丹孙善权吴向阳陈瑾
- 文献传递
- 双主动脉弓合并复杂心内畸形的同期矫治
- 目的探讨双主动脉弓合并心内畸形的临床特点和同期矫治手术方法。方法我院近期为4例双主动脉弓合并复杂心内畸形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2例合并右心室双出口。手术经正中开胸,在锁骨下动脉远端切断一侧小弓,同时...
- 周丹陶凉孙善权陈艳金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