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霖生

作品数:33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9篇理学
  • 7篇文化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光谱
  • 6篇废水
  • 5篇荧光
  • 5篇光谱法
  • 4篇工艺废水
  • 3篇荧光光谱
  • 3篇同步荧光
  • 3篇吸附树脂
  • 3篇光度
  • 3篇光度法
  • 3篇分光光度法
  • 3篇孵化
  • 3篇滁菊
  • 2篇乙基麦芽酚
  • 2篇应用化学
  • 2篇应用化学专业
  • 2篇荧光光谱法
  • 2篇幼体
  • 2篇正交
  • 2篇正交实验

机构

  • 30篇滁州学院
  • 3篇滁州师范专科...
  • 2篇安徽皖东化工...

作者

  • 33篇吴霖生
  • 14篇葛秀涛
  • 9篇李永红
  • 9篇薛连海
  • 7篇郑建东
  • 7篇孙艳辉
  • 4篇李敏
  • 3篇张汆
  • 3篇许雪峰
  • 3篇吴义莲
  • 2篇任兰正
  • 2篇王钟灵
  • 2篇贾小丽
  • 2篇沈玲
  • 2篇吴刚
  • 2篇任炜
  • 2篇王金秀
  • 2篇孙飞龙
  • 1篇张建龙
  • 1篇姜妍妍

传媒

  • 9篇滁州学院学报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理化检验(化...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吸附树脂制备及其在处理含Cr(Ⅵ)废水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采用悬浮聚合技术制备苯乙烯-二乙烯苯系列吸附树脂,以去除模拟废水中的Cr(VI)为目的,对树脂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借助低温物理吸附仪、同步热分析仪和红外光谱考察了树脂物理性能。主要考察了搅拌机的转速、致孔剂的配比、交联度这3个因素对吸附树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树脂的过程中致孔剂的配比对合成树脂的物理性能和吸附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交联度。当致孔剂中甲苯与环己烷的配比为2∶1;交联度为20%;搅拌转数为350n/min条件下所制备树脂比表面积为430m2/g,对Cr(VI)的吸附量可达62.16mg/g。
郑建东吴霖生王永贵葛秀涛
关键词:正交实验吸附树脂废水
AK糖结晶母液的用途及利用结晶母液制备钾盐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氨基磺酸-三氧化硫法生产AK糖的结晶母液的用途,即利用结晶母液制备钾盐,以及利用AK糖结晶母液制备钾盐的方法,将结晶母液与有机酸或无机酸混合,保持混合液呈酸性,经冷却、过滤、重结晶即得钾盐。本发明将原本作为废...
薛连海吴霖生葛秀涛李永红
滁菊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为评价滁菊的整体性质和判别菊花种类,通过以丙二酸为耗散物的"BrO_3^--Ce^(4+)-H^+-丙二酸"振荡体系绘制滁菊电化学指纹图谱,并分析讨论其特征数据。结果表明:绘制滁菊电化学指纹图谱的最佳条件为:体系温度25℃,菊花用量为1.0g、粒度为60目;滁菊参与化学振荡反应在诱导期间的表观活化能为69.07kJ·mol^(-1),在振荡期间的表观活化能为56.57kJ·mol^(-1);相同振荡反应条件下,滁菊、杭白菊和黄山贡菊具有不同的特征振荡指纹信息,这些特征数据有利于判别菊花种类。因此。
孙艳辉冯娟吴霖生
关键词:滁菊化学振荡反应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滁菊总黄酮含量被引量:4
2011年
为快速测定滁菊总黄酮含量,根据黄酮类化合物与Al3+形成荧光络合物原理,以芦丁为标样,发射波长和激发波长的差值Δλ为40nm,狭缝均为10nm,测定437nm处的同步荧光强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6×10-8g/mL,线性范围在0~4.28×10-6g/mL之间,线性回归方程:y=26.6868x+17.7878,相关系数R2为0.9904,平均回收率96.5%~100.7%,相对标准偏差为0.732%。本法操作简便、快速,能够准确测定滁菊总黄酮含量。
孙艳辉李波吴霖生
关键词:滁菊总黄酮
丽斑麻蜥胚胎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及孵出幼体的特征
2006年
We studied the embryonic use of material and energy during incubation and hatchling traits in the lacertid lizards Eremias argu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a mountain population in Langyashan, Chuzhou, eastern China in April, 2005. We randomly selected one egg from eleven clutches, opened and separated them into shell and contents, the other eggs were incubated at naturally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varying from 14.0 to 37.0℃) using wet vermiculite as the incubation substrate, of which the moisture was kept at -12 kPa water potential. The incubation length of first clutches and second clutches averaged 37.5 d and 33.0 d, respectively. The wet mass of eggs increased for absorbing moisture while incubating,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final wet mass was founded between first clutches and second clutches.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Fat body dry mass, but it did not affect hatching success, sex ratio, snout-vent length, tail length, body wet mass, body dry mass, carcass dry mass and residual yolk dry mass of hatchlings. Fat body dry mass from higher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was greater than did that from lower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ffected some norphological traits of hatchlings, with hatchlings from higher temperature having larger hindleg length and tympanum length than did those from lower temperature. Embryo from higher temperature used much calcium than did that from lower temperature. During incubation, approximately 57.5% of dry material, 27.8% of non-polar lipids and 47.4% of energy in the yolk of freshly laid egg was transferred to the hatchling.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clutch variation of embryonic use of material and energy and hatchling traits in Eremias argus.
吴义莲许雪峰吴霖生张建龙
关键词:丽斑麻蜥卵孵化
蓝尾石龙子孵化期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利用被引量:4
2004年
研究了安徽滁州蓝尾石龙子卵在温、湿度分别为 3 0℃、-1 2kPa的孵化条件下 ,胚胎对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本研究蓝尾石龙子卵孵化期为 2 1 1d ,卵孵化时从基质中吸水导致重量增加。卵孵化过程中 ,干重、非极性脂肪和能量转化到孵出幼体的比率分别为 5 7 1 %、3 8 8%和 5 2 3 %。新生卵卵壳中5 0 %的灰分、5 9%的钙转移至孵出幼体中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无机物来自卵黄和卵壳。
许雪峰吴霖生吴义莲
关键词:蓝尾石龙子卵孵化孵出幼体卵壳孵化期孵化条件
有机化学实验“节约化和绿色化”的探索与思考被引量:8
2009年
根据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要求,从常规实验小量化、合成实验连续化和设计系列化实验三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进行"节约化和绿色化"探索。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绿色有机合成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与实训相结合三方面对实现有机化学实验"节约化和绿色化"作进一步的思考。
李永红沈玲侯金松搂鑫葛秀涛吴霖生冯剑孙艳辉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改革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滁菊中氨基酸总量被引量:3
2015年
氨基酸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得到的产物能发出荧光,据此建立了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滁菊中氨基酸总量的方法。以苯丙氨酸作为测定滁菊中氨基酸总量的目标物。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苯丙氨酸、谷氨酸的波长差为55nm;2甘氨酸和混合氨基酸的波长差为60nm;3反应体系的pH为6.0;4反应温度为100℃;5反应时间为60min;6 4%甲醛溶液用量为1.5mL;7 2%乙酰丙酮溶液用量为1.25mL。苯丙氨酸的质量浓度在5.00~50.0mg·L-1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在0.30~0.87mg·L-1之间。对苯丙氨酸样品连续测定10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用标准加入法做方法的回收试验,计算得回收率在64.7%~103%之间。
吴霖生潘升玲孙艳辉汪全炉
关键词:同步荧光光谱法滁菊氨基酸
一种乙基麦芽酚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基麦芽酚的合成方法,包括α-呋喃丙醇氯化重排反应和α-呋喃丙醇氯化重排反应产物的水解反应,其中水解反应为氯化重排反应混合物在95~140℃的反应温度、1.9~8.5Mpa的反应压力下,水解1.5~5.5小...
薛连海葛秀涛吴霖生李永红
文献传递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被引量:1
2010年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研室是直接承担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和社会服务任务的基层单位。加强教研室建设与管理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李永红葛秀涛薛连海吴霖生吴刚王慧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