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亚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1
- 供职机构:解放军45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NA连接酶4基因T9I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 2014年
- 目的系统评价DNA连接酶4基因T9I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0期)、CBM、CNKI、VIP及Wan Fang Data,收集关于DNA连接酶4基因T9I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病例-对照研究,合计5 016例肿瘤患者和4 860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DNA连接酶4基因T9I多态性与总人群肿瘤发病风险无相关性[TT+CT vs.CC:OR=0.96,95%CI(0.80,1.15),P=0.63;TT vs.CT+CC:OR=1.10,95%CI(0.78,1.56),P=0.59;TT vs.CC:OR=1.10,95%CI(0.73,1.64),P=0.65;CT vs.CC:OR=0.94,95%CI(0.80,1.11),P=0.48;T vs.C:OR=0.97,95%CI(0.82,1.15),P=0.75]。亚组分析提示,DNA连接酶4基因T9I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发病风险无相关性,但与白种人群发病风险有相关性[TT+CT vs.CC:OR=0.87,95%CI(0.77,0.98),P=0.02]。结论 DNA连接酶4基因T9I多态性可能与白种人肿瘤的发病风险相关。
- 李光清李小波吴昭萍亓占中王馨平吴明亚陈秋伶李东
- 关键词:多态性肿瘤META分析病例-对照研究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60例的诊治体会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至2014年间60例AECOPD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0%无需特殊升血小板治疗,30%给予糖皮质激素及预防出血处理,15%加用重组人白介素II(巨和粒)升血小板,5%需要进一步输注新鲜血小板治疗。对于出现局部皮下出血的患者及时停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一切药物。结论虽然AECOPD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机制不明确,从本组病例的分析得出与药源性、感染性有一定相关性。
- 吴明亚李光清吴昭萍李小波亓占中陈秋伶王馨平张琼白光洪梁颖隽袁娇李东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血小板减少诊治体会
- 侵袭性肺曲霉病13例诊治体会
- 2012年
-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13例IPA患者的基础疾病、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实验室与胸部CT、病理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 13例IPA患者中,病理确诊2例,临床诊断11例;男性12例(92.3%),女性1例(7.7%);年龄55~86(73.5±1.2)岁。13例患者均合并有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1例(84.6%),糖尿病5例(38.5%),肺结核4例(30.8%),哮喘3例(23.1%),COPD合并哮喘3例(23.1%),肺癌2例(15.4%)。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咯痰等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有咯血4例(30.8%),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11例(84.6%),盗汗6例(46.2%),胸痛8例(61.5%)等。胸部CT表现为多样性,无特异性。抗真菌药物治疗13例,好转出院5例(38.5%),死亡6例(46.2%),自动出院2例(15.3%)。结论IPA多为继发,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常无特异性,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误诊率较高,预后差,病死率高。诊断本病需结合基础病史、临床症状或体征、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使用史、是否有机械通气史、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靠组织学检查。治疗方面主要是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特别是对临床怀疑为IPA患者,应积极早期进行经验性治疗。
- 李小波李光清陈秋伶王馨平张琼梁颖隽亓占中白光洪吴明亚李东张欣肖兴琼
- 关键词:肺曲霉病侵袭性诊治
- 以左下肺占位为特征的肺结核1例
- 2014年
-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因发热1+个月,咳嗽、左侧胸痛半月入院。入院查体:T:38℃,左下肺呼吸音减低,余无特殊。辅助检查,外院胸部CT:左肺下叶外基底段软组织肿块,大小约5.9cm×3.1cm×3.9cm,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紧贴胸壁及膈肌,左下叶基底段支气管周围软组织影增多,并见数个小结节状影,左肺门淋巴结增大,上诉改变,考虑:肿瘤性占位?炎性肿块?
- 吴明亚李光清陈秋伶
- 关键词:肺占位肺结核下叶基底段周围软组织淋巴结增大
- 肺上沟癌合并Horner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呼吸困难、右肩背疼痛伴右眼上睑下垂2余月"入院。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右肩背疼痛,放射至右腋下、右上肢内侧,呈游走性火灼样疼痛,伴右眼上睑下垂,声音嘶哑,偶有咳嗽、咳痰,到当地医院行胸部平片示:双上肺尖部陈旧性病灶,肺气肿征象。予以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到我院呼吸内科就诊。
- 吴昭萍袁娇李光清亓占中李强吴明亚李东张琼梁颖隽夏志强
- 关键词:肺上沟癌HORNER综合征
- IL-6基因-634G/C多态性与肺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系统评价IL-6基因-634G/C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NKI、Wan Fang Data数据库,纳入IL-6基因-634G/C多态性与肺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截至2015年10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来自11篇文献的12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3 657例肺癌患者和4 100例对照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IL-6基因-634G/C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病风险不具有相关性[GG+GC vs.CC:OR=1.11,95%CI(0.89,1.39),P=0.37;GG vs.CC+GC:OR=1.17,95%CI(0.88,1.55),P=0.27;GG vs.CC:OR=1.27,95%CI(0.93,1.72),P=0.13;GC vs.CC:OR=1.12,95%CI(0.89,1.40),P=0.33;G vs.C:OR=1.08,95%CI(0.89,1.30),P=0.43]。结论 IL-6基因-634G/C多态性可能与肺癌的发病风险无关。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 李光清吴昭萍李小波亓占中李硕梁颖隽吴明亚张琼袁娇夏志强李东陈秋伶王馨平白洪光
- 关键词:肺癌IL-6META分析病例一对照研究
- 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0年10月~2011年9月门诊确诊的CVA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孟鲁司特纳联合酮替芬,对照组用酮替芬,其它治疗相同(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等)。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76.47%;对照组为64.71%,44.1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与消失时间分别为:(8±1.2)d,(11±3.5)d,对照组为(11±2.7)d,(15±3.8)d。治疗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CVA,疗效优于单用酮替芬。
- 李光清李小波甘庆王馨平陈秋玲梁颖隽张琼白光洪吴明亚
- 关键词:酮替芬C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