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冲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酶链反应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合酶
  • 2篇黏蛋白
  • 2篇洗液
  • 2篇克罗恩
  • 2篇克罗恩病
  • 2篇甲基化
  • 2篇灌洗
  • 2篇灌洗液
  • 2篇腹膜
  • 2篇腹膜转移
  • 2篇腹腔
  • 2篇腹腔灌洗
  • 2篇腹腔灌洗液
  • 2篇TIM-3
  • 2篇病情
  • 2篇MRNA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孙华文
  • 6篇吴冲
  • 3篇谭海燕
  • 2篇王秋爽
  • 1篇陈旭
  • 1篇曾放
  • 1篇刘顺
  • 1篇吴红学

传媒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外周血中Tim-2 mRNA表达对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Tim-2 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108例胃癌患者及12例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其中Tim-2 mRNA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0.5 ~3年,根据术后复查B超、CT、MRI或再次手术判断是否发生腹膜转移,并明确腹膜转移的发生时间,分析Tim-2 mRNA的表达量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以及出现胃癌腹膜转移时间的关系,并且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Tim-2 mRNA在胃癌腹膜转移中(57例)的表达高于非腹膜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肿瘤大小、侵犯深度、分化程度、Laura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半年和2~3年的胃癌腹膜转移病例的外周血Tim-2 mRNA表达中,半年组(6.02±1.01) copies/μL的表达高于2~3年组(3.48±0.22) copies/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2 mRNA表达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im-2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X2=9.463,P=0.002),侵犯深度(X2=8.412,P=0.001),分化程度(x2=10.428,P=0.ooo),Lauran分型(x2=9.723,P=0.001)和淋巴结转移(x2=18.423,P=0.000)有关.结论 Tim-2 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方法,Tim-2 mRNA表达的高低对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早期和晚期预测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优于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的检查.
王巨孙华文吴冲
关键词:MRNA胃癌外周血腹膜转移RT-PCR
胃癌腹腔灌洗液中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mRNA对预测腹膜转移的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im-1)mRNA在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探讨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128例胃癌患者及12例良性病变患者的腹腔冲洗液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128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Tim-1mRNA的表达情况,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根据超声,CT,MRI,或术中的诊断,明确腹膜转移的发生及时间。分析Tim-1mRNA与临床各病理参数关系及出现胃癌腹膜转移时间的关系,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57例(44.5%)术后出现腹膜转移,分为4组分析:术后半年出现腹膜转移23例(术后半年组),术后2~3年出现腹膜转移34例(术后2~3年组),术后无腹膜转移组71例及对照组12例。术后半年组Tim-1mRNA表达明显高于术后2~3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Tim-1mRNA表达又明显高于无腹膜转移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腹膜转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4cm、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3+T4期、TNM分期Ⅲ+Ⅳ期Tim-1mRNA为高表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1mRNA在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方法,Tim-1mRNA表达的高低对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早期和晚期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优于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的检查。
王秋爽孙华文吴冲谭海燕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腹腔灌洗
直肠癌切缘黏膜组织p53基因370位点甲基化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直肠癌下切缘中黏膜p53基因K370位点甲基化表达,探讨“分子界定”的临床意义,评估p53基因370位点甲基化与安全切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外科确诊并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97例,术后1~3年吻合口复发的46例,未复发151例,同时取20例正常直肠黏膜标本作为阴性对照。根据复发的情况,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以及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缘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切缘组织中p53基因K370位点甲基化,并通过Pearson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同时统计各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等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复发组、未复发组及对照组织切缘标本p5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46例复发组中有41例发生甲基化,甲基化率为89.1%,未复发组(12/115例)和对照组m现低甲基化和未发现甲基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K370位点甲基化率高于未复发组。K370的甲基化率在肿瘤直径和距肛缘距离以及TNM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在患者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的K370位点甲基化可以作为安全切缘指标和预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预后指标的标准,准确评估K370位点甲基化有利于合理选择安全切缘。
王秋爽孙华文谭海燕吴冲
关键词:吻合口复发直肠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胃癌中p53蛋白K370位点甲基化在新辅助化疗的作用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核细胞p53蛋白K370位点甲基化在新辅助化疗的判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及外周血有核细胞p53蛋白K370位点甲基化和化疗疗效以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通过Pearson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10例胃癌患者中,K370的甲基化在胃癌组织及全血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K370的甲基化率随着病理分期增高而增高,胃癌外周血中p53蛋白K370甲基化表达情况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胃癌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甲基化平均敏感性阴性组为60.6%,阳性组为25.3%,甲基化阴性组的敏感性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血标本中p53蛋白K370位点甲基化状态有望作为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依据。
王巨孙华文陈旭吴冲
关键词:胃肿瘤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
外周血黏蛋白分子-3mRNA表达量预测克罗恩病病情程度的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在不同病情程度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建模前后的差异性表达及机制,寻找CD的新型血液标志物。方法 80只小鼠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经肛门灌肠建立克罗恩小鼠疾病模型,分为4组,高浓度组(n=10),中浓度组(n=50),低浓度组(n=10),对照组(n=10),中浓度组于给药前、给药第2天,给药第7天,给药第14天,给药第21天5个时间点随机取10只小鼠,其余各浓度组以及对照组于造模后14 d取小鼠外周血行RT-PCR实验测定Tim-3 mRNA的含量,同时ELISA实验测定外周血中IL-4以及INF-γ的含量,取小鼠结肠切片后行HE染色,了解Tim-3 mRNA含量与其他各指标的关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的CD模型,造模药物浓度越高,小鼠的病理学评分越高,病情越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内,Tim-3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14 d后表达量趋于平稳。平稳期,外周血中Tim-3 mRNA的表达量在高浓度2,4,6-三硝基苯磺酸组(2.12±0.24),中浓度组(1.68±0.18),低浓度组(1.37±0.12)以及正常对照组中(1.00±0.00)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Tim-3的含量在CD小鼠模型起病急性期渐进性增加,给药7 d后趋于稳定,稳定期的Tim-3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CD病情程度的预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
吴冲孙华文曾放刘顺吴红学
关键词:TIM-3CROHN病
克罗恩病腹腔灌洗液中Tim-3 mRNA的表达在病情活动指标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2012年
目的建立检测人Tim-3 mRNA含量的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并用来测定克罗恩病(CD)患者腹腔灌洗液中Tim-3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作为临床监测CD活动期的一种重要检测手段。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CD患者85例,其中50例进行手术治疗,由临床症状、血沉、C-反应蛋白、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得出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AI)评分,并经过病理确诊和肠壁纤维化计算机图像分级,将腹腔灌洗液Tim-3 mRNA表达与CDAI评分,和Tim-3 mRNA的表达与肠壁纤维化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Tim-3 mRNA在CD活动组的表达量为(8.12±2.01)copies/μl,均显著高于CD非活动组的(4.16±1.43)copies/μl(P〈0.05)和对照组的(2.34±0.19)copies/μl(P〈0.05),纤维化1/3、2/3和3/3组Tim-3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34±1.01)copies/μl,(4.67±1.89)copies/μl,(8.23±2.79)copies/μ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三组之间的Tim-3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含量高低与肠壁纤维化呈正相关。结论Tim-3 mRNA表达的检测可反应CD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作为临床监测CD活动性的一种重要检测手段,监测Tim-3 mRNA指标对判断克罗恩病有重要意义。
王巨孙华文吴冲谭海燕王秋爽
关键词:克罗恩病腹腔灌洗液TIM-3MRNA活动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