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晨曦
-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从泰山赤灵芝对重复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修复探讨武术运动员的运动疲劳的恢复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泰山赤灵芝对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微损伤变异的修复,研究武术运动员在训练期给与适当的治疗量泰山赤灵芝药物干预有助于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修复及运动疲劳的恢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重复运动的动物模型构建: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下坡跑,速度18 m/min,坡度-16度,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设立实验组(喂养泰山赤灵芝水煎液)、对照组,进行同样的重复力竭运动,在同一时间点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在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取股四头肌,同时对实验组大鼠进行治疗量泰山赤灵芝喂养,考察该药对大强度重复运动下大鼠骨骼肌微损伤变异是否有影响,观察对照组、实验组大强度运动(重复运动)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补充泰山赤灵芝后重复运动训练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异研究表明:利用透射电镜对补充泰山赤灵芝后大鼠进行相同的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该过程中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程度看出大鼠股四头肌的微损伤有显著改善,但是仍表现为肌原纤维排列不规则,肌节不完整,Z线变细,肌丝卷曲等。结论大强度运动下骨骼肌超微结构图谱变异与骨骼肌微损伤或者疲劳存在一定的适应性机制,同时对补充泰山赤灵芝过程中可带来一定的修复机制,泰山赤灵芝对重复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武术运动员在训练期给与适当的治疗量泰山赤灵芝药物干预有助于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修复,消除疲劳堆积骨骼肌疲劳恢复。
- 李晨吕晨曦
- 关键词:武术运动员
- 富氢水对重复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 目的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竞争日趋白热化。重复运动训练成为必要手段,由此产生的机体疲劳、组织损伤则如影随形,成为严重影响运动员身体健康、竞技能力与运动寿命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减轻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延...
- 李晨吕晨曦
- 泰山赤灵芝对重复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泰山赤灵芝对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微损伤的修复及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重复运动的动物模型构建: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下坡跑,速度18 m/min,坡度-16度,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设立实验组(喂养泰山赤灵芝水煎液)、对照组,进行同样的重复力竭运动,在同一时间点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在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取股四头肌,同时对实验组大鼠进行治疗量泰山赤灵芝喂养,考察该药对大强度重复运动下大鼠骨骼肌微损伤的修复及保护作用,观察对照组、实验组大强度运动(重复运动)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补充泰山赤灵芝后重复运动训练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异研究表明:利用透射电镜对补充泰山赤灵芝后大鼠进行相同的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该过程中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程度看出大鼠股四头肌的微损伤有显著改善,但是仍表现为肌原纤维排列不规则,肌节不完整,Z线变细,肌丝卷曲等。结论大强度运动下骨骼肌超微结构图谱变异与骨骼肌微损伤或者疲劳存在一定的适应性机制,同时对补充泰山赤灵芝过程中可带来一定的修复机制,泰山赤灵芝对重复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 李晨吕晨曦吴磊
- 关键词:骨骼肌
- 骨骼肌微损伤自体修复中超微结构变化与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从蛋白质组代谢角度分析骨骼肌微损伤自体修复过程中不同功能蛋白质组与肌纤维超微结构恢复的同步变化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D组)、运动后即刻组(0 h组)、运动后24 h组(24 h组)、运动后48 h组(48 h组)、运动后72 h组(72 h组)及运动后168 h组(168 h组)每组6只。运动方案:跑台下坡跑,坡度-16度,速度18 m/min,运动持续60 min,运动后相应时间处死。超薄切片、染色,用JEM-1200EX透射电镜分析不同组别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以D组电泳图谱作参考,进行特异蛋白质表达量分析并对表达受到激活或者抑制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质谱鉴定。特异蛋白质按照功能不同分为Ⅰ、Ⅱ、Ⅲ和Ⅳ类。结果:运动后即刻,参与细胞损伤修复的蛋白质(Ⅱ类)包括膜联蛋白A5、维生素D结合蛋白、α1抗胰蛋白酶前体、DJ-1蛋白、免疫球蛋白、热休克蛋白β1、着丝粒关联蛋白E表达先于超微结构变化;运动后24--72 h,损伤修复过程中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质(Ⅰ类)如辅酶Q9、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乙酰基转移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磷酸甘油-3脱氢酶受到显著激活,可能促进了线粒体自身修复进而加快肌纤维再生速度;运动后48 h组和72 h组内Trim72蛋白、角蛋白、核糖体蛋白、肌球蛋白、载脂蛋白和内质网驻地蛋白29参与骨骼肌构成的结构蛋白质(Ⅲ类)表达出现显著上升,这与超微结构恢复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结论:骨骼肌微损伤后0~48 h之内细胞损伤修复蛋白表达先于超微结构变化;在损伤修复后24~72 h之内线粒体酶系统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先于超微结构修复,这可能促进了线粒体自身修复进而加快肌纤维再生速度;在损伤修复后24~48 h之内,骨骼肌结构蛋白表达与超微结构恢复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 李可峰王玉站王赵静吕晨曦郑淑倩刘洋葛新发潘卫东李姗姗董贵俊
- 关键词:微损伤蛋白质组超微结构骨骼肌
- 大强度离心运动及重复运动后骨骼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 目的:为探讨重复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损伤适应过程中超微结构的改变,通过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及重复运动对Wistar大鼠进行重复运动后骨骼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
- 董贵俊吕晨曦
- 关键词:离心运动骨骼肌超微结构
- 重复运动训练对骨骼肌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2
- 2012年
- 竞技体育的发展使得高水平竞争日趋白热化,大运动量重复训练已成为提高运动员体力、体能、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随之而来的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EIMD)在所难免。
- 吕晨曦葛新发
- 关键词:超微结构变化骨骼肌微损伤竞技体育运动量
- 下坡跑运动与重复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组织病理学影响研究
- 2015年
- 为探讨重复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损伤适应过程中组织病理改变,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下坡跑运动组、重复运动组并分别进行下坡跑运动及重复运动,观察下坡跑运动及一周后重复运动后即刻、24 h、48 h、72 h、168 h大鼠股四头肌病理切片的变化。结果表明:重复运动组各时间段形态学变化较一次大强度下坡跑运动组有所减轻,表现为下坡跑运动后24 h肌纤维不完全断裂,损伤处细胞溶解,48 h病灶开始逐步清除,至168 h后仍有部分病灶存在。重复运动后症状相应减轻,48 h后病灶清除速度明显加快,168 h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是损伤修复后肌纤维再生重建、肌节长度趋于均等化、增强了抗损伤能力的结果,提示重复运动能有效加速骨骼肌损伤修复的速度,加速骨骼肌对运动训练刺激的适应性。
- 李可峰吕晨曦董贵俊葛新发
- 关键词:组织病理骨骼肌
- 富氢水对重复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富氢水对重复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重复运动的动物模型构建: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下坡跑,速度18 m/min,坡度-16度,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设立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运动前30min与运动后即刻口服各10ml体重富氢水;对照组相同时间口服同剂量生理盐水),进行同样的重复力竭运动,在同一时间点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在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取股四头肌,同时对实验组大鼠进行治疗量富氢水喂养,考察富氢水对重复运动下大鼠骨骼肌微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作用,观察对照组、实验组大强度运动(重复运动)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补充富氢水后重复运动训练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异研究表明:利用透射电镜对补充富氢水后大鼠进行相同的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该过程中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程度看出大鼠股四头肌的微损伤有显著改善,但是仍表现为肌原纤维排列不规则,肌节不完整,Z线变细,肌丝卷曲等。结论大强度运动下骨骼肌超微结构图谱变异与骨骼肌微损伤或者疲劳存在一定的适应性机制,同时对补充富氢水过程中可带来一定的修复机制,富氢水对重复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李晨吕晨曦庞力吴磊
- 关键词: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
- 山东省医学院校残障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通过对山东省医学院校残障大学生的体育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山东省医学院校针对残障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比较欠缺,残障大学生体育教学大纲"完全执行"率较低;体育经费匮乏、教学条件差、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比较低。并提出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加大体育教学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医学院校残障大学生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设计合理的教学大纲、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水平等策略。
- 潘峰怀亮郭振芳吕晨曦牛建军彭坤
- 关键词:医学院校残障大学生体育教育
- 核心力量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康复效果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观察核心力量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NSLBP)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与传统康复训练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非特异性腰痛患者70名分为2组:核心力量训练组(n=35)采用3种辅助康复训练:(1)瑞士球背起/瑞士球卷腹,(2)绳索下斜转体/仰卧举腿,(3)单腿臀桥/侧向平板支撑的方法训练;传统康复训练组(n=35)采用康复科的传统腰部康复训练。两组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训练干预,每周3次,40 min/每次。分别于训练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核心肌群适能测试、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的评定。结果核心力量训练组在疼痛改善程度、腰部功能障碍指数、核心肌群静态耐力和动态耐力方面,显著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1)。结论与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比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状况、提高核心肌群控制能力。
- 吕晨曦李铁李虎亓建洪
-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非特异性腰痛神经肌肉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