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永
- 作品数:44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黄道面内行星际激波相互碰撞作用过程研究——间距效应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用两维半MHD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间距的两扰动源所产生的激波在行星际空间黄道面内的相互碰撞过程。在内边界(18R_s),两扰动中心的间距取为24°、36°、48°、54°、72°、120°,模拟了两激波速度均为1000km/s和2000km/s两种情形。结果表明:1.速度为1000km/s的两中等激波,相距24°时,在1AU以内强烈相互作用而汇合成一新激波;相距36°时,在1AU附近发生汇合,但尚可分辨;相距48°时,在1AU以内有相互作用,但可近似认为是独立传播的;相距72°时,将独立向前传播。2.速眨为2000km/s的两强激波,相距≤48°时,将强烈汇合成一新激波;相距54°时,在1AU附近产生汇合,但尚可分辨;相距72°时,相互作用不足以汇合成新的激波;相距120°时,其传播相互独立地进行。并给出了上述情形下两激波汇合的时间和位置,详细比较了汇合激波与相同能量的单激波的等离子体特性。
- 吕建永魏奉思顾惠成
- 关键词:行星际激波数值模拟
- 太阳活动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热源的影响机制
-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对太阳活动最敏感的“第三极”,由于它的特殊的地形地貌会将太阳短波辐射较快变为长波辐射直接对高层大气进行加热,影响北半球的气候和大气环流系统。利用太阳黑子相对数、地磁Ap指数、NCEP/NCAR再分析资料,...
- 李婧媛吕建永
- 关键词:太阳黑子AP指数
- 太阳风压力系数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利用全球磁流体力学(MHD)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太阳风压力系数与上游太阳风参数和日下点磁层顶张角的相关性.在识别出日下点附近磁层顶位置后,通过拟合得到日下点附近的磁层顶张角.在考虑上游太阳风中的磁压和热压以及磁层顶外侧的太阳风动压的情况下,计算了太阳风压力系数.通过分析行星际磁场不同方向时太阳风动压在日地连线上与磁压和热压的转化关系,详细研究了太阳风参数和日下点磁层顶张角对太阳风压力系数的影响,得到以下相关结论:(1)在北向行星际磁场较大(Bz≥5nT)时,磁层顶外侧磁压占主导,南向行星际磁场时磁层顶外侧热压占主导;(2)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行星际磁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行星际磁场时钟角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在行星际磁场大小和其他太阳风条件相同时,北向行星际磁场时的太阳风压力系数要大于南向行星际磁场时的;北向行星际磁场时,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大而减小,南向行星际磁场时,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大而增大;以上结论是对观测结果的扩展;(3)最后,我们还发现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日下点磁层顶张角的增大而增大.
- 王明吕建永李刚
- 空间天气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其研究和应用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需求。主要从业务和应用的角度,描述了空间天气所涉及的主要区域内的空间天气现象及空间天气要素近年来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态势,以期读者对空间天气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吕建永杨亚芬杜丹周全毛田
- 关键词:太阳磁层辐射带电离层
- Energy transfer across a substorm time magnetopause
- <正>Session:空间天气科学前沿-磁层Type of presentation:口头报告Key word:A three-dimensional adaptive magnetohydrodynamic(MHD)m...
- 吕建永荆浩
- 文献传递
- 地磁暴恢复相中间层低热层高纬温度响应
- 2021年
- 利用TIMEGCM模拟了2005年9月10日至20日由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的地磁暴事件,研究了此地磁暴恢复相高纬度中间层低热层(MLT)区域温度的变化,揭示了磁暴恢复相时温度、垂直风、总加热项和NO辐射冷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地磁暴恢复相刚开始时,温度对磁暴的响应在晨侧为负扰动(降温),在其他地区都为正扰动(增温);随着磁暴的恢复,整个北半球都变为正的温度扰动(增温).这种高纬MLT区域的温度响应主要与垂直风密切相关.当垂直风为正时,总加热为负,增温减弱;当垂直风为负时,总加热为正,增温变强.辐射冷却特别是NO辐射冷却作用在热层被称为恒温器,降低了磁暴期间80%的热层增温.但是,在MLT区域NO辐射冷却作用不明显,一般比总加热项小一个量级,对温度响应造成的影响较小.
- 罗钦顺李婧媛吕建永苏烨魏光纯李正武业文何昉余尧
- 关键词:高纬度地磁暴温度
- 三维地球弓激波MHD模拟研究
- <正>Session:空间天气科学前沿-磁层Type of presentation:口头报告Key word:在前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理想磁流体动力学(简称,MHD)全球模拟结果,根据弓激波的跃变特性确定出弓激波位置,然...
- 胡慧萍吕建永
- 文献传递
- CME引起的地磁暴穿越时间
- 2019年
- 日冕物质抛射(CME)从发生至引起地磁暴最大值的时间间隔称为穿越时间.本文选取1997-2015年89个CME-Dst事件,分析CME速度、能量、耀斑类型等对穿越时间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拟合以及支持向量机(SVM)非线性回归技术,建立基于1997-2009年62个CME-Dst事件的CF模型和SVM模型,并利用其余27个CME-Dst事件对模型预报效果分别进行检验.结果表明,CF模型和SVM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均达到85.2%,其中CF模型的平均绝对值误差为13.77 h,而SVM模型为13.88 h.与ECA模型结果(准确率为77.8%,平均绝对值误差为14.55 h)进行对比发现,CF模型和SVM模型的准确率更高而误差更小.CF模型和SVM模型能够提前1~5天较好地预报地磁暴爆发时间.
- 孟琛吕建永王明顾春利季海生
- 关键词:日冕物质抛射地磁暴支持向量机
- 基于全球磁流体模拟的高马赫数下三维不对称磁层顶模型
- 利用基于物理模型的全球磁流体模拟(MHD)的数值结果,研究了行星际磁场(IMF)、太阳风动压(Pd)以及偶极倾角对磁层顶位置和形状的影响。本工作利用等离子体密度和速度判断磁层顶日下点,热压判断极尖区,太阳风流线判断磁层顶...
- 吕建永刘子谦
- 关键词:行星际磁场太阳风动压
- 太阳风高速流能流分布
- 1998年
- 根据Ylysses观测,比较完整地计算了高纬行星际空间太阳风能流分布.计算表明,行星际空间的高速流能流密度约为2.1×10-3J·m-2·s-1(日心距离r=1AU),主要来自于太阳风离子所携带的动能流(占58%)和克服太阳引力的势能流(占39%).要驱动高速流,需要在日冕底部高速流源区(日心距离r=1Rs)向外输出到太阳风的能流密度为7.1×102J·m-2·s-1·分析表明,由日冕底部向外可能输出两种形式的能流,其中一种具有较短的耗散长度,被耗散在很短的空间区域(~1—2Rs),使日冕温度迅速提高。另一种储藏在连续向外传播的太阳风中,不断耗散用以加速太阳风(>2Rs).
- 卢先和魏奉思吕建永刘四清
- 关键词:太阳风高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