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东

作品数:26 被引量:61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气候
  • 7篇降水
  • 6篇季风
  • 5篇热带
  • 4篇天气气候
  • 4篇天气气候事件
  • 4篇气候事件
  • 4篇气候异常
  • 4篇西太平洋
  • 4篇环流
  • 4篇大气环流
  • 3篇东亚冬季风
  • 3篇冬季风
  • 3篇中国气候
  • 3篇年代际
  • 3篇年代际变化
  • 3篇西太平洋副热...
  • 3篇夏季
  • 3篇梅雨
  • 3篇拉尼娜

机构

  • 2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2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天津市气候中...
  • 1篇上海市气候中...

作者

  • 26篇司东
  • 12篇柳艳菊
  • 8篇王遵娅
  • 7篇王艳姣
  • 5篇周兵
  • 5篇孙丞虎
  • 5篇丁一汇
  • 5篇王东阡
  • 4篇邵勰
  • 4篇袁媛
  • 4篇孙冷
  • 3篇王启祎
  • 3篇王朋岭
  • 3篇宋亚芳
  • 3篇李清泉
  • 2篇何金海
  • 2篇龚志强
  • 2篇王艳娇
  • 2篇张锦
  • 2篇郭艳君

传媒

  • 14篇气象
  • 2篇大气科学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BCC_CM1.0)对江淮梅雨降水预报的检验被引量:13
2009年
以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BCC_CM1.0)20年的预报产品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该模式对中国江淮梅雨的预报能力以及梅雨预报中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试验表明:BCC_CM1.0对江淮梅雨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模式基本上能够预报出气候态下梅雨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尽管其方差贡献率和时间系数与观测相比有偏差,但模式还是能够预报出梅雨降水的主要模态。气候平均下,BCC_CM1.0模式预报的梅雨雨带位置偏北,因而预报的江淮流域长江以北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南预报的降水偏少。同时发现模式对江淮流域梅雨期中等强度降水预报较好,雨强概率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而对大雨强降水和小雨强降水预报相对较差。合成分析发现,江淮流域雨带偏北、降水偏少时,模式的预报能力较好;而江淮流域雨带偏南、降水偏多时,模式预报能力相对较差。BCC_CM1.0对高度场的预报普遍偏低,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上空有一个虚假的低值中心,对副热带高压的预报也偏弱,这样使得东亚季风区气压梯度增加,从而导致预报的东亚夏季风偏强、向北推进的幅度加大,最终致使预报的梅雨雨带偏北。此外,比湿场预报的偏差也可能是造成梅雨雨带偏北的原因之一。
司东丁一汇柳艳菊
关键词:海气耦合模式江淮梅雨降雨预报
2012年夏季我国降水异常及成因分析
2012年夏季我国降水呈现雨带位置偏北,雨量偏多的异常特征.进一步对2012年夏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成因分析表明,2012年夏季东亚夏季风显著偏强,副高脊线位置偏北,将大量的暖湿水汽持续向我国北方地区输送,而欧亚中...
王艳姣周兵司东孙丞虎王启祎
关键词:降水量季风冷空气
文献传递
2013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被引量:8
2014年
2013年,全球气温持续偏高,与2007年并列为第六个最暖年份,其中气温异常偏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澳大利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东北部、非洲北部以及欧亚大陆的大部地区。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基本维持弱冷水状态,北极海冰范围仍处于记录中最低水平之一,而南极海冰范围则创历史新高。受大气环流异常以及海洋和海冰等外强迫因子的共同影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显著的气候异常和极端事件,年初寒流和暴风雪袭卷亚洲、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洲,澳大利亚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6—9月中欧、亚洲和北美洲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的袭击,期间北半球大部地区则发生了极端高温天气;6月以来多个强台风袭击东亚、东南亚和北美洲东海岸。分析指出,大气环流异常是上述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直接原因,而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异常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在全球升温的过程中,伴随着气温平均值和变幅增大,致使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率增加,这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异常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条件。
王艳姣高蓓周兵姜彤龚志强司东
关键词:暴风雪洪涝高温热带气旋
2015/2016年冬季北极涛动异常活动及其对我国气温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2015/2016年冬季,北极涛动(AO)季内变化特征明显。2015年12月,AO处在正位相,而到了201 6年1月AO突然由正位相转为强负位相,导致极区冷空气南下,北半球和我国气温由暖转冷。AO由正位相转为负位相主要与北大西洋强风暴活动有关。2015年12月末,北大西洋上空有一气旋式强风暴出现,强风暴东侧西南气流将北大西洋上空大量的暖湿空气带向北极,导致北极气温迅速升高。北极气温迅速升高使得极区的位势高度场由偏低转为偏高,是导致AO由12月的正位相转为1月负位相的主要原因。
司东马丽娟王朋岭王艳娇聂羽孙冷
关键词:北极涛动强寒潮
2005年6月华南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过程分析被引量:24
2008年
利用NCEP/NCARⅡ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我国实测的降水资料,对2005年6月华南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伸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的东西进退可能与暴雨过程存在某种联系。分析指出副高中心的下沉气流主要是由副高南北两侧雨带中凝结潜热释放效应所致的上升气流在高空下沉而产生的,副高中心垂直运动的出现有利于副高的加强。而副高南北两侧雨带不但可以加强副高,同时又会激发正涡度增长,限制副高在南北方向上的活动,此时西侧印度季风雨带则会在副高西侧激发反气旋性涡度发展,即可诱使副高西伸。因此,华南强降水和印度季风区降水的共同作用使得副高加强西伸。
司东温敏徐海明何金海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高暴雨
中国梅雨雨带年代际尺度上的北移及其原因被引量:47
2010年
分析了1979~2007年中国梅雨雨带移动特征及其与东亚副热带地区环流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梅雨雨带呈明显北移的趋势,1999年以前梅雨雨带主要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1999年以后雨带明显北移到了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同时发现,由于江淮梅雨期东亚中纬度地区对流层明显增暖,平流层明显冷却,使得东亚副热带对流层高层等压面向上突起,对流层顶升高,从而导致东亚副热带大气的扩张.伴随副热带地区大气扩张出现的是东亚副热带急流北移,Hadley环流圈拓宽北伸和中纬度西风带北移.东亚副热带大气扩张使得梅雨雨带向北移动,导致长江以南降水减少,长江以北降水增多.
司东丁一汇柳艳菊
关键词:江淮梅雨
华南6月持续性致洪暴雨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的关系被引量:30
2007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逐月资料、NOAA卫星观测的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我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及华南45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2005年6月华南持续性致洪暴雨的发生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演变的关系,并对华南6月有无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年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华南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发生的年份,孟加拉湾对流相对活跃,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反之亦然。华南6月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发生前,孟加拉湾对流经历了一次活跃过程,同时西太平洋副高也明显经历了一次增强西伸过程。孟加拉湾对流活跃可能通过东西向垂直环流诱使西太平洋副高增强西伸,从而对华南暴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许晓林徐海明司东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陆面过程模式中径流计算方案的改进及其模拟试验研究
本文对陆面过程模式中径流计算方案的改进及其模拟进行了试验研究。文章针对陆面模式径流描述的不足,发展了一个新的径流计算方案,即由圣维南连续方程以及动量方程联合推导而来的扩散波径流计算方案。其优越性在于将地形和粗糙度等因子引...
司东
关键词:径流计算
文献传递
东北冷涡过程对江淮梅雨期降水的影响机制被引量:42
2010年
利用1954—2003年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冷涡影响江淮梅雨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东北冷涡出现以后,随着它的东移南压与西伸的副热带高压之间相互作用,使我国江淮地区南侧对流层中上层的气压梯度力加强,气压梯度力做功使得动能增大,随后动能向下输送,导致江淮以南地区的西南低空急流形成;低空急流引导的北上暖湿气流与东北冷涡引导的南下干冷空气相互作用,有利于梅雨锋的形成和维持,激发江淮地区低层对流不稳定增加,上升运动出现,从而导致江淮梅雨期降水活跃。
王丽娟何金海司东温敏钟珊珊
关键词:东北冷涡江淮梅雨
2015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对中国气候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对2015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这些异常特征对中国气候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东亚冬季风强度较常年略偏弱,冬季风季内变化特征显著,初冬强度偏强,隆冬和后冬转为偏弱。受其影响,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季内变化显著,初冬冷、隆冬和后冬暖。2015年,赤道太平洋出现了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厄尔尼诺综合区累计海温指数已达23.0℃,成为历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加之,4月以来印度洋一致偏暖模态及偶极模态正位相发展,使得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导致我国南方多雨而北方少雨。2015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与常年一致,结束偏晚2候,强度偏弱。
司东柳艳菊邵勰王艳姣
关键词:海温大气环流气候异常厄尔尼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