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远柱
- 作品数:37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于蝶鞍内的生殖细胞瘤1例报告
- 2003年
- 李力仙叶远柱赵世光
- 关键词:颅咽管瘤X线平片CTMRI
- 21例“史氏”Ⅲ级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
- 1995年
- 21例“史氏”Ⅲ级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50001)叶远柱,刘相珍,钟震宇,杨遇春,蔺友志,宋学明,戴钦舜我院自1980年1月~1994年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动静脉畸形(AVM)138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AVM33...
- 叶远柱刘相珍钟震宇杨遇春蔺友志宋学明戴钦舜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致Korsakoff综合征一例
- 2002年
- 初明胡志强刘恩重叶远柱韩占强戚基萍
-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增加蛋白酶抑制剂对胶质瘤的凋亡
- 目的:蛋白酶抑制剂(PI)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能诱导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产生凋亡药物。这些抑制剂也在胶质瘤的细胞中引起凋亡,但是他们单独的抗癌效果似乎不够理想。我们探究了两者的联合应用对人类胶质瘤细胞株...
- 张豫滨杨孔宾刘赞叶远柱赵世光
-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蛋白酶抑制剂凋亡胶质瘤
- 文献传递
- 脑干内脓肿破裂一例报道被引量:2
- 2005年
- 马杰叶远柱
- 关键词:脑脓肿脑干室管膜桥脑脑膜炎
- 等容稀释加多巴酚丁胺和胞二磷胆碱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
- 1997年
-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新方法。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所致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病人16例,采用等容稀释加多巴酚丁胺和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脑电和CT检查正常。基底动脉TCD血流速度和心输出量分别由治疗前的51±13.6cm/s和4.60±1.6L/min增加到治疗后的70±12.6cm/s和11.5±2.86L/min(P<0.05)。除两例肢体肌力由原来的Ⅲ级恢复到Ⅳ级外,其余均恢复正常。总有效率高达94%。结论:该法治疗CVS有效。
- 林志国戴钦舜刘相轸刘恩重叶远柱杨遇春邹玉梅张英茹刘风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巴酚丁胺胞二磷胆碱
- 脑干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附8例报告)
- 1996年
- 报告脑干内肿瘤8例(中脑1例、桥脑4例、延髓3例),其中囊性3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7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例死于术后误吸。就脑干内肿瘤的临床表现、CT和MR影像变化,讨论了依据肿瘤在脑干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入路,对影响术后恢复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
- 叶远柱陈会荣钟震宇刘相轸杨遇春肖宏伟
- 关键词:脑肿瘤脑干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 亚低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4年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临床上很难找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实验资料表明亚低温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亚低温治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 李力仙赵世光叶远柱戴钦舜
- 关键词:亚低温疗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介入治疗
- 颅内肿瘤电化学疗法的实验研究
- 2000年
- 目的 本实验主要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电化学杀伤效果,得出可供临床参考的杀伤半径与治疗电量的关系,并结合手术进行脑肿瘤电化学治疗初步探索。 方法 应用电化学治疗仪,根据电化学原理在适宜的恒定微电流、逐渐增加治疗电量情况下对兔肾、兔脑进行毁损,观察不同电极的杀伤效应及不同治疗电量的杀伤半径,并对毁损后的兔肾、兔脑进行光、电镜检查;在此经验基础上,结合手术应用电化学方法治疗颅内肿瘤10例,并进行光、电镜检查及不同治疗电量的杀伤半径测定。 结果 杀伤半径随治疗电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治疗电量达到一定程度(150~180库仓),其杀伤半径稳定在一定范围(10mm左右)而不再扩大。组织病理学观察到确切的变性坏死改变,镜下区分为杀伤区、交界区、非杀伤区。杀伤区符合大体杀伤范围,呈TepperⅣ级改变。交界区为杀伤区与非杀伤区之间的过渡带,呈TepperⅠ~Ⅱ级改变。通过统计学分析,建立了杀伤半径与治疗电量的关系曲线,并得出阳、阴极杀伤效应的一致性以及兔肾、兔脑和人颅内肿瘤电化学杀伤效应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由以上结果及分析,我们认为,颅内肿瘤的电化学效应符合其他软组织肿瘤电化学杀伤效应的一般规律,其杀伤效果是肯定的,杀伤范围是可控的。
- 胡韶山叶远柱宋学明岳武王齐张晶
- 关键词:电化学疗法颅内肿瘤杀伤效应
-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MCP-1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 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 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组 ( 37℃ )和亚低温组 ( 32~ 33℃ ) ,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 -PCR)法测定MCP- 1mRNA的表达 ,2 ,3,5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法观察脑皮质梗死灶的变化并对大鼠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结果 缺血核心区皮质内MCP - 1mRNA表达于缺血 2h明显升高 ,再灌注后 16h达高峰 (均值是缺血 2h组的 2 .2倍 ,与缺血 2h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此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的表达直至再灌注后 4 8h(与假手术组相比 ,P <0 .0 5 )。亚低温能明显抑制再灌注后6h和 16hMCP - 1mRNA表达 ( P<0 .0 5 ) ,但对再灌注后 2 4h和 4 8hMCP - 1mRNA表达无影响 ( P >0 .0 5 )。亚低温组的脑梗死灶面积和神经病学评分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明显减小。结论 抑制MCP - 1mRNA的表达可能是亚低温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 李力仙赵世光戴钦舜叶远柱刘恩重
- 关键词:脑缺血亚低温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