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晓燕 作品数:13 被引量:81 H指数:4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血清NSE、S100B和IL-6在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发病率及临床表现;研究早产儿WMD早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及白细胞介素-6(IL-6)值的关系。方法:选取早产儿60例,据颅脑超声和头颅MRI检查分为WMD组(18例)及无WMD作为对照组(42例),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7 d后采2组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NSE和IL-6。结果:早产儿中WMD发生率为29.03%。WMD组惊厥、呼吸暂停、反应差所占比例均高于无对照组(P<0.05)。WMD组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7 d后NSE、S100B、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组内比较,2组早产儿出生后7 d NSE、S100B、IL-6水平均下降,低于出生24 h内(P<0.05~P<0.01)。结论:血清NSE、S100B和IL-6水平与WMD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WMD早产儿S100B、NSE及IL-6在生后24 h内值均显著升高,S100B与IL-6升高持续时间长,则病情越严重,则死亡风险也就越高,对WM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杨军 台晓燕关键词:脑白质损伤 S100B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早产儿 HHHFNC与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三家治疗中心诊断为RDS需要无创呼吸支持的早产儿260例纳入研究,根据体质量分为≤1500 g组120例和>1500 g组140例,再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每组分为HHHFNC组和nCPAP组。比较各组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失败率、再插管率、医院内病死率、无创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和次要观察指标[鼻损伤、腹胀、肺气漏、Ⅲ~Ⅳ级颅内出血(IVH)和败血症发生率]。结果: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体质量≤1500 g组:HHHFNC组无创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均明显高于nCPAP组(P<0.01),2组治疗失败率、医院内病死率和再插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1500 g组:HHHFNC组与nCPAP组治疗失败率、无创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医院内病死率和再插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观察指标比较,体质量≤1500 g组:HHHFNC组鼻损伤和腹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nCPAP组(P<0.01),2组肺气漏、Ⅲ~Ⅳ级IVH及败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1500 g组:HHHFNC组鼻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P<0.01),2组腹胀、肺气漏、Ⅲ~Ⅳ级IVH及败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HFNC可作为体质量>1500 g早产儿轻中度RDS的首选呼吸支持模式。 杨军 台晓燕 罗厚江 姜开军 汪灵芝 刘敏敏 陈茹茹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标准化家属在儿科住培医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家属(Standardized Family Members,SFM)在儿科住培医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参加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住培医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实验组采用SFM教学法,对照组以患儿家属作为交流对象进行沟通技能的培训。2组教学均每周进行一次,每次3学时,共12周。实验结束后,统计分析2组医患沟通技能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考试成绩、综合人文素质、沟通能力、爱伤意识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SFM教学法进行医患沟通技能培训,更有利于规培医生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减少医患纠纷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王磊 王磊 刁艳霞 台晓燕 刁艳霞 刁艳霞关键词:医患沟通 儿科 皖北地区儿童白血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皖北地区儿童白血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蚌医一附院和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75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了解白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白血病的发生与儿童居住环境、母亲生育年龄较高、有肿瘤家族史等主要因素有关联。结论皖北地区儿童白血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建议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有效控制儿童白血病的发生。 时花 刘梅 孙琦 台晓燕 都鹏飞关键词:白血病 发病因素 儿童 复方苯乙哌啶中毒34例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临床表现,纳洛酮在其中毒时的救治方法以及如何预防。方法收集、整理、分析2007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34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中毒患儿给予纳洛酮首次剂量0.03~0.05mg/kg静脉推注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于2h后重复使用;重度患儿于首次注射后改静脉滴注维持2~3d,剂量为10~20μg(kg·h)。结果轻症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可引起发热、精神差、嗜睡、呕吐、腹胀、便秘等,重者可引起昏迷、抽搐、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甚至脑出血、死亡。应用特效解毒药纳洛酮治疗,1例超大剂量误服患儿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经治疗后好转,其余33例均治愈,治愈率97%。结论复方苯乙哌啶治疗小儿腹泻安全范围小,不良反应大,临床对小儿应禁用或慎用。早期诊断,早期使用纳洛酮,是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 王磊 华飞 陈信 李冬娥 台晓燕 诸宏伟关键词:复方苯乙哌啶 中毒 纳洛酮 PRVC模式和压力控制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对新生儿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住我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50例患有RDS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SIMV(PSV+PCV)组和PRVC组,观察2组患儿年龄、性别、机械通气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机械通气的气道峰压,氧合指数以及机械通气后相关并发症,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患儿胎龄,体重,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如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通气后呼吸力学方面:机械通气的气道峰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气道压和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 p H,Pa O2,Pa CO2PRVC组均低于SIMV(PSV+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使用PRVC模式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低于使用压力控制SIMV模式,且改善氧合的作用优于容控SIMV模式,故PRVC模式较压力控制SIMV模式更为安全有效的一种通气模式。 杨军 台晓燕关键词: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蚌埠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季节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蚌埠市及其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季节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因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于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患者767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各组MP感染的阳性率,以总结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本资料MP阳性人数为2591例,阳性率为33.75%,按照性别分,男性儿童的MP感染阳性人数为1572例,阳性率为32.9%,女性儿童MP感染阳性人数为1019例,阳性率为35.15%。按照年龄组分,3~6岁和6~12岁的MP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3.83%和44.46%。<1岁的感染率最低,为12.15%。从季节来看,12月~2月和3~5月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40.57和41.45,6~8月份最低,为20.97%。结论 MP感染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女孩比男孩易感,且有低龄化趋势。本地区呈现除夏季外各季节的感染率均较高的流行病学特征。 台晓燕 杨军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流行病学 儿童 孟鲁司特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在防治婴幼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咳嗽婴幼儿46例随机分为两组,孟鲁司特钠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以必要的抗感染、祛痰、平喘、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孟鲁司特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5mg,每晚睡前顿服,疗程3个月。 周瑞 徐家丽 彭万胜 台晓燕 李冬娥关键词:孟鲁司特 小儿慢性咳嗽 肺部体征 雾化吸入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1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糖皮质激素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及其他常规治疗,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于入院24 h内和72 h给予地塞米松0.2~0.5 mg·kg-1·d-1静脉滴注,用药总时间7~10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热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早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晚治疗组(P<0.01~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炎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早治疗组较晚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2组1周后胸片改善、治疗失败和肺外器官受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24 h内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明显缩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 彭万胜 武玉猛 陈信 台晓燕 诸宏伟关键词:肺炎 肺炎支原体 糖皮质激素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对膈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对膈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取家兔12只,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每组6只。复制家兔肠系膜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测定缺血前、缺血1h及再灌注1h、2h膈肌肌电图(EMGdi),经计算机MedLab采样、数字化,快速富利叶转换(FFT)分析,计算高频/低频(H/L)比值和中心频率(Fc),数据作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实验组在肠缺血再灌注后1h和2h时Fc明显降低(P<0.01)。结论:肠缺血再灌注可降低膈肌肌电的Fc。 台晓燕 徐涛 王金花 聂鑫 杨丽丽关键词:电生理学 肠系膜动脉 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