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玮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免疫
  • 3篇急性
  • 1篇凋亡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心钠素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病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影响及作用

机构

  • 9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篇卢玮
  • 7篇陈国安
  • 5篇纪德香
  • 5篇黄先豹
  • 3篇杨赣萍
  • 2篇张荣艳
  • 1篇宋兵
  • 1篇齐凌
  • 1篇丁江华
  • 1篇周玉兰
  • 1篇刘茂发
  • 1篇赵广芬
  • 1篇李菲
  • 1篇陈颖犁
  • 1篇饶佳
  • 1篇黄瑞滨
  • 1篇吴霞
  • 1篇李红
  • 1篇王芸芸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干扰素对人红白血病HEL细胞凋亡及JAK2V617F突变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干扰素(interferon-α2b;IFN-α2b)对HEL细胞(人红白血病细胞株)生长、凋亡及JAK2V617F突变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HEL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干扰素浓度分别为0、5×105、10×105、50×105、100×105U/L 5个实验组,收集各组不同培养时间(0、24、72、120 h)的细胞在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MTT法检测干扰素对HE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 V617F突变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干扰素在5×105U/L、10×105U/L、50×105U/L、100×105U/L对HEL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是18.57%、25.10%、42.10%、57.00%。干扰素在100×105U/L浓度作用24、72、120 h JAK2 V617F/GAPDH荧光定量值分别为1.556、1.213、0.870。结论:干扰素α2b能抑制HEL细胞增殖、诱导HEL细胞凋亡,随干扰素浓度增加HEL细胞凋亡率增加,干扰素能抑制HEL细胞JAK2 V617F突变基因的表达,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袁利亚李红戎吉平文珠俞火王志刚陈国安纪德香黄先豹卢玮
关键词:白血病干扰素HEL细胞细胞凋亡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5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从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研究,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效的措施与建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1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211例,对其住院期间感染发生进行统计,详细记录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住院时间、原发病种类、化疗类型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等指标;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211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4例,医院感染率为39.8%,呼吸道感染26例占31.0%、泌尿系统感染8例占9.5%、口腔感染18例占21.4%、皮肤感染14例占16.7%、导管感染12例占14.3%、胃肠道感染6例占7.1%;医疗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粒细胞减少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因病情严重且复杂,临床治疗中出现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为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增强治疗的效果需明确主要的危险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
黄先豹卢玮纪德香宋兵杨赣萍张荣艳黄瑞滨陈国安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医院感染护理干预
bcl-2基因过表达致急性髓系白血病对柔红霉素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bcl-2基因过表达导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对柔红霉素耐药的机制。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质粒pc DNA3.1(+)/bcl-2,将其转染人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分正常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转染组,与柔红霉素培养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从而比较转染bcl-2基因前后,U937细胞对柔红霉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质粒pc DNA3.1(+)/bcl-2,转染入U937细胞,PCR证实其转染效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U937/bcl-2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bcl-2基因过表达降低caspase-3片段的裂解活化,降低U937细胞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结论bcl-2过表达抑制caspase-3激活、抑制柔红霉素杀伤U937细胞,导致细胞对柔红霉素耐药。bcl-2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靶点。
饶佳卢玮王芸芸周玉兰张荣艳
关键词:BCL-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心钠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S)的增殖抑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M1.S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ANP浓度分别为1、10、50及100μmol/L。收集各组不同培养时间(24、48、72 h)细胞,CKK-8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MM1.S细胞NPR-A、NPR-C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不同浓度ANP作用MM1.S细胞24 h后miR-21的表达。结果 :ANP对MM1.S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细胞周期检测为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S期、G2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4个浓度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M1.S细胞存在NPR-A、NPR-C蛋白的表达。ANP不同浓度(1.0,10,50,100μmol/L)作用MM1.S细胞24 h后miR-21表达下调,相对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8.6%、24.2%、37.5%和49%(P<0.05)。结论:ANP能抑制MM1.S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和下调miR-21表达发挥其抗肿瘤效应。
袁利亚戎吉平文珠熊耀斌俞红吴霞丁江华陈国安黄先豹纪德香卢玮
关键词:心钠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细胞增殖MIR-21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0年
卢玮陈国安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介导动物模型
Wegener’s肉芽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提高对Wegener’s肉芽肿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行生化及CT、MRI、皮肤活检等检查诊断We-gener’s肉芽肿1例,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神志转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Ⅱ级,咳嗽、咳痰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皮肤紫癜消退。血常规恢复正常,复查胸部CT示:两肺结节消失。结论 Wegener’s肉芽肿患者易出现多脏器的症状、体征,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早期确诊、积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黄先豹卢玮杨赣萍刘茂发陈国安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4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H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诊断HAL,评价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44例HAL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睾丸浸润等,所有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近半数患者属高白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者44例,其中B/M双表型33例、T/M双表型10例,B/T型1例。诱导化疗的总体完全缓解(CR)率为32%,34例接受治疗后11例获得CR,有2例巩固强化治疗后持续缓解,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个月(3~43个月),1例仅给予淋系和2例仅给予粒系的诱导未达到CR。结论:HAL患者存在着发病年龄偏大,高白细胞、预后不良型染色体改变比例较高。治疗上给予兼顾粒、淋二系的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治疗,缓解率高及总生存期长。但长期疗效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赵广芬黄先豹陈艳纪德香卢玮陈颖犁杨赣萍陈国安
关键词:免疫分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身功能缺陷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因其异质性而涉及不同的发病机制,不同疗法对患者效果有差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可以调节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过程,从而产生耐受的微环境。BMMSC自身功能缺陷和免疫功能调节障碍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ITP患者BMMSC的自身功能缺陷的机制主要为P53通路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活性减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核因子κB/SMAD同源物7(TNFAIP3/NF-κB/SMAD7)通路激活,而免疫功能调节障碍与诱导各种免疫细胞功能的受损有关。深入了解ITP的发病机制有助于ITP的治疗,但外源性BMMSC应用于ITP临床治疗的效果仍不清楚,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何月纪德香卢玮陈国安
血液病住院患者感染肠道致病菌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2023年
目的 调查血液病住院患者感染肠道致病菌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粪便细菌培养分离出肠道致病菌的5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66例无肠道致病菌的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临床特点对比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肠道致病菌具体类型中肠球菌占比最高(40.0%),其次为真菌(8.0%)、铜绿假单胞菌(6.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其他不明确菌类占44.0%,其中2例(4.0%)继发相应血流感染,感染的肠道致病菌均为肠球菌。观察组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最为常见(56.0%),其次为淋巴瘤(12.0%)。观察组患者有反复住院史、化疗史及3个月内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月内青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是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肠道致病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出现肠道致病菌感染的血液病住院患者类型以急性髓系白血病为主,3个月内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暴露是血液病住院患者感染肠道致病菌的高危因素,故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对降低肠道致病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胡波齐凌卢玮卢玮
关键词:血液病肠道致病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