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 作品数:61 被引量:183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临床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3例SFT肿瘤皆较大,肿瘤由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及少数卵圆形细胞构成,呈束状交错排列及片状分布,部分区域可成血管瘤样结构,间质内有较多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例2与例3呈良性表现;例1发生于腹腔,肿瘤细胞核分裂数>4个/HPF,并见浸润性生长,诊断为侵袭性SFT。免疫组化:CD34、bcl-2、Vim呈阳性。结论:SFT是一类较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发生部位和形态多样,肿瘤大多为良性,极少部分为侵袭性SFT。
- 梁海英古丽娜.库尔班顾霞哈德提.别克米托夫刘霞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梭形细胞肿瘤侵袭性
- 共培养体系中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对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R68)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CPN10)对成骨细胞(OB)-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s)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生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培养上清相通但二者互相不接触的成骨细胞一单个核细胞共育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和CPN10(10μg/ml)处理组。主要观察指标:①采用TRAP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测破骨细胞生成及小牛骨磨片吸收陷窝,②应用Realtime PCR检测与破骨细胞生成相关基因NFATc1、c-Fos、RANKL、OPG的基因表达。结果两组细胞均有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小牛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对照组所获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显著小于CPN10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CPN10组与对照组相比NFATc1、c-Fos、RANKL、OPG相对浓度分别为7.410±1.738、8.844±1.981、22.4272±2.058、2.445±0.2517(P<0.05),对照组各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CPN10组。结论 CPN10在成骨细胞-单个核细胞(OB-PBMs)共培养体系中可促进OC的生成及骨吸收,CPN10通过对成骨细胞的作用,致其分泌的OPG/RANKL比例失调,并上调破骨细胞相关基因NFATc1、c-Fos、RANKL、OPG的基因表达。
- 张元豫刘霞李坤郭永荣白靖平
- 关键词:护骨素
- 34例类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了解类癌的发病情况以及病变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 15 12 80例病检标本 ,其中类癌 34例。 12例进行嗜银染色 ,34例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 34例 ,其中 8例加染突触素 )辅助诊断。 结果:类癌 34例 (0 .0 2 % ) ,其中胃肠道类癌 18例 (5 2 .94 % ) ,肺类癌 7例 (2 0 .5 9% )。 4 0~ 6 0岁 2 2例 (6 4 .71% ) ,汉族 2 0例 (5 8.82 % ) ,少数民族 14例 (4 1.18% ) ,其中维吾尔族 10例 (2 9.4 1% )。结论:类癌的发生部位以消化道最为多见 ;年龄以 4 0~ 6 0岁多见 ;民族间以汉族较高 ;为降低微小类癌的漏诊率 ,所有手术标本均应做病理检查。
- 王莉王铁新江瑞康扬春兰刘霞
- 关键词:类癌嗜银染色免疫组化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
- 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胃壁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临床病理特征及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18-2014-04-0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例CF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形态学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检测EBER及HPV16/18,FISH技术及RT-PCR检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 kinase,ALK),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年龄37~74岁,平均57.3岁。病变均发生于胃体,以黏膜下肿块表现,单发,最大径0.5~3.0cm。形态学与其他部位的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梭形纤维母细胞VIM阳性,CD117、Dog1、ALK1、F8a、HHV8、ER、SMA、DES、S100及AE1/AE3均阴性。浸润的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以T细胞为主,且以CD8表达占优,浆细胞:IgG+,IgG4+。原位杂交EBER及HPV16/18检测阴性,FISH技术检测ALK基因无融合,RT-PCR结果显示ALK无突变。结论胃CFT以单发表现,中老年常见,多位于胃体,瘤体较小,临床呈良性。病原学EB、HIV及HPV检测阴性,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无明确直接联系,疾病发生发展中以细胞免疫应答占优。
- 刘霞古丽米拉.巴依坦师艺李俊芝张巍哈德提.别克米托夫
- 关键词:胃肿瘤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病因学
- 人破骨细胞分化中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背景:体外小鼠颅盖骨实验已证实了其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的破骨效应。目的:在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研究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用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依赖性附着性血液单个核细胞,实验分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组、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1 mg/L)、阴性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中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质量浓度为1 mg/L,在含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a-MEM培养液重悬单核细胞,各组培养7,14,21 d后,观察所形成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染色多核细胞的形态、数目、骨吸收面积;各组NFATc1、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阴性对照组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破骨细胞分化生成,其余各组均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破骨细胞分化生成,并在小牛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形成的破骨细胞分化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陷窝面积显著低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阴性对照组NFATc1、c-Fo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和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而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表达NFATc1、c-Fos蛋白,显著低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提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参与破骨细胞分化的形成,可能与诱导相关基因NFATc1、c-Fos表达上调有关。
- 张元豫郭永荣刘霞李坤
- 关键词:破骨细胞FOS单个核细胞
- 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影像学表现
- 2013年
-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资料,病灶部位在胸椎3例,腰椎12例。X线片显示无异常,CT显示椎体后缘轻微骨破坏或没有,常规序列MRI检查.未发现明确引起神经损害的病灶.在FSET1压脂序列上给予马根维显强化剂。依据MRI提供的病灶范围制定手术方案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5例常规序列MRI显示椎管内无明显病变.在FSET1压脂序列十给予马根维显强化剂后显现椎体内病灶.呈现脓肿周围炎性反应包裹层出现环形强化.以结核肉芽组织居多者m现明显强化团,术中、后病理证实为结核肉芽肿。随访18~24个月无一例复发。12例合并神经症状者中,8例神经根刺激症状完全消失.4例部分缓解。结论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应用FSET1压脂序列的强化检查可清晰显示和鉴别椎管内脓肿和结核肉芽组织及其范围.为神经功能损害和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 张元豫刘霞李坤
- 关键词:脊柱结核
- 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
- 2012年
- 肾母细胞瘤又称为Wlim’s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腹部恶性实体瘤之一,占15岁以下小儿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80%以上,偶见于成人。肾母细胞瘤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我们对23例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资料、p53表达及1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情况综合分析,判断预后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 刘铭王玻玮刘霞马遇庆苗娜张巍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预后相关病理学特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杂合性缺失
- 卵巢成人型粒层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少见组织形态学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卵巢粒层细胞瘤是少见的肿瘤类型,占卵巢肿瘤的2%~5%^[1],为低度恶性肿瘤。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分为两种类型:成人型和幼年型。我们分析了成人型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描述“假乳状”、“黄素化”两种少见模式的形态学特点,以加强认识。
- 刘霞古丽那尔·阿布拉江刘铭桑伟马遇庆张巍杨文涛
- 关键词:卵巢粒层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特点
- 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癌前病变组织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和正常增生周期宫内膜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06-01-2013-03-01子宫内膜样腺癌10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50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50例和2010-10-01-2013-10-01确诊为正常增生周期宫内膜5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NA MMR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MMR蛋白失表达率分别为MLH1 32.7%(33/101)、MSH228.7%(29/101)、PMS2 16.8%(17/101)和MSH6 8.9%(9/10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MLH1 12.0%(6/50)、MSH2 14.0%(7/50)、PMS2 12.0%(6/50)和MSH6 8.0%(4/50),复杂性增生组织MLH1 2.0%(1/50)、MSH2 14.0%(7/50)、PMS2 8.0%(4/50)、MSH6 2.0%(1/50)及正常增生期宫内膜组织MSH2 2.0%(4/50),其中MLH1、MSH2和PMS2失表达在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H6失表达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MMR中4种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年龄、族别、肿瘤分期和分化、淋巴结转移无关,但MSI-H表型更倾向于发生在肌层浸润≥1/2病例中,P=0.005。MSI-H、MSI-L和MSS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宫内膜组织中的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MSI表型在年龄≤50岁和>5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MR蛋白MLH1、MSH2、PMS2和MSH6的失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分子事件。在临床病理指标上,MSI-H表型仅与肿瘤肌层浸润≥1/2状态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族别、肿瘤的分期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非典型增生组织中MSI-H多见于≤50岁患者,其
- 古丽米拉.巴依坦刘霞楚慧张巍
-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癌前病变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
- 全反式维甲酸保护5/6肾大部切除模型肾功能的机制研究
- 刘霞
- 关键词:肾系膜细胞肾小球硬化全反式维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