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新

作品数:56 被引量:862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多环芳烃
  • 13篇土壤
  • 12篇污染
  • 8篇天然土壤
  • 7篇污染物
  • 7篇PAHS
  • 6篇沉积物
  • 5篇有机污染
  • 5篇表土
  • 4篇多环芳烃排放
  • 4篇有机污染物
  • 4篇有机物
  • 4篇天然有机物
  • 4篇排放因子
  • 4篇河水
  • 4篇表层沉积物
  • 4篇表层土
  • 4篇表层土壤
  • 4篇层土
  • 3篇等温线

机构

  • 55篇北京大学
  • 11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河北省水环境...
  • 2篇天津市环境监...
  • 2篇天津市环境保...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马萨诸塞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56篇刘文新
  • 51篇陶澍
  • 11篇曹军
  • 11篇徐福留
  • 11篇李本纲
  • 11篇陈江麟
  • 9篇王学军
  • 7篇林秀梅
  • 7篇潘波
  • 5篇沈伟然
  • 5篇袁慧诗
  • 5篇左谦
  • 5篇许姗姗
  • 4篇孙韧
  • 4篇吴水平
  • 4篇张先明
  • 4篇刘书臻
  • 4篇段永红
  • 4篇邱炜珣
  • 4篇戴瀚程

传媒

  • 16篇环境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环境化学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1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内民用燃煤烟气中多环芳烃排放因子研究被引量:34
2007年
模拟国内民用燃煤过程,确定燃煤排放烟气中PAHs的排放因子、PAHs在烟气气相与颗粒相之间的分配、特征排放谱以及不同燃烧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5种母体PAHs加和计,燃煤排放因子的变化范围为71-882mg·L^-1,排放因子和有毒PAHs组份排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烟煤、蜂窝煤和无烟煤,主要毒性成份存在于颗粒相中.PAH组份的气-固相分配比例与其饱和蒸汽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燃煤类型和燃煤中挥发组份对烟气PAHs排放因子、气-固相分配以及排放谱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另外,不同燃烧方式对燃煤排放因子也有一定影响,缺氧条件会导致排放系数升高.
窦晗常彪魏志成邱炜珣刘书臻刘源刘文新陶澍
关键词:多环芳烃排放因子民用燃煤燃烧方式
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环境归趋与区域环境过程
陶澍卢晓霞刘文新徐福留李本纲曹军
1.研究背景:  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是目前我国环境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2.研究内容:  a.针对源解析方法学的重要缺陷(忽略污染物迁移过程中谱特征的变化),重点研究了...
关键词:
关键词:多环芳烃区域环境有机氯农药环境归趋污染物排放
河北省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0
2007年
测定采自河北省12条河流和19个湖泊、水库共37个样点的地表水及悬浮颗粒中16种多环芳烃(PAH16)和有机碳的含量.结果表明,河北省地表水PAH16均值为(84.5±4.5)ng·L-1,悬浮颗粒PAH16含量均值为(17.3±4.4)μg·g-1.地表水中PAH16以中、低环成份为主,悬浮颗粒中则以中环为主.地表水PAH16高浓度样点主要分布在沧州的献县闸、桑园桥,唐山的女织寨及张家口的左卫桥、响水堡等地;悬浮物PAHs高含量样点主要分布在唐山陡河水库、保定西大洋水库、邯郸东武仕水库等地.地表水中PAH16含量与水中溶解态有机碳含量呈对数正相关;而悬浮颗粒中PAH16浓度与颗粒态有机碳浓度无显著相关关系.3个样点的地表水苯并(a)芘含量超过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而悬浮颗粒中,菲、芴和蒽产生负面生态效应的几率较高.
摆亚军刘文新陶澍王路光田在峰王亚芝赵琪
关键词:多环芳烃地表水
天然土壤对菲吸附行为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06年
选择8种有机质含量各异的土壤,考察其对菲吸附行为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1、48和720h条件下菲的相分配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接触时间条件下,Freundlich吸附系数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8种土样吸附行为的非线性指数n随时间逐渐减小,经土壤有机碳含量校正的单点Koc*值也随时间上升。这些结果指示土壤有机质是有机污染物土壤吸附的主要汇,土壤有机质吸附位点的位能表现为非均匀分布,颗粒内部有机质吸附位点的容量更大。此外,利用差减方式得到吸附过程后段的相分配关系的非线性明显强于吸附过程前段,说明慢吸附阶段中结构致密的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更趋强烈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致密有机质组份中的扩散过程很可能是慢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张彦旭潘波刘文新戴瀚程肖扬张先明袁慧诗陶澍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
天津地区菲的空间分异多介质归趋模型被引量:24
2003年
在稳态假设条件下研究了菲在天津市的多介质分布和相间迁移 .在探讨了废气排放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中菲降解速率常数的空间变异的基础上 ,建立了具有空间变异特征的多介质模型 .并根据实际观测数据对平均浓度加以验证 .所研究的 4种介质的模型误差在 0 5个对数单位左右 ,完全符合区域多介质模型的精度要求 .土壤菲含量空间计算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在宏观尺度上表现出一致的趋势 .作为过程模型 ,这样的结果有助于解释形成其空间分异的原因 ,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土壤和沉积物是该地区菲的主要汇 ,特别是沉积物中积累了菲总量的 70 %以上 .大气菲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服从其人为排放特征 ,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菲降解速率的影响决定了其在土壤中的分布 .
曹红英陶澍王喜龙曹军李本纲徐福留刘文新沈伟然秦宝平孙韧
关键词:逸度模型多介质模型区域分异
天然土壤有机质中菲的分配行为被引量:12
2006年
天然土壤吸附不同初始浓度的菲后,提取胡敏酸组分(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通过计算得到胡敏素组份所吸附的菲,用以研究菲在2种组份中的动态吸附/分配行为,以及初始浓度的影响,并利用Freundlich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天然土壤中菲的吸附/分配过程表现出分阶段特征:从最初的快吸附至48 h左右达到转折点,然后进入慢吸附过程.在快吸附至转折点阶段,胡敏酸组分中菲的吸附比例(吸附量与初始量之比)出现先升后降的波动,可归因于初始时段矿物表面吸附、胡敏素竞争吸附的影响.在慢吸附阶段,胡敏酸中菲的吸附比例变化很小,菲初始浓度的影响也不大;而对于胡敏素组份,低初始浓度条件下菲的吸附比例明显大于高初始浓度条件,并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表明胡敏素组份是慢吸附的主要发生域.模型参数拟合结果显示:胡敏酸、全土、胡敏素吸附的非线性程度依次增加,并随时间逐渐加强.在吸附/分配的动力学过程中,胡敏酸和胡敏素分阶段不同的变化特征反映出土壤有机质组分异质性对非线性吸附行为的影响.
林秀梅潘波刘文新袁慧诗张先明张彦旭肖扬戴瀚程陶澍
天然土壤中菲的解吸行为特征研究被引量:30
2007年
选取天然土壤样品,以菲作为代表性污染物,利用批量吸附-解吸实验考察不同初始浓度、不同吸附时间条件下菲解吸行为的滞后性特征.实验数据采用Freundlich方程式拟合,并由基于热力学的TII指数表征.结果表明,天然土壤吸持菲的比例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土壤多次解吸过程中,每次释放菲的比例随其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解吸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吸附过程的拟合指数n大于解吸过程的对应值,并随初始固相浓度的加大而增加.天然土壤吸附-解吸过程的滞后性特征表现为初始固相浓度越高,TII值越接近0,滞后性越弱;反之,则TII值越接近1,滞后性越强.另外,吸附平衡时间30 d对应的n值小于5 d的,而两者的TII值随初始浓度增高则呈现降低趋势.就同一浓度而言,吸附平衡30 d所对应的TII值高于5 d的.
张先明潘波刘文新袁慧诗戴瀚程陶澍
关键词:天然土壤解吸滞后性
环渤海西部地区表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被引量:32
2007年
利用加速溶剂提取和GC-MS分析技术,测定了采自环渤海西部地区302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表明,区域表土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范围为(546±854)ng.g-1.16种多环芳烃表现出典型的土壤谱分布形式,即三、四环化合物含量较高.高浓度样点多分布在京、津、唐地区,河北省西部包括邯郸西部、邢台西部、石家庄西部、张家口南部,以及山东省的济南和淄博;而浓度低值点一般位于河北省北部包括张家口和承德北部地区以及山东西北部的冲积平原地带.这些分布特征与区域排放源分布相关.低分子量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浓度变异幅度小于高分子量组份.
左谦刘文新陶澍王靖飞高远田在锋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
长江三角洲区域表土中多环芳烃的近期分布与来源被引量:22
2016年
采集长江三角洲区域11个地市范围内的243个样点的表层土壤样品,针对29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浓度的空间分布模式、组分谱特征以及初步排放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总PAHs浓度范围在21.0~3 578.5 ng·g^(-1),算术均值310.6 ng·g^(-1),标准偏差459.1 ng·g^(-1).区域PAHs浓度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分布差异.此外,表土PAHs浓度与表土总有机碳分数TOC呈现正相关.研究涉及的11个地市中,表土PAHs浓度的高值主要集中在苏州辖区,可达759.0 ng·g^(-1)±1 132.9 ng·g^(-1);而无锡(565.3 ng·g^(-1)±705.5 ng·g^(-1))、上海(349.4 ng·g^(-1)±220.1 ng·g^(-1))两市表土的PAHs平均含量仅次于苏州.全区域表土中PAHs组分以2~4环的中、低环组分为主,其中低环比例最高.利用特征比值与主成分分析,可初步判断长江三角洲地区表土中PAHs的近期主要排放源为混合源,即工业燃煤和生物质的燃烧过程同时,局部区域还涉及交通尾气排放.
李静雅吴迪许芸松李向东王喜龙曾超华付晓芳刘文新
关键词:多环芳烃长江三角洲表层土壤
京密引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形态及卤代活性研究
刘文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