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胃肿瘤
  • 3篇胃癌
  • 2篇诊治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损伤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医源
  • 1篇医源性
  • 1篇医源性疾病

机构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刘小康
  • 7篇马立业
  • 3篇张敏峰
  • 3篇唐毕锋
  • 3篇顾立强
  • 2篇常文军
  • 2篇翟羽佳
  • 2篇曹广文
  • 2篇林丽萍
  • 1篇刘金英
  • 1篇聂明明
  • 1篇邢俊杰
  • 1篇张宏伟
  • 1篇余永伟
  • 1篇刘连杰
  • 1篇张斌
  • 1篇徐兴兴

传媒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7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病变组(39例)和恶性病变组(8例)手术后残胃癌进行分析,并对47例残胃癌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残胃癌诊断距首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4.4年,多发生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吻合口处,其次是胃体、贲门部,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比恶性病变术后残胃癌的间隔时间长(P<0.05),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和根治手术对残胃癌的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 现阶段恶性病变术后的残胃癌增多,与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在临床病理特点上没有明显不同,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根治手术是预后的关键.
唐毕锋马立业张敏峰刘小康顾立强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
胆囊切除致胆道损伤1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间收治的18例胆囊切除术致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损伤原因中解剖变异2例,局部病理因素14例,手术因素2例。损伤部位包括肝总管7例(38.9%),胆总管6例(33.3%),胆囊管汇入胆总管部2例(11.1%),右肝管2例(11.1%),副肝管1例(5.6%)。术中发现损伤8例,术后发现损伤10例。11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6例行再次或多次手术,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例。14例获平均4年3个月的随防,效果良好10例,较差3例,并发胆汁性肝硬化1例。结论术中仔细辨别三管关系是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最重要的手术方法。
唐毕锋聂明明马立业张敏峰刘小康顾立强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医源性疾病
PPP4R1基因与肿瘤相关性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在胃癌组织中的初步验证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基因PPP4R1与胃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并采用RT-PCR进行验证。方法:利用基因功能模块原理,通过IntNetDB找到基因PPP4R1的伙伴基因,应用CFinder工具找其社团基因,Chilibot在线工具分析社团基因与肿瘤的关系,继而推测PPP4R1与胃癌的联系。采用RT-PCR法检测18对分别来自同一患者的转移和原位肿瘤组织、12对分别来自同一患者的原位肿瘤和癌旁正常组织PPP4R1基因表达,对上述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PPP4R1的社团基因有CTDSP2、PPP2R5E、CTDP1、CTDSP1、FLJ22405、MTMR4、PPP1CA、PPP1CB、PPP1CC、PPP2R2A、PPP2R5A、PPP2R5C、PPP3CC,其中与癌相关的基因有9个,与癌及转移相关的基因有2个。PCR验证结果表明:18例原位胃癌组织中有15例基因PPP4R1表达高于其对应的转移组织(P<0.01);12例正常组织有9例高于其对应的癌组织(P<0.01)。结论:基因PPP4R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转移相关;生物信息学可能成为研究基因功能快速而有效的新方法。
徐兴兴常文军翟羽佳林丽萍刘小康马立业张宏伟曹广文
关键词:胃肿瘤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
胰岛细胞瘤54例外科诊治体会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0-2007年收治的54例胰岛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2例(22.2%)(胰岛素瘤11例,胰高血糖素瘤1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2例(77.8%)。前者恶变率为8.3%(1/12),而后者恶变率为16.7%(7/42)。术前影像诊断明确肿瘤定位52例(96.3%),其余2例经术中触摸探查和超声检查得到定位。行肿瘤摘除术13例,节段切除术14例,胰体尾切除术7例,胰体尾+脾脏切除术5例,Whipple手术12例,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1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3.0%(7/54),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于胰岛细胞瘤的外科治疗,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良恶性。术前不能确定肿瘤位置的,应联合应用术中超声和术者触摸以探查肿瘤部位。适宜的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恶性病变应积极行根治性手术。
刘金英马立业张斌刘小康
关键词:腺瘤胰岛细胞胰岛素瘤回顾性分析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探讨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原发组织、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和其中8例肝转移灶组织中CD133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13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癌旁、原发、转移组织中CD133 mRNA的灰度相对值分别为0.189±0.149、0.305±0.118和0.359±0.139,癌旁与原发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与转移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稀少。原发组织CD133 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Ki-67表达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p53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CD133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与转移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在胃癌的诊断中起一定的作用。
唐毕锋马立业翟羽佳余永伟张敏峰刘小康
关键词:胃肿瘤CD133基因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
直肠癌术后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不足一例
2008年
患者,男性,84岁,因“排便次数增多2月伴间断脓血便1周”于2007年12月3日入院。入院诊断为直肠癌并低位结肠不全梗阻。入院后术前准备1周,在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加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下3cm,环行生长,大小3cm×3cm.侵及外膜。术毕检查吻合口通畅,无张力。
刘小康刘连杰邢俊杰马立业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动脉供血不足肠系膜经腹前切除术入院诊断
NR4A2基因及其选择性剪接异构体与胃癌发生及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胃癌中NR4A2(又称Nurr1)基因的表达,从NR4A2调控机制出发寻找相关选择性剪接异构体,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选择性剪接数据库(ASD)预测NR4A2基因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剪接异构体,半定量PCR检测NR4A2及异构体的表达,基因测序技术鉴定新的剪接异构体;实时定量PCR检测41例样本中NR4A2及剪接异构体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样本中NR4A2蛋白表达。结果:NR4A2基因在胃癌原位、癌旁、转移组织中均有表达,确定了2种剪接异构体NR4A2-Ⅰ和NR4A2-Ⅱ。实时定量PCR检测41例样本中NR4A2及2种异构体在癌旁组织表达水平高于原位癌(P=0.017,P=0.007,P=0.004);在肝转移灶中表达水平低于原位癌(P=0.001,P=0.018,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癌旁组织中NR4A2表达阳性率高于原位癌及转移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结论:胃癌原位、癌旁和转移组织中至少存在NR4A2基因的2种剪接模式;NR4A2及异构体的表达变化与胃癌发生和转移相关。
刘小康林丽萍常文军顾立强曹广文马立业
关键词:NURR1胃肿瘤剪接异构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