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炎

作品数:33 被引量:200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7篇同位素
  • 15篇氮沉降
  • 14篇大气氮沉降
  • 10篇氮同位素
  • 8篇苔藓
  • 5篇氮含量
  • 4篇稳定同位素
  • 3篇氮源
  • 3篇植物
  • 3篇土壤
  • 3篇污染
  • 3篇
  • 2篇氮利用
  • 2篇氮吸收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中国煤炭
  • 2篇入侵
  • 2篇入侵植物
  • 2篇生物监测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天津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3篇刘学炎
  • 20篇刘丛强
  • 20篇肖化云
  • 10篇李友谊
  • 5篇肖红伟
  • 3篇唐从国
  • 2篇类延宝
  • 1篇宋照亮
  • 1篇王燕丽
  • 1篇王海龙
  • 1篇李琳
  • 1篇王仕禄
  • 1篇郝丽萍
  • 1篇林碧娜
  • 1篇李思亮
  • 1篇李自民
  • 1篇胡健
  • 1篇张琨
  • 1篇谭运洪
  • 1篇王旭东

传媒

  • 5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地球与环境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生态环境
  • 1篇2008年全...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苔藓新老组织及其根际土壤的碳氮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对比被引量:8
2007年
对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新老组织及其根际土壤的碳氮含量和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苔藓衰老过程控制元素和同位素变化的机制以及苔藓对土壤的贡献。同种组织碳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反映了苔藓固碳能力和氮需求的相互联系。新生组织碳氮含量明显高于衰老组织且存在相关性,反映了苔藓衰老过程体内碳氮物质向新生组织迁移的生理特征。两种组织之间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没有明显差异,说明组织间的物质迁移没有产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其原因可能在于细叶小羽藓形态结构简单,体内物质迁移对碳氮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较小。相反,苔藓组织与根际土壤之间的有机碳/氮信息没有相关性,这可能与苔藓植物长期滞留营养物质、缓慢的分解和成土速度有关,反映了该研究区苔藓层对土壤碳氮累积的贡献较小。
刘学炎肖化云刘丛强李友谊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苔藓衰老根际土壤
岩粉施加对水稻生态系统植硅体碳的增汇作用被引量:9
2015年
植硅体态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 OC),在植硅体的坚硬外壳“保护”下,可以长时间地保存在一些土壤和沉积物中,作为一种相对稳定和“安全”的长期有效的生物固碳机制,在全球农业生态系统碳汇和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如何加强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碳汇潜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Li等人研究发现水稻植株植硅体态碳产生量,不仅与其植硅体占干物质的量有关,也与植硅体封存有机碳的效率有关,可以通过硅营养调控机制来增加其植硅体的积累量和植硅体态碳占干物质的量来增加农业土壤和植物中植硅体态碳汇的潜力.
郭凤山宋照亮Leigh Sullivan王海龙刘学炎王旭东李自民赵玉营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植硅体水稻植株固碳岩粉农业土壤
北京东灵山大气氮沉降水平及变化特征
2023年
城市人为成因的气态活性氮排放影响空气质量,导致周边的陆地生态系统大气氮输入量持续增加。然而,陆地生态系统大气活性氮特别是溶解态无机氮(DIN)和溶解态有机氮(DON)的同步观测仍然较为缺乏,影响氮沉降生态效应的全面、准确评估。本研究观测了北京东灵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每周的混合沉降中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总溶解态氮(TDN)浓度,计算了DON浓度和各形态氮的沉降通量,分析了它们的月际和干湿季差异及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该站点大气沉降中NH_(4)^(+)-N、NO_(3)^(-)-N、DON和TDN体积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1.45±0.04、0.70±0.01、1.81±0.66和3.96±0.65 mg N·L^(-1),TDN年沉降通量为25.00 kg N·hm^(-2)·a^(-1),NH_(4)^(+)-N、NO_(3)^(-)-N、DON年沉降通量和占TDN的比例分别为8.76(35%)、4.38(18%)、11.86(47%),表明该森林站点的大气氮污染程度较高。大气沉降中DIN/DON和NH_(4)^(+)-N/NO_(3)^(-)-N平均值分别为1.1和2.0,表明DON是该森林大气氮输入的重要形态,NH_(4)^(+)-N在DIN输入中占主导。NO_(3)^(-)-N浓度和占比随降水增加而减少,表明NO_(3)^(-)-N的湿清除效率较高,出现稀释效应,而NH_(4)^(+)-N和DON浓度和占比与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各形态氮混合沉降量均随降水量增加而增加,故各形态氮在湿季(6—8月)的平均浓度和沉降通量总体均高于干季(9—1月),表明未来降水增多会使得森林地表的大气氮输入量增加,对于促进森林植物生长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全面报道了京津冀地区典型森林大气NH_(4)^(+)-N、NO_(3)^(-)-N、DON和TDN混合沉降通量,明确了其形态结构和干湿季差异,揭示了高氮沉降地区降水量对大气氮混合沉降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典型高人为氮排放地区的森林大气氮输入数据,为评估人为氮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信息。
刘美娜陈志立宋韦刘学炎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铵态氮沉降通量
贵阳地区氨排放量估算被引量:12
2010年
根据氨的不同排放源和排放因子,对贵阳地区2006年氨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贵阳地区氨排放总量为72.6kt,其中99.85%来自人为源排放,仅0.15%为自然源排放;在人为源中主要以家畜排放为主,排放量为27.8kt,占总排放量的38.30%;其次为燃煤排放,排放量为23.4kt,占32.26%。贵阳地区氨的排放强度达9.04t/km2,比中国和国外其他地区高,人均排放量达20.57kg/人,虽然与欧洲人均排放量接近,但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贵阳地区氨的排放与日本相似,都是以能源和动物排放为主,与中国和国外其他地区均不同,这可能跟贵阳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能源结构有关。
肖红伟肖化云唐从国刘学炎刘丛强林碧娜
关键词:排放因子排放量
稳定同位素解译西南典型菊科入侵植物及其共存种的氮利用策略
外来植物成功入侵造成本地共存种物种数和生物量显著降低,重度入侵甚至造成本地种无法共存.入侵种和共存植物对营养元素(如氮、磷)的利用策略直接关系到植物能否成功入侵和能否维持共存关系.我们以我国西南(云南西双版纳孔明山入侵样...
胡朝臣刘学炎类延宝
关键词:氮同位素氮吸收入侵植物
新加坡和胡志明城区降水离子组成及来源分析
2024年
近年来工农业发展导致东南亚城市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然而其大气沉降离子组成观测仍稀少,导致关键污染组分的通量特征和来源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于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观测新加坡和胡志明城区降水离子(SO_(4)^(2-)、NO_(3)^(-)、NO_(2)^(-)、F^(-)、Cl^(-)、NH_(4)^(+)、K^(+)、Na^(+)、Ca^(2+)、Mg^(2+))浓度,基于正矩阵分解模型(PMF)进行来源分析,并重点讨论了占比较高的SO_(4)^(2-)的沉降通量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偏北的胡志明市降水年均pH为6.9±0.5,但新加坡降水年均pH为4.5±0.4,呈重酸雨特征,其降水SO_(4)^(2-)在总离子中的占比(34%)和沉降通量(28.8 kg S/(ha·a))也显著高于胡志明市(分别为15%和19.3 kg S/(ha·a)),二者硫沉降也高于东南亚和中国大部分地区当前的沉降水平。PMF模型解析结果表明,农业源对新加坡和胡志明市降水NH4+的贡献分别为62%和47%,生物质燃烧源对降水K^(+)的贡献均达到73%,海洋源对新加坡和胡志明市降水Na+的贡献分别达到50%和92%,对降水Cl^(-)的贡献分别达到54%和45%。本研究提供了疫情前夕研究城市降水化学的重要数据,为评估后期疫情人为活动变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丰富了东南亚地区的降水化学组成和来源认识,为该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
张琨宋韦陈志立刘学炎
关键词:大气沉降
苔藓碳氮稳定同位素对环境条件和大气氮沉降的指示研究
苔藓植物由于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变化和大气沉降的指示和监测,而稳定同位素(如δ13C、δ15N、δ34S)是辨识环境体系中物源走向以及研究植物和环境关系的可靠技术。本论文正是结合苔藓生物指示方...
刘学炎
关键词:苔藓稳定同位素生物指示大气氮沉降
我国酸沉降地区大气硫、氮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肖化云李思亮刘学炎肖红伟
该研究属地球科学中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稳定同位素示踪大气硫、氮的来源、迁移转化、沉降和环境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在大气领域的理论体系并未建立,这是硫、氮同位素在酸雨成因等研究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针对以上问题...
关键词: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氮同位素
苔藓氮稳定同位素(δ15N)指示贵阳地区大气氮沉降
2007年
  苔藓稳定同位素是环境科学领域用于指示大气环境变化和研究大气污染物输入地表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效应的新技术.……
刘学炎肖化云刘丛强李友谊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苔藓
中国煤炭和城市苔藓的氮同位素组成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因此研究中国主要聚煤区煤炭的氮同位素组成对利用氮同位素技术示踪中国城市大气N污染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苔藓的主要N源是大气沉降N,故苔藓的氮同位素组成能有效识别大气N源.……
肖化云刘学炎李友谊刘丛强
关键词:煤炭氮同位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