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卜榕
-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亚热带四种主要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 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是亚热带地区的四种典型森林类型,氨氧化作用是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应用PCR-DGGE和Real-timePCR方法,分别研究天目山和玲珑山四种主要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
- 刘卜榕
- 关键词:AMOA基因群落结构亚热带地区
- 文献传递
- 长期集约种植对雷竹林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应用荧光定量PCR以及PCR-DGGE技术研究了雷竹林长期集约种植过程中土壤氨氧化古菌种群数量及群落结构的演变趋势,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影响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田改种雷竹后,土壤氨氧化古菌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在4 a时达到最高,但在集约种植后快速下降,9 a雷竹林土壤氨氧化古菌数量最低,随后逐渐稳定。雷竹林土壤氨氧化古菌种群主要为不可培养泉古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集约种植前后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长期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以适应较低pH值的物种为主要优势种群。CCA分析表明,集约种植时间较长的11 a和15 a林地群落结构较为类似,与7 a和9 a样地明显区分。土壤NO-3-N与氨氧化古菌群落变化的相关性最强,说明氨氧化古菌在雷竹林土壤硝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pH值及速效养分对土氨氧化古菌群落也具有较大影响,它们与NO-3-N合计解释了59.7%的样本总变异,表明土壤酸化以及过量养分的积累对氨氧化古菌群落具有重要影响。
- 秦华刘卜榕徐秋芳白建峰李永夫李永春
- 关键词:氨氧化古菌典范对应分析
- 亚热带四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应用PCR-DGGE方法分别对天目山和玲珑山的4种典型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在天目山土壤中的DGGE条带数分别为49、45、51和51条,在玲珑山土壤中的DGGE条带数分别为42、42、44和48条。不同森林植被土壤DGGE带谱差异不明显,天目山和玲珑山4种森林土壤分别有31条和23条共性条带,分别占总数的61%和48%以上,然而每种林分也有各自的特征条带。相对而言,两个样地杉木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低,相似值分别为0.72和0.68,其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也明显低于其他3种林分,而毛竹林和马尾松林多样性指数则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分析两个采样区的土壤细菌DGGE发现,土壤性质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植被。
- 刘卜榕徐秋芳秦华郭帅石慧丽
-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 不同栽培历史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组成变化被引量:15
- 2011年
- 全球的竹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与约25亿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年产值近50亿美元的产业。竹林是我国南方山区经济价值高、经营面积广、经营强度大的森林类型之一,我国现有竹林520万hm2,其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超过350万hm2(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毛竹生长快、竹材利用前景好、
- 孙棣棣徐秋芳田甜刘卜榕
- 关键词:毛竹林栽培历史
- 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氨氧化菌群落特征被引量:9
- 2014年
- 为揭示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氨氧化菌群落特征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以及PCR-DGGE技术研究了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土壤氨氧化古菌和细菌丰度及古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数量(1.62×10^6-1.88×10^7个·g-1干土)高于相应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2.41×10^5~4.36×10^5个·g-1干土);毛竹林土壤氨氧化古菌数量显著高于杉木林,而后者又显著高于阔叶林和马尾松林,但氨氧化细菌数量在不同林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GGE图谱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的物种有所差异,且毛竹林和杉木林土壤古菌群落结构迥异.氨氧化古菌在亚热带主要林分土壤中表现出明显优势,且除植被类型外,土壤速效钾、pH和有机质是引起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异的主要因素.
- 李永春刘卜榕郭帅邬奇峰秦华吴家森徐秋芳
- 关键词: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丰度
- 土壤中山核桃干腐病抑制菌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具有抑制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菌的微生物,运用平皿对峙法从土壤中初筛得到对山核桃干腐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5株,对峙培养发现菌株QZ2和QZ8抑菌效果显著,对峙试验显示QZ2,QZ8与病原菌之间有明显的抑菌圈,且QZ2孢子能完全覆盖在病原菌上生长而病原菌生长停止。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菌株QZ2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主要通过重寄生以达到控病的效果;菌株QZ8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主要通过代谢产生的抗菌素起作用。QZ2和QZ8是山核桃干腐病的潜在生防菌。
- 田甜沈振明徐秋芳刘卜榕
- 关键词:森林保护学ITS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