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光华

作品数:5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并发
  • 2篇老年
  • 2篇并发症
  • 1篇心功能
  • 1篇心性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患者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休克
  • 1篇休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 1篇源性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赵玉生
  • 5篇刘光华
  • 4篇王士雯
  • 2篇尹巧香
  • 2篇薛桥
  • 2篇高伟
  • 1篇刘红鹰
  • 1篇徐海年
  • 1篇田亚平
  • 1篇许强
  • 1篇高磊
  • 1篇刘瑜
  • 1篇吴兴利
  • 1篇杨学东
  • 1篇冯斌
  • 1篇张然
  • 1篇李佳月
  • 1篇原新红
  • 1篇陈瑞
  • 1篇程芮

传媒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6
  • 3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3
2013年
【摘要】目的从合并症中筛选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1993年1月至2009年12月17年中收治的5523例AM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S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AMI患者并发CS的危险因素。结果5523例AMI患者中有197例发生了CS,发生率为3.57%;CS组30d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cs组[55.33%(109/197)比7.49%(399/532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03,95%可信区间(95%CI)为1.02。1.05,P〈0.001]、陈旧性心肌梗死(OR=1.57,95%C!为1.13~2.19,P=0.007)、陈旧性脑梗死(OR=1.98,95%CJ为1.20~3.27,P=0.008)、慢性肾功能不全(OR=1.76,95%CI为1.23—2.51,P=0.002)、肺部感染(OR=1.72,95%CI为1.17~2.52,P=0.006)是AMI并发CS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有较高的判别cs患者的能力,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CI为0.75.0.85,P〈0.001)。结论高龄、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慢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多种疾病是AMI并发CS的危险因素。
刘瑜赵玉生刘光华李佳月吴兴利薛桥高磊杨学东许强张然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心源性休克合并症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与非老年患者的异同。方法 以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相继收住解放军总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 2 0 0例心性死亡患者为对象 ,≥ 6 5岁者 16 6例 (称老年组 ) ,<6 5岁者 34例 (称非老年组 ) ,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1)两组冠心病、高血压病、饮酒史 (P <0 .0 1)、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史 (P <0 .0 5 )均有显著性差异 ;(2 )梗死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部位差异无显著性 ;(3)收缩压、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0 1) ;(4)老年组应用阿斯匹林治疗者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比例高于非老年组 (分别为 5 4 %比 2 4 %P <0 .0 1及 32 %比12 %P <0 .0 5 ) ;(5 )老年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 5 0 %者多 (82 %比 5 5 % ,P <0 .0 5 ) ;死于急性肺水肿者高于非老年组 (2 9%比 15 % ,P <0 .0 5 ) ,死于心脏破裂者较非老年组少 (8%比 2 4 % ,P <0 .0 5 )。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患者心血管合并症多 ,收缩压高 ,脉压差大 ,左心室射血分数低 ,并发症发生率高 ,死于急性肺水肿者多。因此 ,积极有效治疗 ,减少并发症 ,保护心功能是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刘光华赵玉生刘丽王士雯高伟薛桥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龄老人 (≥ 80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泵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和 (或 )心原性休克〕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相继收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 12 3例高龄AMI患者为对象 ,对比分析泵衰竭组 ( 4 1例 )与对照组 ( 82例 ,无泵衰竭 )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特点 ,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高龄AMI并发泵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泵衰竭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前壁或多部位AMI、肺部湿音、血白细胞计数≥ 10× 10 9/L、左心室射血分数≤ 0 5、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心律失常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下壁、侧壁或非Q波AMI、住院期间病死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 ,前壁或多部位AMI ,合并肺炎是高龄AMI并发泵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 ,风险比值和 95 %可信限分别为 2 60 0、1 10 4~ 6 12 2和 3 898、1 63 9~ 9 2 70及 3 790、1 5 16~ 9 473 )。结论 :高龄AMI患者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
赵玉生程姝娟尹巧香王士雯刘光华徐海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影响因素并发症
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80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30d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1993年1月至2002年8月收住解放军总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123例≥80岁AMI患者为对象,对比分析近期病死组(26例)与存活组(97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特点,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高龄AMI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死组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左室射血分数≤50%、并发泵衰竭、心律失常、肺炎者多(P〈0.05或P〈0.01);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者少(P〈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脑梗死病史、合并泵衰竭是高龄AMI近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比数比和95.0%可信限分别为3.58,1.08~11.90和6.82,1.55~29.98及13.11,3.84~44.78,估论≥80岁AMI患者并存糖尿病、脑梗死和并发泵衰竭是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玉生刘光华尹巧香冯斌王士雯
关键词:心肌梗死预后老年人
心血管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研究心血管病患者血浆N 端脑钠素前体 (NT ProBNP)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 65例心血管病患者及 16名健康体检者血浆NT ProBNP浓度 ,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心功能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 ,分析血浆NT ProBNP浓度、超声指标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心血管病患者血浆NT 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 ,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 (P <0 0 0 1)。多因素偏相关分析表明血浆NT ProBNP浓度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 (r =0 769,P <0 0 0 1及r =0 3 76,P =0 0 2 0 )。血浆NT ProBNP浓度 >2 0 0 pg/ml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性 10 0 % ,特异性 97% ,阳性预测值 98% ,阴性预测值 10 0 %。结论 :心血管病患者血浆NT ProBNP浓度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赵玉生田亚平高伟刘红鹰原新红陈瑞王士雯程芮刘光华
关键词:心血管病脑钠素前体心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