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旭杰

作品数:45 被引量:268H指数:9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3篇轨道交通
  • 18篇城市轨道交通
  • 11篇城市交通
  • 9篇地铁
  • 6篇网络
  • 5篇换乘
  • 4篇时刻表
  • 4篇铁路
  • 4篇客流
  • 4篇高速铁路
  • 4篇车站
  • 3篇列车
  • 3篇节能
  • 3篇换乘站
  • 3篇交通运营
  • 3篇公共交通
  • 3篇公交
  • 3篇轨道交通运营
  • 3篇仿真
  • 2篇多目标规划

机构

  • 30篇北京交通大学
  • 28篇交通运输部
  • 2篇成都轨道交通...
  • 1篇河北省交通规...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北京市交通委...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华能能源交通...
  • 1篇上海申通地铁...
  • 1篇沈阳地铁集团...
  • 1篇北京城建勘测...
  • 1篇北京市地铁运...
  • 1篇北京中天路通...
  • 1篇南昌轨道交通...
  • 1篇交科院科技集...
  • 1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重庆市轨道交...
  • 1篇中铁信(北京...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广州地铁集团...

作者

  • 45篇冯旭杰
  • 8篇孙全欣
  • 8篇贾文峥
  • 8篇刘书浩
  • 6篇柏赟
  • 5篇杨新征
  • 4篇毛保华
  • 4篇许奇
  • 4篇陈绍宽
  • 3篇冯佳
  • 2篇李明高
  • 2篇钱贞国
  • 2篇钱堃
  • 2篇孙会君
  • 2篇吴忠宜
  • 2篇吴建军
  • 2篇唐金金
  • 2篇廖唱
  • 2篇杨欣
  • 2篇冯雪松

传媒

  • 13篇交通运输系统...
  • 10篇交通运输研究
  • 2篇铁道运输与经...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都市快轨交通
  • 1篇大众标准化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铁道学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全球化与...
  • 1篇2010年交...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系统及方法包括风险组件模块、风险属性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和场景模拟模块;所述风险组件模块由设施、设备和人员组成的风险模块,所述设施包括轨道、车站、区间主体结构、控...
冯旭杰刘书浩王洋杨新征贾文峥李松峰胡昊宋晓敏刘悦胡雪霏姚伟国梁成沙茜刘从岗
文献传递
基于BIM-VR的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疏散仿真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城市轨道交通是很多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对其进行车站内火灾事故的仿真研究十分必要,以往既有行人模型研究主要采用微观仿真方法。基于广泛应用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以及智能体(Agent)模型,实现高真实度的行人紧急疏散仿真;并通过整合研究成果,开发VR疏散仿真系统。采用Revit软件工具进行BIM建模,将完成后的BIM模型载入VR引擎Unity3D中,在Unity内完成BIM与VR的对接工作,实现外部VR设备对接,为BIM模型快速VR化提供技术支持,节省建模工作量;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规范的对比分析,在VR场景内实现虚拟火灾情景,设置不同的火灾工况与模式;对行人进行类别划分与参数赋予,结合C#编程与有限状态机原理,实现Agent根据环境条件自主进行状态切换,并进行相应的行为;开发VR疏散仿真系统,并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系统案例应用。结合BIM、VR技术的诸多优点,并通过Agent模型构建,实现更加逼真的行人疏散仿真,开发出的VR系统在科研与工程应用领域也能够发挥作用。
白寒杨帅冯旭杰宋晓敏董守放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信息模型智能体
北京与东京轨道交通1小时通勤圈研究——基于高德地图和东京出行路径规划数据被引量:1
2022年
为比较轨道交通多网融合背景下北京和东京轨道交通出行服务便捷性,利用高德地图路线规划数据以及东京轨道交通出行路径规划数据,构造带权有向图模型,结合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获取北京和东京都市区轨道交通站点1h内可达的空间范围,并计算最小和最大通勤距离。研究发现,以国贸站、中关村站、丰台东大街站和东京站为例,按直线距离计算,北京和东京都市区轨道交通1小时通勤圈覆盖范围分别为14~52km和31~57km,分别位于15~30km和30~50km等距圈。北京与东京的地铁旅行速度均为33km/h左右,主要差距在于东京都市区广泛采用JR或私铁通勤,旅行速度可达60km/h,还可与地铁直通运营减少换乘时间;而尽管北京大兴机场线可达到较远的出行距离,但受车站设置和票价限制,承担的通勤客流有限。为此,在制定轨道交通发展战略时,除通勤时间覆盖率指标外,还应将通勤距离作为一项定量指标,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评价服务便捷性。
贾文峥刘悦杨新征杨新征宋晓敏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都市区
基于换乘站停站时间延长的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时刻表优化被引量:14
2017年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提高末班车乘客换乘成功性对其夜间出行有重要意义.通过压缩末班车区间运行时间与非换乘站停站时间,延长换乘站停站时间,建立以换乘成功客流量最大为目标的时刻表优化模型,实现末班车双向衔接成功.将模型刻画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通过对模型简化,利用CPLEX分支切割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武汉地铁网络为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可利用CPLEX快速求得精确解.末班车停站时间延长可有效提高末班车间换乘衔接成功性;在末班车收车时间可推迟情形下,推迟收车时间可进一步提升末班车换乘效果.
陈垚柏赟冯旭杰李竹君
关键词:城市交通时刻表换乘网络化运营
地铁应急接驳公交派车场站选择与行车计划协同优化
2022年
地铁网络发生区间故障后,广泛采用应急接驳公交维持公共交通的服务保障能力。为提高地铁应急接驳公交运行效率,减少应急公交数量和乘客时间损失,以公交备选派车场站是否被选择、派车场站的公交停放能力以及应急接驳公交快慢车方案为决策变量,建立地铁应急接驳公交派车场站选择与行车计划协同优化模型,通过线性化处理以及ε-约束法,将模型转化为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以某地铁线网为例,通过Gurobi求解模型的帕累托最优前沿,结果表明:相比无快车模式,所提方法在不增加公交数量的情况下,可增加总发车次数,使得乘客时间损失降低4.17%;应急公交数量和乘客时间损失具有负相关性,决策者可根据实际需求权衡两个目标;公交派车场站应尽可能地均匀分散选择;增加公交派车场站数量可降低乘客时间损失,但增加派车场站数量产生的边际效益逐渐降低,实际派车场站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确定。
冯旭杰宋晓敏陈明星何祥李佳杰
关键词:地铁网络行车计划
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运营服务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运营服务总体要求、视力障碍乘客服务、听力与言语障碍乘客服务、乘坐轮椅的乘客服务、其他有无障碍需求的乘客服务、信息服务、服务知识和技能要求以及服务监督与改进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铁、轻轨、单...
冯旭杰刘悦毛晓蕾夏荷香柏赟李国成关明东张鑫刘剑锋刘晓菲王洋杨静罗琳崔凯陈垚吴可张亚男王子甲胡湲刘菊美李末韩慧敏程泽农刘卫民于松伟吕周琳吴照章秦振华冯华勇孙玲
基于乘客群体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满意度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优化乘客乘车体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竞争力,对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开展研究。首先,选取乘客特征因素,引入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来分析乘客满意度与乘客特征因素的相关关系,提取对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的乘客特征因素。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刻画乘客群体特征,据此对乘客进行分类,并采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法来分析其满意度的差异性。基于此,对某城市地铁A号线2019年乘客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地铁A号线乘客的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和收入水平与乘客满意度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乘客划分为常乘客与非常乘客,发现两者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的关注点不同,常乘客更关注乘车效率,非常乘客更关注信息指引准确性,运营单位应针对不同乘客群体展开差异性服务。
刘悦冯旭杰贾文峥贾文峥沙茜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满意度主成分分析
基于时刻表协调的同台换乘聚集人数计算模型被引量:6
2013年
从时刻表协调的角度,建立了不同到站间隔下地铁同台换乘站聚集人数的计算模型,并且采用Anylogic软件对乘客的实际集散行为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模型计算得到的站台最大聚集人数相近,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在两方向列车发车间隔相同的情况下,同台换乘站的最大聚集人数随着两方向列车到站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在算例的假设条件下,当两线路列车同时到站时,站台聚集人数最多;在此基础上,两线路列车的到站间隔时间每增加30 s,站台的最大聚集人数减少一定人数;当到站间隔时间达到150 s时,站台最大聚集人数降至最低.
王菲孙全欣毛保华冯旭杰
关键词:城市交通时刻表
我国高铁列车牵引能耗影响因素作用效果的模拟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以我国某条高铁线路上运行的CRH-3型动车组为例,采用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方法,定量分析单位旅客运输列车牵引能耗(单耗)与列车最高目标速度、停站间距、座位公里利用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列车最高目标速度提高而产生的单耗增加的幅度远高于列车最高目标速度的提高幅度;在最高目标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列车的单耗随列车停站间距的缩短而增大,且该趋势随列车最高目标速度的增大而越发明显;当列车的座位公里利用率小于50%时,单耗随座位公里利用率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基于分析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旨在降低我国高铁列车牵引能耗的若干技术性建议.
张星臣冯雪松毛保华贾顺平冯旭杰
关键词:铁路运输高速铁路列车牵引能耗计算机模拟节能技术
基于路径诱导的高负荷路网微循环组织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路径诱导是区域交通微循环组织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路网诱导的交通流效用最大为目标,兼顾高低不同负荷的车流有效规划路径上的信息诱导板数量,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信息板的优化设置位置;结合中关村西区实例,首先规划了高低不同负荷的车流有效路径,并计算得到信息板设置的优化位置,然后利用VISSIM仿真,比较了路网的改善效果。仿真表明:改善后,中关村区域主干道的交通负荷降低,区域的交通旅行时间减少19.3%,延误减少38.6%,而区域内部的次干道和支路利用率增加,达到了微循环组织利用支路分担主干道交通压力的目的。
杨远舟毛保华张笑杰黄荣冯旭杰
关键词:VMSVISSIM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