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广
- 作品数:78 被引量:128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保留全瓣的二尖瓣置换术在高龄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预后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高龄患者的术后影响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40例行二尖辩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生物瓣置换,以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中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评价左右心室的功能.结果 本组手术早期无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LVEDD与术前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术后12个月LVEF、RVEF与术前对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安全的、可行的、有效的手术方式,维护了左心室功能,降低了老年患者围术期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 王锋林彬冯德广徐成阳王佳祥索莉娜谢周良程兆云
-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高龄预后
-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7月~2012年3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68例年龄6—15个月婴幼儿先心病。体重6.5~12kg。房间隔缺损27例(其中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1例),室间隔缺损37例,(其中合并永存左上腔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4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4—6cm小切口手术修补。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21.6±1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8±7.5)min;术后渗出胸液量(21.9±9.3)m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8.5±2.5)h,术后住院时间(5.4±0.7)d。术后1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小切口手术对婴幼儿简单先心病效果确切,术后出血少,美观,隐蔽,不影响胸骨发育,值得推广。
- 杨志远谢周良裴学良葛振伟冯德广程兆云
- 关键词:小切口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 膜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危险因素评价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6月-2006年6月,50例膜周部室间隔损患者接受了经导管应用Amplatzer装置进行堵塞。男27例,妇23例;平均年龄(13、5±4.0)岁(5~20岁)。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窦窦瘤,1例为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的平均直径(5.2±0.9)mm(3~10mm)。所有患儿在X线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结果50例患儿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9例术后7d内发生了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8.8%,分别为Ⅰ°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阻滞4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其中3例并发两种传导阻滞。分析本组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发现:①室间隔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2mm;②室间隔缺损直径≥7mm,封堵器直径≥9mm等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结论心律失常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是降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林彬冯德广余海彬徐成阳于海明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律失常气囊扩张术随访研究
- 体外循环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报告 3 8例体外循环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 3 8例多器官功能哀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3 8例患者中 ,2 8例两器官衰竭 (心、肺 )者死亡 6例 ,6例 3脏器衰竭者死亡 3例 ,4例 3脏器以上衰竭者死亡 3例。总死亡数占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3 1.6% ,占同期心脏手术 1.8%。结论 对危重病人进行术前准备 ,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麻醉及手术技巧 ,缩短手术时间 ,正确处理低心排 ,加强呼吸道管理 ,合理应用抗生素 ,防治术后感染以及加强支持治疗 ,是多器官功能衰竭防治的主要手段。
- 冯德广张大新庄世才赵根尚法宪恩张瑞成
- 关键词:体外循环术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支持疗法抗生素
- 非体外循环下闭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 2003年
-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失天性心脏畸形,手术治疗一般采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进行.1998年5月~2000年5月,我们不用体外循环进行闭式房缺修补术,取得满意效果.
- 冯德广张大新庄世才赵根尚王勋华
-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修补术
- 胸部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介绍几种体外循环下胸部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 16 1例心脏疾病患者采用右腋下、右前外侧胸、胸骨右侧旁及胸骨下段小切口 ,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二尖瓣狭窄或 /并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畸形 ,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左上腔静脉等。结果术后 16 1例患者中 2例 (1.2 % )分别死于消化道溃疡出血及重型肺炎。 1例并发胸骨后出血、 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 ;1例右侧胸腔积液 ,经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以上各小切口开胸行心脏直视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野显露好 ,病变矫正满意 ,创伤小 ,并发症少 ,痛苦轻 ,恢复快 ,美观效果亦好。
- 张瑞成法宪恩张大新赵根尚冯德广庄世才
- 关键词:小切口开胸心脏直视手术胸部小切口体外循环
-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及远期疗效被引量:1
- 2004年
- 张瑞成张大新法宪恩赵根尚冯德广庄世才
- 关键词:心脏疾病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Cs)诱导为内皮细胞(ECs)的可行性。方法将HBMCs分离、培养后,加入诱导因子定向诱导为ECs,并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经鉴定,HBMCs在特定环境下分化为了ECs。结论以HBMCs诱导的ECs作为种子细胞,具有可行性。
- 徐成阳冯德广杜英赵根尚蒋素娟余海滨于海明黄玉敏
-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细胞种子细胞
- 温血心肌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法在老年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温血心肌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法在老年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组 3 4例 ,年龄 60~ 71岁。病种包括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5例 ,心脏瓣膜病 2 8例 ,左心房粘液瘤 1例。阻断升主动脉 ,先用含钾 2 3~ 2 8mmol/L的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 ,再用含钾 6~ 8mmol/L温血停搏液以 0 5~ 1 0ml/kg·min速度连续灌注至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前 ,心肌温度维持在 3 2℃~ 3 6℃。心脏病变给予矫治。结果 :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含钾温血停搏液后 ,心脏停搏迅速 ,且不经心室颤动阶段。开放升主动脉后 3 3例( 97 1% )自动恢复为窦性心律 ,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小 ,无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死亡 1例。结论 :温血心肌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法对老年心脏病手术患者效果较好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心肌保护方法。
- 张瑞成张大新庄世才法宪恩赵根尚冯德广初佩俊
-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
- 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1月516例CABG患者,按年龄分5组,分别为〈40岁组61例,40~49岁组97例,50~59岁组115例,60~75岁组140例,〉75岁组103例。分析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患者的POAF发生率、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远期房颤复发率。结果随年龄增加,POAF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同一年龄段男性患者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但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0岁组、40~49岁组患者患病多与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有关,60-75岁组〉75岁组患病多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随访24个月,不同年龄段患者房颤复发率明显不同,〉75岁患者复发率较高(21.2%);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75岁组及〉75岁组患者多以开口病变为主。结论CABG术后新发POAF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红蛋白、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对预防术后新发POAF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王锋易定华冯德广林彬徐成阳王佳祥程兆云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