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盆地
  • 1篇大中型气田
  • 1篇地中
  • 1篇岩溶
  • 1篇岩溶作用
  • 1篇岩相
  • 1篇岩相古地理
  • 1篇岩相古地理演...
  • 1篇延安期
  • 1篇油层
  • 1篇陕甘宁盆地
  • 1篇气田
  • 1篇区长
  • 1篇中央古隆起
  • 1篇中侏罗世
  • 1篇侏罗世
  • 1篇马家沟组
  • 1篇古地理
  • 1篇古地理演化
  • 1篇古隆起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长庆石油勘探...

作者

  • 4篇冀小林
  • 2篇韩永林
  • 1篇包洪平
  • 1篇方艳兵
  • 1篇王成玉
  • 1篇郑聪斌
  • 1篇宋凯
  • 1篇吕强
  • 1篇邸领军
  • 1篇杨奕华
  • 1篇王秀娟
  • 1篇时志强
  • 1篇杨承运
  • 1篇杨阳
  • 1篇赵俊兴
  • 1篇陈志华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年份

  • 2篇2005
  • 2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被引量:120
2003年
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及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 ,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中南部地区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认为延 10期为冲积扇 河流沉积体系 ,低弯度砾砂质河道发育 ,盆地内存在多个古地貌高地 ,4条水系汇入甘陕主河 ;延 9至延 6期为多源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 ,具大三角洲平原、中三角洲前缘和小前三角洲的特征 ,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的位置不断向湖区推进 ;延 4+5期为网状河 残余湖泊沉积体系 ,湖泊淤塞 ,水体变浅。延 9至延 4+5期网状砂质河道发育 ,西部地区广泛发育平原沼泽煤系沉积。
时志强韩永林赵俊兴杨阳冀小林
关键词:侏罗世延安期岩相古地理
陕甘宁盆地中央古隆起及周缘地区大中型气田的成藏条件及其分布
谢庆邦吕强郑聪斌冀小林宋凯
一、成果内容简介、关键技术、技术经济指标: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的勘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系统研究和总结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隐蔽性古地貌成藏条件,取得如下成果:(1)根据区内主要岩性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较全面地提出沉积微...
关键词:
关键词:古隆起大中型气田成矿条件陕甘宁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斑形成机理被引量:22
2003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属蒸发边缘海相地层 ,其风化壳是中部气田的主要产气层段。该层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溶斑 ,这些溶斑的产状、大小、成分以及溶孔内的充填物十分复杂 ,有的具多期充填 ,充填物为石膏、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黄铁矿等多种矿物。溶斑中下半部残留的岩石经溶蚀后的白云石晶粒形成的渗流砂示底构造十分明显。研究表明 ,溶斑的形成不仅具有适宜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其复杂的生成演化史 ,而且与原始沉积以及不同地史阶段的岩溶作用相关。
邸领军杨承运杨奕华冀小林包洪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岩溶作用风化壳
西峰、镇北地区长8沉积相再认识被引量:1
2005年
对西峰、镇北地区沉积相的认识先后经历了浊流沉积、水下扇、扇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沉积等几个阶段。本文主要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充分利用钻井资料,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对该区沉积环境和沉积相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结合露头资料,通过对古水流方向及重矿物组合特征的研究,认为西峰地区长8沉积物源来自崇信县油水河方向,镇北地区长8沉积物源来自崆峒山方向。通过对长8期湖盆底床形态的恢复及砂体展布规律的分析.认为西峰地区长8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类型,镇北地区为扇三角洲沉积相类型。
王成玉韩永林王秀娟冀小林方艳兵陈志华
关键词:长8油层沉积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