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裕天

作品数:34 被引量:25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靳三针
  • 8篇抑郁
  • 7篇抑郁症
  • 7篇针药
  • 7篇睡眠
  • 6篇抑郁症睡眠障...
  • 6篇针药结合
  • 6篇睡眠障碍
  • 5篇缺血
  • 4篇心肌
  • 4篇心肌缺血
  • 4篇针灸
  • 4篇慢性
  • 4篇阿尔茨海默病
  • 3篇心脏
  • 3篇行为学
  • 3篇针刺
  • 3篇中缝背核
  • 3篇疗效
  • 3篇慢性心肌缺血

机构

  • 24篇广州中医药大...
  • 14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州市医药职...
  • 1篇北京市鼓楼中...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4篇俞裕天
  • 13篇袁青
  • 9篇郎建英
  • 9篇荣培晶
  • 6篇谢津津
  • 5篇方继良
  • 3篇刘祎思
  • 3篇麦嘉玲
  • 3篇刘焕兰
  • 3篇吴运才
  • 3篇李星儿
  • 3篇陈津岩
  • 3篇曾晓林
  • 3篇陈媛媛
  • 3篇曹勇
  • 2篇张今朝
  • 2篇洪洋
  • 2篇贺毅
  • 2篇赵青
  • 2篇罗萍

传媒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科技导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 1篇2014中国...
  • 1篇第十八届中国...
  • 1篇2017第十...

年份

  • 12篇2017
  • 2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关穴埋针治疗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的心脏CT注射优化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在针刺治疗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模型实验中,采用CT灌注增强扫描证实其疗效,现总结实验技术,重点是优化静脉穿刺及埋针方法,保障高压注射的成功率,准确有效实施穴位埋针。方法:选择猪的耳缘静脉,熟悉其解剖特点,结合高压注射的要求,总结穿刺技术方法以及穴位埋针技巧。结果:前4头小猪因采用与临床患者相似的穿刺方法,图像质量不高,其后逐步改进及优化穿刺与注射技术,图像质量明显好转,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结论:通过反复练习,总结出小型猪静脉穿刺及高压注射方法,从而保障了CT心脏灌注扫描的成功。
张今朝朱秀玲赵青包岩佟海滨高波方继良俞裕天贾术勇张金玲何勋荣培晶
关键词:慢性心肌缺血静脉穿刺
mNGF配合冰片麝香防治老年性痴呆的新思路
总结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西医药研究进展、分子基础、治疗对策;总结了中医药对AD的病因病机的理解、治疗AD的研究进展、治疗对策;阐述了mNGF配合冰片麝香中西医结合治疗AD思路的形成和对其做出展望;并提出冰片麝香与其他...
俞裕天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生长因子冰片麝香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头穴留针配合行为训练治疗儿童自闭症疗效观察被引量:40
2013年
目的:比较头穴留针配合行为训练与针刺后配合行为训练治疗自闭症儿童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自闭症患儿随机分为头穴留针训练组和针刺后训练组,每组30例。头穴留针训练组予头穴留针同时配合行为训练干预:主穴取四神穴、定神三穴、脑三穴、手智三穴、足智三穴,并根据病情随证配穴,30min后,出四肢部的针,留头针并进行行为训练干预。针刺后训练组在针刺完成后再配合行为训练干预,两组均每日1次,3个月为一个观察周期。治疗前后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及心理教育量表(PEP)对自闭症疗效和患儿发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头穴留针训练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优于针刺后训练组的66.7%(20/30,P<0.05);治疗后两组CARS得分均有所下降,且头穴留针训练组低于针刺后训练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PEP总分均有所上升,且头穴留针训练组高于针刺后训练组(均P<0.05);其中头穴留针训练组在认知理解(CP)和认知表达(CV)两方面分值升高优于针刺后训练组(均P<0.05)。结论:头穴留针配合行为训练干预治疗自闭症患儿疗效优于针刺后训练,在提高患儿认知理解、认知表达方面尤其突出。
袁青刘祎思俞裕天罗秋燕黄秀容曾侠一
关键词:自闭症靳三针
针药结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行为学与中缝背核5-羟色胺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SDD)大鼠行为学变化及对中缝背核(NRD)5-羟色胺受体5-HT1AR、5-HT2AR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正常组8只SD大鼠常规合笼饲养,不接受任何刺激与处置。32只SD大鼠接受为期21 d的孤养+慢性不可预见中等应激(CUMS)法+快速动眼相(REM)睡眠剥夺法造模,其中28只顺利完成造模,第2次分组为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针药组,每组各7只。模型组仅造模不干预;针刺组取印堂、神庭配太冲(双)进行针刺,各穴刺激15 s,隔10 min运针1次,每次留针20 min;药物组给予0.83 mg·kg-1·d-1舍曲林和0.067 mg·kg-1·d-1阿普唑仑水溶液灌胃;针药组同时结合针刺组与药物组的2种干预方式;3组均连续干预7 d。【结果】造模的第7、14、21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Open-field得分、蔗糖偏好值均显著降低(P<0.05);第28天,各干预组体质量、Open-field得分都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针药组的Open-field得分提升与针刺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针药组的蔗糖偏好值得到显著提升(P<0.05),且仅针药组的NRD 5-HT1AR 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3个干预组的NRD 5-HT2AR m 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为期7 d的针药结合干预对SDD大鼠起效较快,能明显改善抗抑郁药物起效慢的问题。
俞裕天袁青陈津岩谢津津郎建英麦嘉玲曾晓林汪满霞薛尔平
关键词:5-HT受体
针药结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行为学及外侧缰核βCaM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SDD)大鼠行为学变化及对外侧缰核(LHb)βCaM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正常组8只SD大鼠常规合笼饲养,不接受任何刺激与处置。32只SD大鼠接受为期21d的孤养+CUMS法+REM睡眠剥夺法造模,其中28只顺利完成造模,再次分组为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针药组,每组各7只。模型组仅造模不干预;针刺组取印堂、神庭、配太冲(双)进行针刺,行导气同精法,各穴刺激15s,隔10min运针1次,每次留针20min;药物组给予舍曲林和阿普唑仑水溶液灌胃;针药组同时结合针刺组与药物组的两种干预方式;3组均连续干预7d。结果:造模的第7、14、21天,造模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体质量、Open-Field得分、蔗糖偏好均出现显著的改变(P<0.05);第28天,各干预组体质量、Open-Field得分都较模型组有明显提升(P<0.05),针药组的Open-Field得分提升较针刺组和药物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针药组的蔗糖偏好较模型组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且较针刺组和药物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干预组大鼠的LHbβCa MKⅡ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5),针刺组与药物组效果相当,针药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干预对SDD有效,且与药物干预效果相当;针药结合则效果更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进一步研究。
俞裕天袁青陈津岩谢津津郎建英麦嘉玲曾晓林汪满霞薛尔平
关键词:抑郁症睡眠障碍外侧缰核针药结合靳三针
针药结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行为学及外侧缰β CaM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SDD)大鼠行为学变化及对外侧缰核(LHb)βCaM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正常组8只SD大鼠常规合笼饲养,不接受任何刺激与处置.32只SD大鼠接受为期21d的孤养+CU...
俞裕天袁青陈津岩谢津津郎建英麦嘉玲曾晓林汪满霞薛尔平
关键词:抑郁症睡眠障碍外侧缰核
文献传递
针药并用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下丘脑、杏仁核、中缝背核5-HT与5-HIAA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下丘脑、杏仁核、中缝背核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32只。正常组大鼠采用常规合笼饲养,不接受任何刺激与处置。造模组大鼠进行为期21 d的孤养+CUMS法+REM睡眠剥夺法造模,其中28只顺利完成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每组7只。模型组仅造模不干预;针刺组取印堂、神庭配太冲进行针刺干预;药物组采用盐酸舍曲林片和阿普唑仑片的水溶液灌胃干预;针药组采用针刺配合水溶液灌胃干预。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干预7 d。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杏仁核、中缝背核5-HT与5-HIAA含量及其比值。结果模型组造模后下丘脑、杏仁核和中缝背核的5-HT、5-HIAA含量较正常组出现明显下降(P<0.05)。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治疗后下丘脑、杏仁核和中缝背核的5-HT、5-HIAA含量均较模型组出现了明显上调(P<0.05)。模型组下丘脑、中缝背核5-HIAA/5-HT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杏仁核及针药组下丘脑5-HIAA/5-HT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5-HT能神经系统的活跃程度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针药结合的疗效可能以针刺为主。
俞裕天荣培晶唐纯志
关键词:抑郁症睡眠障碍5-羟吲哚乙酸针药并用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脑病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6
2017年
基于中医耳针疗法、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和解剖学而研发的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NS,taVNS)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典型代表。taVNS无需手术,费用较低,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并能保证与传统VNS有相近的功效。taVNS以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为核心,开拓了外周神经-脑网络-机体功能整体调节的新原理,已在癫痫和抑郁症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taVNS的其他适应症有:意识障碍、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等。taVNS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必将造福更广泛的患者群。
俞裕天荣培晶朱兵
关键词:迷走神经刺激癫痫抑郁症
靳三针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探讨靳三针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精神发育迟缓(MR)患儿认知水平的影响,为MR患儿的治疗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6例MR患儿随机分为头穴留针训练组和针刺后训练组,每组33例。两组分别脱落7例和12例,头穴留针训练组完成26例,针刺后训练组完成21例。头穴留针训练组予头穴留针(即整体针刺30min后,出体针,留头针: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及颞三针1h)同时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针刺后训练组予体针、头针针刺1h后全部出针,再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ISC)评估,观察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全智商(FIQ)3个主项及知识、图片词汇、算术、图片概括、领悟等11个分项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FIQ、VIQ、PI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头穴留针训练组在图片词汇、动物下蛋、迷津、木块图案及几何图形方面有显著提高(均P<0.05),针刺后训练组在知识、领悟、木块图案及几何图形方面有显著提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FIQ、PIQ评分差值比较,头穴留针训练组变化更显著(均P<0.01);头穴留针训练组治疗后在图片词汇和迷津两方面较针刺后训练组提高显著(均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IQ属类均发生明显变化,总的趋势是往IQ高的方向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靳三针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儿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逻辑推理能力、视知觉的感知能力,其疗效优于针刺后训练。
黄秀容袁青罗秋燕曾海辉郑璇贤黄晓娜俞裕天吴运才
关键词:靳三针
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质14-3-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14-3-3及凋亡相关的Bcl-2家族中两大主要成员Bcl-2和Bax的影响。方法:明确预产期的SD雌性妊娠大鼠接受延迟5min剖宫产术,所得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接受正常剖宫产术的大鼠所产新生大鼠为假手术组;代乳雌鼠自然分娩的新生大鼠为正常组。每组8只动物。针刺组新生大鼠饲养至14d时,每天针刺"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每个穴位刺激20s,不留针,连续7d。各组新生大鼠均于出生后21d断头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皮质中14-3-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14-3-3的表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和针刺组(P<0.05,P<0.01);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Bcl-2的表达,模型组略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高于模型组(P<0.05);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Bax的表达,假手术组、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提高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14-3-3和Bcl-2的表达水平。
李星儿袁青唐纯志陈飞赵蓉刘龙琳俞裕天曹勇吴家利孙铄
关键词:针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