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兵 作品数:18 被引量:56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学 文化科学 艺术 更多>>
西比奥克建模系统理论研究 国内外学界在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复杂多元的人类文化现象时,一般多倾向于从皮尔士和索绪尔两大传统中做出单一选择,通过符号、文本、代码、隐喻等基本概念,采用孤立的视角进行离散式的分析。在这样的操作中,不仅会经常出现重复、矛盾和... 余红兵关键词:符号学 文字的符号学研究 文字是人类最为璀璨的创造和成就之一。自古以来它就是人们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在中国,文字的研究至少可追溯到孔子时代,而在西方则至少可追溯至古希腊苏格拉底时代。从此就开启了文字研究的不同传统。总的来说,人们对文字和口语持有两... 余红兵关键词:文字符号 文献传递 文化记忆的符号机制初论 被引量:10 2019年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审视文化记忆是明智且自然的选择,这是研究对象的符号性本质所决定的。为了分析文化记忆的符号机制,本文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文化记忆的概念加以了界定。文化记忆明确地依赖象征符号,主要指的是文化记忆载于象征,即象征是文化记忆的外在携带物和提醒物,实现文化记忆的客观符号化。在研究文化记忆的符号机制过程中,我们并不能照搬套用索绪尔的二元符号模式。相比较而言,皮尔士的三元符号结构在这方面似乎更加具有解释力。本文对文化记忆的符号物质性、文化记忆的符号活动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做了一些关键的铺垫。 余红兵关键词:皮尔士 文化记忆 生命的悲剧意识:关于“苦”的符号学漫谈 被引量:1 2024年 从符号学的视角看,悲剧意识赋予生命中的种种痛苦以意义,由此将这些苦“识别为”并“创造成”悲剧经验。悲剧现象可以从“历苦”(经验)、“知苦”(理解/阐释)、“述苦”(表征/再现)三个方面加以理解。这三个方面的划分,是以悲剧现象作为意义生成的具体例子而做出的。举凡意义生成,均发生在相对独立的个体身上,个体作为意义的主体和生成场而存在。“苦”与“消苦”的努力,也只能在主体上完成。因为符号活动,主体在意义生成的过程中,面临着“双重符号悖论”。但符号活动并非生命唯一必要的标准属性。对这一问题的反思,能够为理解生命的悲剧意识提供一个独特的切入点。 余红兵关键词:悲剧意识 符号学 谈谈现代西方符号学的核心概念:semiosis 被引量:6 2014年 semiosis是现代西方符号学的重要概念。从皮尔斯将该术语引入符号学说开始,后世学者便不断地进行着相关的探索和发展。本质上,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三元动态的活动关系,这与洛特曼与西比奥克的经典符号理念完全一致。随着现代符号学研究的不断细化以及跨学科互动的兴盛,semiosis的内涵与分类也逐渐丰富,而且应用范围愈加广泛,跨越了索绪尔与皮尔斯传统的鸿沟,连接了三个地区的符号学研究。现代符号学将semiosis分为有机编码型、解释型以及文化型,有机编码型符号活动被用于生物体代码过程,而后两者则被用来描述动物及人类的意义产制。 余红兵关键词:洛特曼 文化记忆的符号机制深论 被引量:10 2020年 文化记忆研究在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神经认知科学等众多领域的跨学科兴盛,根源于文化记忆的符号性。皮尔士三元符号结构所具备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使得它比索绪尔语言符号模式更适合于文化记忆符号机制的探索。然而,当下所流行的皮尔士符号结构图作为分析框架还可以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将以文化记忆问题为切入点,反向考察该框架的适切程度,并对其进行必要调整,使其更为精确地解释文化记忆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文化记忆要素的制约关系、文化记忆“符号链”、记忆形象分类、核心概念“象征”和文化记忆的符号性感知等关键角度切入,对文化记忆的符号机制进行深度剖析,为后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余红兵关键词:文化记忆 反向认知:自然主体论的思维范式阐释 被引量:1 2023年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及其研究中,认知活动一直被视为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乃至自然的单向度认识。其实,如果从大自然与人的反向关系来看,认知行为首先产生于大自然,没有大自然,人类的认知活动就无从展开。然而,自然与人之间究竟是如何展开反向认知的呢?客体是否真的能够拥有自身的独立认知呢?这一认知又是怎样表达的呢?本文以自然主体论为基础,根据《周易》、老庄哲学以及生态符号学中的相关理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也阐释了反向认知模式,从而指出“回归自然”是战胜人类认知局限、知识再生和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 张杰 余红兵关键词:老庄哲学 人文与科学的结合者:略论托马斯·A·西比奥克 2023年 国际符号学界普遍将托马斯·西比奥克视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为重要的领军人物和符号理论家之一。本文认为,他的主要贡献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与领导了近半个世纪的国际符号学运动,汇聚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致力于当代符号学的研究,直接促成了符号学的全面兴盛,并造就和影响了一大批著名的国际符号学家;二是在不断推广“皮尔士—莫里斯”符号学传统的同时进行了高度的理论创新。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秉承了人文与科学的学术渊源,将语言学、民俗研究、人类学、符号学与生物学相结合,提出了广义的跨越、融合人文与科学的动物符号学、生物符号学等研究范式,最终整合出三层级的符号建模系统理论。可以说,这是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符号学作为跨学科方法论的功能与构想,为后世开辟了广阔全新的符号学研究空间。 余红兵关键词:语言 符号学 建模系统 国际符号学研究的阵地、理论与方法--Semiotica期刊副主编余红兵博士访谈录 2018年 本文访谈了国际符号学期刊Semiotica副主编、Chinese Semiotic Studies编辑部主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miotics and Visual Rhetoric副主编余红兵博士,以了解当前国际符号学期刊发表文章的主要趋势与研究视角。在探讨中国符号学研究国际化的问题时,本访谈特别强调做中国特色的符号学研究与复兴我国古代传统两者并不对等。在探讨所谓的"符号学危机""符号学无所不包"的常见论断批评的时候,余红兵博士认为上述观点并不足以视为危机,反倒是符号学优势的体现。符号学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特的方法论工具,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横贯性视角,在众多符号系统之间进行联系比较,涉及领域广阔,比如语言文字、社会典章、宗教、文学等各种看似松散不相关的人类表征行为。此外,本访谈也探讨了研究方法以及西比奥克对符号学研究的看法。希望本访谈有助于国内同行了解国际符号学的理论动态、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学术对话。 余红兵 王峰关键词:符号学 研究方法 访谈 文化符号学的新视角:符号的感知与意义的半自动生成 被引量:10 2012年 意义的生成并不仅仅在于符号文本的结构,它是符号与主体的相互作用的产物。符号的主要功能是替代,分为外在与内在两种,外在符号强调符号的物质属性,内在符号强调符号的心理属性,二者相互依存,并且通过感知与内化联系在一起,而感知与内化又是意义生成的前提。人的情感与内在符号运作是意义生成的内核,它们的相互联系与相互激发使得意义的生成呈现出半自动的特征。情感在符号学分析中的地位应该提升,它象征着主体的回归,而主体既是符号的源头、活动场和最终归宿,又是意义的生成场。 余红兵关键词:半自动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