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文斌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农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乌龙茶
  • 2篇学成
  • 2篇乌龙茶加工
  • 2篇化学成分
  • 2篇茶品
  • 1篇新工艺技术
  • 1篇适制性
  • 1篇乌龙茶品质
  • 1篇乌龙茶品种
  • 1篇鲜叶
  • 1篇茶品质

机构

  • 4篇湖南农学院

作者

  • 4篇杨伟丽
  • 4篇何文斌
  • 4篇张杰
  • 4篇朱先明
  • 1篇施兆鹏

传媒

  • 3篇湖南农学院学...
  • 1篇茶叶科学

年份

  • 3篇1993
  • 1篇199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湖南乌龙茶加工技术的研究——Ⅱ.品质形成机理被引量:4
1993年
研究了乌龙茶初制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可溶性糖、氨基酸、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多种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物理化学作用。采用对“叶缘”和“叶心”分别测定的手段,阐明了乌龙茶滋味醇爽回甘、叶底绿叶红镶边、汤色橙黄明亮、外形条索壮实或“蜻蜓头”等品质特点形成的实质,为完善乌龙茶品质形成的理论和改进加工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杰朱先明施兆鹏杨伟丽何文斌
关键词:乌龙茶化学成分
全文增补中
论适制乌龙茶品种的特殊性状被引量:21
1993年
1988—1991年对17个茶树品种鲜叶进行了乌龙茶适制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制乌龙茶的品种鲜叶形态结构特征是叶片宽、梗粗、节间短、叶长/叶宽比值小、梗粗/节长比值大、叶片厚、上表皮厚和栅栏组织厚等8项性状。这些性状与乌龙茶加工工艺和成茶品质,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利用这8项指标,建立了乌龙茶适制性分类判别函数,经对17个品种的各类性状进行回代判别,其准确率达88.2%,因而这8项性状可作为选育和推广乌龙茶良种的理论依据。
杨伟丽何文斌张杰朱先明
关键词:乌龙茶适制性鲜叶
湖南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Ⅲ.乌龙茶品质化学因子分析被引量:19
1993年
为了探明乌龙茶品质构成特点,揭示其化学因子与品质的关系,采用四套乌龙茶标准样,测定了各套各级茶的化学成分,借助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出了对乌龙茶品质起显著作用的主要化学因子,并且比较了主要化学因子对品质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大小,建立了判定乌龙茶品质级别的判别函数,提出了乌龙茶3个化学因子主分量.
何文斌杨伟丽张杰朱先明
关键词:乌龙茶化学成分
湖南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 Ⅰ. 湖南乌龙茶新工艺技术被引量:14
1992年
以湖南省山地和丘陵茶区的安化群体品种为原料,通过复因子组合处理及理化分析,对乌龙茶传统工艺进行了改革试验,提出了切合湖南实际的乌龙茶加工新技术及其理论依据。
杨伟丽何文斌张杰朱先明
关键词:乌龙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