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治疗
  • 2篇术后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门静脉
  • 2篇静脉
  • 2篇恶性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气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多糖
  • 1篇胸膜

机构

  • 3篇克拉玛依市中...
  • 3篇新疆克拉玛依...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何广顺
  • 4篇周东海
  • 3篇田丰
  • 2篇赵晓朋
  • 1篇兰永军
  • 1篇赵志文
  • 1篇吴克雄
  • 1篇任伟新
  • 1篇胡军
  • 1篇于江
  • 1篇冀红红
  • 1篇田煜
  • 1篇杨莉
  • 1篇杨霖
  • 1篇刘婵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外医疗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TACE联合靶向免疫治疗1例合并程氏Ⅱ型门静脉癌栓肝细胞肝癌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肝细胞癌是我国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丧失外科手术治疗机会,且5年生存率低。门静脉癌栓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是肝细胞肝癌治疗过程中的难点,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报道TACE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合并Ⅱ型门静脉癌栓肝细胞肝癌患者2例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类患者综合治疗提供参考。
陈中乾何广顺赵晓朋田丰赵伽庆周东海
关键词:灌注化疗动脉栓塞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静脉溶栓与介入导管碎栓对急性中危肺栓塞患者D-D、APTT、PT及动脉血气的影响
2020年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与介入导管碎栓对急性中危肺栓塞患者D-D、APTT、PT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2例急性中危肺栓塞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静脉组和导管组,各31例。静脉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导管组患者给予介入导管碎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D-D、APTT、PT及动脉血气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D-D水平均降低,且导管组低于静脉组(P<0.05);两组患者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_2、PAP水平均降低,且导管组低于静脉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aO_2升高,且导管组高于静脉组(P<0.05);导管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3%,低于静脉组的25.81%(P<0.05);两组患者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中危肺栓塞患者治疗中,介入导管碎栓可显著改善D-D及动脉血气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未增加出血风险。
何广顺赵晓朋
关键词:静脉溶栓碎栓动脉血气
微创置管胸膜腔内注入顺铂联合香菇多糖及凝血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微创置管胸膜腔注入顺铂、香菇多糖联合凝血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胸腔微创置管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试验组胸腔内先后注入顺铂40mg、香菇多糖4mg24h后注入凝血酶1000U胸腔内注入;对照组仅注入相同剂量顺铂和香菇多糖。每周1次,4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完全缓解率[57.1%(12/21)]、生活质量改善率[66.7%(14/21)]均高于对照组[25.0%(5/20)和35.0%(7/20)](P〈0.05)。结论微创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后,胸膜腔内注入顺铂联合香菇多糖并凝血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顺铂联合香菇多糖完全缓解率更高,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胡军吴克雄何广顺冀红红
关键词:胸腔积液恶性顺铂凝血酶香菇多糖
门脉高压症并脾亢患者PSE术后疗效和生存质量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栓塞术(PSE)术后的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对32例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手术,随访外周血象变化和脾脏影像学变化;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测定患者PSE术前、术后2周、5周、10周、16周和6月的生存质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期间,脾脏体积缩小,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明显,术后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术前与术后5周开始后的GIQL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E属于介入微创治疗方法,不但可以有效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的脾功能亢进,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周东海赵志文何广顺杨霖田煜任伟新
关键词:门静脉脾功能亢进
四排螺旋CT分段智能跟踪术在下肢动脉CTA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四排螺旋CT分段智能跟踪术对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种不同方法对99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四排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实验组53例采用分段智能跟踪术,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智能跟踪术,并对2组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53例采用分段智能跟踪术未发现假阳性,成功率为100%;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智能跟踪术出现13例假阳性,成功率为65.22%。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排螺旋CT采用分段智能跟踪术,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立体解剖,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广顺于江
关键词: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4月—2016年3月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2月、6月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根据肿瘤体积变化、血供变化或肿瘤代谢变化对疗效进行分级(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肿瘤稳定;PD:恶化;CR+PR:总有效率),并评价其短期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术前术后肿瘤体积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2月:CR 3例,PR 18例,SD 15例,PD 2例,CR+PR为55.26%;术后6月:CR 6例,PR 21例,SD 9例,PD 2例,CR+PR为71.05%。术前肿瘤体积与术后2月、术后6月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创伤小,不良反应轻,安全可行,在控制肿瘤生长、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
陈中乾田丰何广顺赵晓朋周东海
关键词:继发原发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42岁以上腹主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腹主动脉形态、大小、类型、病变的纵行范围、瘤壁、附壁血栓及瘤体与腹主动脉主支的关系等情况。结果 3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利用SCTA立体直观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与周围血管的关系,MIP、MPR清楚显示瘤体附壁血栓及破裂后血肿。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性的检查,操作简单、安全,在腹主动脉瘤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防瘤体破裂、提高生存率及帮助临床判断病情和指导手术上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广顺兰永军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腹主动脉瘤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术后散射线防护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对^(125)Ⅰ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并探讨术后防护措施,为避免辐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2月-2019年12月间接受^(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患者52例,术后在有铅衣防护和无铅衣防护情况下,以粒子植入部位为核心从不同角度检测距患者体表0cm、10cm、20cm、30cm、40cm、50cm、60cm、70cm、80cm、90cm、100cm、200cm距离的不同方向的辐射剂量,以自然环境中辐射剂量为参照,参考国家辐射安全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并依据患者术前、术后血象变化,分析粒子植入对患者及周围密切接触者血象的影响。结果:有铅衣防护组患者周围射线剂量明显低于无铅衣防护组,且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剂量限值25μSv/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铅衣防护组患者周围射线剂量接近自然底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铅衣防护组患者周围射线剂量在0-50cm距离内与自然底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50cm以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50cm,无铅衣防护组射线剂量与国家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50cm以外无铅衣防护组射线剂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术后1个月、6个月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衣防护可明显减少^(125)Ⅰ粒子植入术后散射线对周围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的辐射危害;距患者50cm为相对安全距离,注意距离防护的重要性;依据^(125)Ⅰ粒子衰变特点,术后6个月为相对安全时间即时间防护。
陈中乾何广顺田丰赵晓鹏刘婵杨莉李霞何婷婷周东海
关键词:辐射防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