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瑞廷
- 作品数:43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2000年
- 田文艳代瑞廷曹艳霞王德超苏立凯
-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大脑后动脉字形结构
- 重组人生长激素与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症脑血管病中的联合应用
- 2009年
- 目的从代谢角度评估重症脑血管病低蛋白血症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08年10月45例重症脑血管病低蛋白血症患者,根据血糖水平采取不同的降糖治疗措施。其中常规胰岛素加rhGH治疗组(常规组)24例,胰岛素强化治疗和rhGH联合应用治疗组(强化组)21例。两组患者连续10 d每晚皮下注射rhGH(0.3 U/kg),常规组在静脉葡萄糖注射液中按常规比例加入普通胰岛素,强化组同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动态观察患者血糖、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K+及尿中3-三甲基组氨酸(3-MH)水平。结果强化组治疗10 d后血糖、血钾、及尿3-MH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症脑血管病低蛋白血症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和rhGH可显著促进蛋白合成,有效控制急性期的高血糖反应,消除单独应用rhGH后血糖波动的副作用,有益于脑损伤后高代谢的调节。
- 高娟代瑞廷王景凤
- 关键词:脑血管病胰岛素生长激素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脑血管疾病被引量:3
- 2004年
- 田文艳苏立凯代瑞廷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转化生长因子Β
- 1例以脊髓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布氏杆菌病误诊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患者男,38岁,主因发热27d、双侧肢体无力7d入院。患者27d前出现发热伴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体温37.2~39.6℃。于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体温退而复升。发病第21天开始出现四肢无力伴尿潴留、排便困难。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7/73 mmHg。神志清,语言流利,颅神经查体无阳性表现。右上肢肌力4-级,右手握力3级;左上肢肌力3级,左手握力0级;双下肢肌力0级。双侧肢体肌张力减低。右侧平T4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左侧平T5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双下肢关节位置觉减退。
- 孙菊平代瑞廷姜晔
-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误诊分析脊髓病变入院查体下肢肌力肢体肌张力
- 血清CRP、IL-6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关系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与CRP和IL-6的关系,以了解CRP和IL-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9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45例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46例,正常对照组50例。入院24h内检测血清CRP与IL-6。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将所得检测值(CRP、IL-6)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及q检验。结果脑梗死与TIA组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关差异(P<0.01)。脑梗死患者CRP、IL-6水平高于TIA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炎病反应与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2)CRP、IL-6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情轻重相关。
- 张海容代瑞廷魏荣霞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 不同部位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及康复情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98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初期及病后1个月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积分),并针对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的两次积分及其差值的差异性进行比较,评估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及康复情况。结果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间的两次积分及其差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叶与丘脑病变时NIHSS积分最高,小脑病原时NIHSS积分最低。结论梗死部位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脑叶及丘脑梗死者最严重,小脑梗死者最轻。
- 孙建萍代瑞廷杨艳玲
- 关键词:脑梗塞神经功能障碍
- 移植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TH表达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TH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pIRESneo-EGFP-BDNF转染至骨髓MSCs;通过脑内注射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PD组,MSCs组,BDNF组,经侧脑室移植MSCs或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MSCs,术后2、4、8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导PD大鼠旋转行为,移植BDNF修饰骨髓MSCs在大鼠脑组织内的迁移,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中脑黑质TH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2、4、8周MSCs组和BDNF组大鼠与PD组比较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5),以BDNF组较MSCs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移植细胞干预PD模型大鼠8周后中脑黑质TH表达,BDNF组较MSCs组、PD组明显增高(P<0.05),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MSCs可以在PD大鼠脑内存活,并迁移至远处。结论:经侧脑室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的骨髓MSCs通过提高中脑黑质TH的活性,能够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能力。
- 张平赵钢勇李丹顾平代瑞廷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间充质干细胞质粒酪氨酸羟化酶帕金森病模型大鼠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外周血炎性因子标志物的关系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112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63例和稳定斑块组49例;分别检测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相关炎性因子MMP-9[(235.47±29.28)、(137.28±61.03)ng/L,t=2.716,P〈0.01]、hs—CRP[(401.20±10.58)、(269.20±35.75)μg/L,t=2.809,P〈0.01]、IL-18[(175.56±19.68)、(91.37±11.58)ng/L,t=2.135,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0.15%(19/63)与14.29%(7/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P〈0.05)。结论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炎症因子的增高有关,炎性反应可使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进一步引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 邸卫英苏立凯代瑞廷王德超杨小红王强互筢飞孙燕边怡超李霞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
- 脑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功能影响的神经心理学评价
- 2006年
- 代瑞廷曹艳霞李晓芳王淑仙苏立凯史彦芳李志红
-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病
- BDNF基因工程细胞对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经侧脑室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pIRESneo-EGFP-BDNF转染至骨髓MSCs;制备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PD组,MSCs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组,经侧脑室移植MSCs或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MSCs,术后2周,4周,8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诱导PD大鼠旋转行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及二羟苯乙酸(DOPAC)。结果:移植术后2周,4周,8周BDNF组、MSCs组大鼠与PD组比较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5),以BDNF组改善更为明显。移植细胞干预PD模型8周后BDNF组、MSCs组大鼠纹状体DA、HVA、DOPAC较PD组明显提高(P<0.01),以BDNF组更为显著。结论:经侧脑室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的骨髓MSCs干预PD大鼠模型,显著降低PD大鼠纹状体内DA代谢率,提高DA水平,改善PD大鼠的行为能力。
- 赵钢勇崔蕾高娟代瑞廷张平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多巴胺高香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