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俊彧
- 作品数:55 被引量:22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内蒙古典型的夕卡岩型矿床,但有关该矿床的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及成矿动力学尚缺乏研究和报道.本文选取了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岩类开展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岩石整体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岩浆起源为富集地幔,成矿作用发生于造山后的伸展拉张环境.
- 杨帆汪岩付俊彧那幅超张广宇孙巍时溢张丽
- 关键词:夕卡岩型铅锌矿床地球化学
- 内蒙古科右中旗敖兰敖日格岩体特征
- 2017年
- 关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碰撞的时限问题,一直是地质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基于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认为碰撞发生于泥盆纪(徐备等,1997)、石炭纪早期(邵济安,1991)、二叠纪(Wang Q,1986;Wu T R,1998;Chen B,2000;Li J Y,2006)等主要几种截然不同的主流观点。
- 宋维民那福超孙巍刘英才庞雪娇秦涛付俊彧陶楠汪岩杨晓平杨雅军杜继宇杨佳林唐振张超施璐
- 关键词: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
-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古生界疑源类化石及其时代被引量:11
- 2012年
- 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出露一套古生代浅变质地层,长期以来在缺少大化石依据的前题下,仅依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将其划归二叠系。近年结束的1∶5万区调,在该套地层中发现9属疑源类化石。将该9属疑源类化石与国内外已知时代地层的疑源类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发现的疑源类化石组合显示早寒武世的生物组合面貌,地层时代应厘定为早寒武世。研究区下寒武统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大兴安岭中南段古生代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 付俊彧宋维民庞雪娇陶楠卞雄飞吴桐
- 关键词:古生代疑源类化石早寒武世
- 大兴安岭中段内蒙古扎赉特旗地区石炭纪高镁闪长岩、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对嫩江洋俯冲作用的指示被引量:1
- 2024年
- 扎赉特旗地区的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对于揭示嫩江洋的俯冲过程与机制具有重要的约束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研究,在扎赉特旗元宝山和贾家屯地区新发现了晚石炭世早期的高镁闪长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20.5±1.2 Ma)和O型埃达克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17.9±3.3 Ma)。元宝山高镁闪长岩具有低SiO_(2)、高MgO、高Mg^(#)和富Na_(2)O的特点,且Ni、Cr含量高,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认为其形成于消减带之上的地幔楔环境,是由消减板片部分熔融衍生的富Si质流体交代地幔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贾家屯石英闪长岩具有高SiO2、富Na2O、高Sr和低Yb、Y的特点,K2O/Na2O值低,稀土元素强烈分异,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无负Eu异常,且贫Mg、Cr、Ni,为消减板片部分熔融后经结晶分异形成的O型埃达克岩。新发现的晚石炭世早期的埃达克岩−赞岐岩组合,与研究区石炭纪花岗岩的形成时间(333~304 Ma)同步,且高镁闪长岩与辉长岩(325.2~317.3 Ma)伴生,反映扎赉特旗地区处于松嫩地块西缘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推测嫩江洋至少从晚石炭世早期开始就存在向东南侧松嫩地块之下的俯冲作用。
- 庞雪娇付俊彧付俊彧杨晓平钱程
- 关键词:石炭纪埃达克岩俯冲作用
- 嫩江―黑河构造带中部科洛杂岩的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嫩江―黑河构造带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呈北东向展布于扎兰屯―多宝山岛弧岩浆岩带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之间,自显生宙以来经历了多个构造域的叠加作用,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科洛杂岩出露于嫩江―黑河构造带中部,为构造带内变质程度最高的一套杂岩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 那福超宋维民刘英才赵岩张朋付俊彧汪岩孙巍杨帆
- 关键词:年代学
- 吉林永吉县头道沟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U-Pb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吉林省永吉县头道沟地区出露许多与头道沟岩组相伴产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鉴于其处于长春-延吉构造带附近而受到业内关注,但由于缺少高精度年代学资料,制约了对区域大地构造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锆石U-Pb(LA-ICP-MS)方法,对镁铁—超镁铁质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变质辉绿岩年龄为270±5 Ma,变质橄榄岩中捕获锆石最小年龄为297 Ma,考虑岩石组合及二者紧密相伴产出,认为二者均形成于中二叠世。镁铁—超镁铁质岩中捕获的锆石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及其北缘多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其中,变辉绿岩中获得446±6 Ma的年龄与变质橄榄岩中获得的不一致线下交点434±240 Ma年龄共同对应了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的重要构造岩浆热事件;大量的1.8~2.4Ga年龄对应古元古代辽吉造山带热事件;1377 Ma、1542 Ma与蓟县系建造时代对应;869~997 Ma与青白口系建造时代对应;在变质辉绿岩中还存在众多3.0~3.2Ga锆石年龄。分析上述年龄结构及龙岗陆块北缘古生代地质体分布特征,推测研究区深部可能存在古老的变质基底,同时也表明研究区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形成于陆内构造环境,而非蛇绿岩的组成成分,这对深化区域大地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付俊彧孙巍汪岩钟辉那福超杨帆张广宇于宏斌
- 关键词:锆石U-PB地质意义
-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9
- 2018年
-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出露较多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包括先前认为是古元古代的兴华渡口群、新元古代的佳疙瘩组和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倭勒根岩群,但一直缺少精确的年代学依据。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这3个变质岩群的原岩时代进行了厘定。结果显示,兴华渡口群中绿泥石白云母片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20.1±4.3Ma(n=11,MSWD=1.6),佳疙瘩组中长英质糜棱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12.0±2.9Ma,倭勒根岩群中绿泥绢云片岩最年轻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91.7±11.9Ma,年龄最密集区加权平均值为516.7±4.5Ma。锆石图像特征及Th/U值均显示岩浆型锆石特征。综上所述,扎兰屯地区出露的兴华渡口群、佳疙瘩组和倭勒根群形成时代均为早古生代早期,而非先前认为的"前寒武纪"。同时,上述年龄谱系表明,该地区在480~500Ma和500~530Ma存在2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应与东北地区晚泛非期岩浆-变质事件有关。
- 那福超宋维民刘英才汪岩付俊彧孙巍李林川武将伟葛锦涛谭红艳
- 关键词: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早古生代
- 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晚寒武世中基性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4
- 2017年
- 新林-喜桂图断裂北东段塔河地区发育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岩石类型为玄武安山岩、玄武粗安岩和粗面玄武岩,前人曾将其划归为中-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本次工作区在塔河北瓦拉干林场一带,采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方法,在玄武安山岩和粗面玄武岩中分别取得锆石^(206) Pb/^(238) U年龄平均值为(501.1±1.4)Ma(23个数据点)和(500.50±0.95)Ma(14个数据点);首次确定了大兴安岭北段塔河以北寒武系火山地层的存在。中基性火山岩,具有亚碱性岩系列钾玄岩特征,且无任何变质变形;Eu微弱负异常,(La/Yb)_N=16.63~25.91;富集Ba、Rb、Sr、K,亏损Nb、Ta、Ti。岩浆的形成可能与岛弧背景下的拉伸作用有关,同时指出额尔古纳地块塔河以北地区寒武系的存在并非是局部现象,很可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这一研究成果为重新认识大兴安岭北段局部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探讨新林-喜桂图构造带演化历史及西伯利亚南缘额尔古纳地块大陆地壳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 汪岩杨晓平那福超付俊彧孙巍杨帆刘英才张广宇宋维民杨雅军钱程庞雪娇
- 关键词:晚寒武世玄武安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 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新生代盆山体系构造演化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4
- 2012年
- 中国东北盆山体系主要形成和发展于晚侏罗世晚期—新近纪,经历了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小盆山(盆岭)和晚白垩世—新近纪大盆山(盆山)两个阶段的构造发展过程.盆岭阶段起始于东北高原向盆岭体系转换的张家口期,全盛于义县—九佛堂期,萎缩于盆岭向盆山体系构造转换的沙海—阜新期,结束于张老公屯期(东山期).盆山阶段经历了晚白垩世早期大规模拗陷、晚白垩世晚期拗陷萎缩、古近纪大规模裂谷和新近纪后裂谷拗陷.认为太平洋板块对盆山体系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但无论是板块、地幔柱和超级地幔柱均不太可能形成如此规模,又具北北东向的中—新生代岩浆岩带和盆山体系,更可能是超级地幔热带、地幔柱和东亚多向板块汇聚背景下,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 王五力付俊彧杨雅军
- 关键词:盆山体系地幔柱
-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 2015年
- 通过1∶5万区调工作,将远景区内孟恩陶勒盖岩体解体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并对各岩体开展了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均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Si,过铝质,由早到晚总体表现出酸性增强,碱度加大,铝质降低,镁、铁减少的趋势。通过与I型、S型花岗岩对比可知,其属S型花岗岩,主要为壳源物质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测年结果表明: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0±34)、(234±1)和(230±1)Ma,代表中三叠世岩浆活动,可认为该区存在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据区内矿产、矿体分布特征及收集的各矿床硫、铅、氧同位素数据,结合野外地质工作,分析了区内岩体、地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母岩可能在远景区西部深部,尚未出露;区内岩体和地层在成矿过程中主要承担有利成矿围岩的作用;断裂构造在成矿过程中意义重大,起到导矿和容矿的作用,应在下一步找矿工作中予以重视。
- 庞雪娇宋维民付俊彧陶楠
- 关键词: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特征年代学S型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