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学峰

作品数:23 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泥炭
  • 5篇全新世
  • 4篇气候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季风
  • 4篇古气候
  • 2篇一次能源
  • 2篇一次能源消费
  • 2篇增温
  • 2篇释热
  • 2篇太阳活动
  • 2篇能源
  • 2篇能源消费
  • 2篇泥炭记录
  • 2篇青藏高原东部
  • 2篇全球增温
  • 2篇流域
  • 2篇河流域
  • 2篇测年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西北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辐射环...
  • 2篇陕西省环境科...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陕西省微生物...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3篇于学峰
  • 6篇周卫健
  • 4篇刘钊
  • 4篇郑艳红
  • 3篇刘晓清
  • 2篇程鹏
  • 2篇鲜锋
  • 2篇赵景波
  • 2篇曾奕
  • 2篇周卫建
  • 1篇刘潇敏
  • 1篇孙有斌
  • 1篇马瑜
  • 1篇朱海云
  • 1篇李晓晨
  • 1篇史江峰
  • 1篇宋少华
  • 1篇王浩
  • 1篇谢树成
  • 1篇王周锋

传媒

  • 8篇地球环境学报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自然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冬夏季风变化的高分辨率泥炭记录被引量:47
2006年
在建立了全新世泥炭沉积物高分辨率冬夏季风代用指标时间序列的基础上,发现青藏高原若尔盖地区全新世冬夏季风的变化具有此消彼长和同时消长两种基本的模式,冬季风与夏季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两种模式又相互嵌套.由冬夏季风指标叠加效应合成的气候状况却有与全球同步的规律性,表现出千年-百年尺度的不稳定性,6.2KA的季风突然减弱事件要比8.0KA的事件更显著,反映了亚洲季风的区域特点或它本身就是全球气候的一个窗口.
于学峰周卫健LARS G.FRANZEN鲜锋程鹏A.J.TIM JULL
关键词:全新世冬夏季风气候不稳定性
亚洲风尘:来自何方、飘向何处?被引量:1
2020年
亚洲风尘对东亚乃至北半球环境影响巨大,它来自何方、飘向何处?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近20年来,中外学者围绕着中国北方风尘沉积,利用多种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指标,开展了一系列的风尘溯源研究,获得了关于亚洲风尘源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新认识。本文旨在介绍风尘是什么?亚洲风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结合亚洲地质背景及地形和大气环流特征,将风尘物源区分为终极源(高海拔山地)和过渡源(戈壁和沙漠)。整合不同风尘物源示踪结果,指出风尘源汇变化受到构造和气候的双重影响。
刘海娇于学峰孙有斌
关键词:物源示踪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27
2006年
通过将红原泥炭地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与典型风成沉积物、湖泊沉积物、河流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比较,发现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与典型风成沉积(如黄土、古土壤)相似,而与湖泊沉积以及河流沉积有较大差异。环境判别参数也显示泥炭灰分来源为风成的。据此,作者认为该地区泥炭沉积中的灰分物质是风成堆积,进而提出该地区泥炭灰分含量可以指示冬季风强度的变化。
于学峰周卫健刘晓清郑艳红宋少华
关键词:灰分古气候冬季风
基于ImageJ评价泥炭岩心存储对色相与彩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ImageJ软件对2008年在红原泥炭地开展钻探时的泥炭岩心照片和2009年分样时的岩心照片进行表面色彩分析。对比分析发现,存储以前和存储以后泥炭岩心的表面色彩发生改变,表现在样品存储后基于RGB色彩体系的三元色值和灰度值均有降低(变暗),且各色值变化幅度降低。就各色值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而言,样品存储前和存储后的变化不大,从而验证了利用存储后的泥炭样品开展光学特征分析,进而开展古气候代用指标重建的可靠性。最后展望了利用泥炭岩心照片色彩特征开展古气候变化研究的可行性和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于学峰郑艳红刘钊
关键词:IMAGEJ
东北哈尼泥炭脱-A-三萜烯系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生态意义
2010年
为了认识和明确五环三萜类的降解产物——脱-A-三萜烯的气候及生态响应,应用GC-MS技术对东北长白山哈尼泥炭样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泥炭中存在丰富的脂肪族脱-A-三萜烯化合物.高的总脱-A-三萜烯量主要出现于全新世时段,对应低的沉积速率,其积累机制与以往研究并不完全一致,提出生物群落构成类型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总脱-A-三萜烯量在整个序列中显著的阶段性变化主要是对不同生物(微生物和植物)过程及其作用响应的体现,可能指示了16000calaBP沼泽环境中生物群落和功能结构至少发生了4次显著的演替.在约10200,8700,7700,6600,4480~3940以及3040calaBP左右,低的总脱-A-三萜烯揭示出全新世沼泽发育的大环境下,微生境发生了千年尺度上的多次波动.脱-A-三萜二烯与脱-A-三萜一烯(DT/MT)、脱-A-羽扇烷与脱-A-三萜一烯和脱-A-三萜二烯之比[DL/(MT+DT)]及单个化合物之间的比值与总脱-A-三萜烯含量变化相反,即在末次冰消期和晚全新世晚期较高,其他时期变化稳定且低,显示了各化合物对微生境变化及微生物活动的响应不一致.该研究从微生物这一视角探讨了沼泽环境发育的物种群落的多样性演变及生物功能组成对微生境的响应,不仅为以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补充材料,而且也为该系列化合物今后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信息.
郑艳红周卫健刘钊陈清敏于学峰刘潇敏
关键词:沼泽环境生态意义
红原泥炭6000a以来元素异常及其可能反映甘青地区人类活动信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对红原泥炭沉积剖面Pb,Zn,Fe,Mn,Cu,Co,Ni,Ti,V,Al等10种元素和灰分的测试,发现多数元素在该剖面的变化与灰分变化较为一致,但Cu,Pb和Zn元素的变化在剖面300cm以上出现较大异常:这3种元素的变化与其他元素变化呈相反的规律,而且Pb和Zn两种元素的含量较之剖面下部出现数量级的增大。通过对比,发现元素含量的异常与位于剖面上风区的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青铜时代文化在发生时间上较为吻合,认为这可能是人类活动环境效应的记录。用600—300cm段的元素变化作为背景值,用与Pb,Zn元素相关较好的4种元素分别计算出二者变化的自然背景值,从而分离出了人类活动强度信息与自然环境背景值,分离结果与著名的青海柳湾墓地出土人口规模对比较好。
于学峰周卫健
关键词:泥炭青铜时代文化人地关系
红原泥炭颗粒物表面形态与矿物组成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对红原泥炭沉积中颗粒物表面形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泥炭灰分进行了矿物学测试。结果表明:石英颗粒有明显的贝壳状断口、蝶形坑、毛玻璃麻点等特征。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其他矿物含量较少。这些结果从微观和矿物学角度描述了红原泥炭的沉积学特征。结合其他证据,进一步论述了红原地区泥炭中含有风成堆积,从而为开展高分辨率冬季风演化历史重建研究,冬夏季风演化规律与相互关系研究,以及人类活动参与下的大气化学环境变化历史重建研究等提供了基础。
于学峰刘钊
关键词:泥炭表面形态矿物古气候大气化学
度量泥炭腐殖化度的一种简便方法:泥炭灰度被引量:12
2005年
介绍了一种度量泥炭腐殖化程度简便易得的指标———灰度。通过将同一剖面灰度测量结果与传统的腐殖化度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导致二者变化的因素大致相同。泥炭赋色物质鉴定的实验表明腐殖质含量变化是引起灰度在剖面上变化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用灰度值作为泥炭腐殖化程度指标的可行性。
于学峰周卫建史江峰
关键词:灰度值剖面泥炭
秩相关系数法评价渭南市1985~2003年生态安全变化趋势被引量:8
2010年
用秩相关系数法再分析了前人报道的渭南市1985~2003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发现19年间渭南市生态足迹具有显著上升趋势,生态安全具有显著下降趋势,表明该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挑战。
刘晓清于学峰黄艳燕张黎
关键词:生态足迹秩相关系数法
高原泥炭记录揭示的全新世季风快速变化被引量:14
2006年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泥炭沉积记录,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冬、夏季风快速波动历史,清晰地识别出9次可与北大西洋浮冰碎屑事件及低纬海面降温事件相对比的气候干冷事件。总有机碳含量频谱分析揭示的1 428、512、2552、17 a气候准周期,表明中纬度地区百年至千年尺度气候韵律的存在,全新世气候快速变化具有全球性。
鲜锋周卫健于学峰卢雪峰A J T JullLars G Franzén
关键词:泥炭记录季风青藏高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